第71頁
一棟房子無論當初建造的時候怎么豪華或者富麗堂皇,都會在時間的的侵蝕下慢慢的腐朽,在修修補補無數次后,就到了拆了新建這一條路,然而新建的房子,產權還會屬于原來的舊主嗎? 而蘇溪在干什么呢? 晶瑩潔白的大理石殿堂內,空寂的室內奇異的符文遍布,從上空俯瞰下去形成一顆倒生的樹的模樣。 珍惜的材料,特定的物品,將所需的東西,條件都布置好,蘇溪開始按照指定的科儀步驟引動原質。 力量在沿著特定的路線匯聚,等到凝聚到最中心的時候,天上運行的星辰也恰好達到關鍵的位置。 天時,地利,人和全都一一具備,可是,又失敗了。 蘇溪冷靜的隔空cao縱著筆記本記錄下第1311次試驗數據記錄,生命煉金在這個世界被當做禁忌之術,自然也不是那么容易就會成功的。 一個人的智慧終究是有限的,這里的智慧并非是指思維記憶力之類的東西,而是指靈感看事物的角度,跳出局限框架。 這也就是為什么說成年人思維定型的緣故,年齡越大潛力格局定型越快,少年人潛力無窮云云,除了一部分是生理原因,隨著年齡的增加記憶力反應力身體機能不可避免的下降,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下滑,還有就是認知的局限。 你了解的越多,其實也在越來越局限固定你的思維認知,而有時候小孩子恰恰因為不知道天馬行空有時候反而會給人意想不到的結果,這就是所謂的見知障。 而集體文明的智慧是無窮的,也唯有把這眾人的智慧集合在一起,才能推動起一個文明的發展。 仙俠神人或有獨自一人就是一個文明,抬手間就能創造一個世界的大能,然而除了那些先天而生的存在,所有的偉大起之于微末,都是要借鑒眾生的智慧。 在古代時候我們或許聽了各種各樣的才子牛人,還有民國那些動輒幾個學位十幾國語言的大師牛人,但是你在往現代看呢,科學的深入與細分,使得每一門的分枝越來越多,知識也越來越深奧,越是向前,越是艱難,像牛頓愛因斯坦那樣的大神再難出現,取而代之是一個個動輒成百數千人的數項目團體甚至跨國合作。 國家要在一個領域研究一樣東西,全國的高等大學聯合在一起,耗費無數的資金,動用世界最尖端的設備,最后研究成功了,我們看到項目的負責人或是主要負責人獲得各種獎項榮譽,在夸贊厲害的同時也別忘了在他們背后站著無數默默無聞的科研工作者,乃至于整個社會,工業體系的支撐。 蘇溪自認擔不起一個文明的引航者,也沒有那么偉大的情懷去實現那種人人如龍帶領著整個文明前行的愿景,但她卻可以在這個世界拉開這個序幕,輕輕的推動一把這個前進的過程。 第一紀元1497年,注定是值得被記住的一年,剛剛度過一場大災難的世界還在緩慢的愈合著自己的傷疤,一場激烈的大戰卻在南方大陸上打響。 這是這個世界史上第一次大兵團的作戰,也是第一次那么多人的遠征戰爭,全面動用了熱武器的戰爭。于此同時,在北方大陸的圖蘭公國,一場自上而下,自內而外的改革也在進行著。 戰爭是殘忍的。 古往今來有很多的文學作品歌頌戰爭,歌頌征服與偉業,歌頌在其中驍勇善戰的將軍,這其中,有很多,都屬于那種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文人的情懷,文能治國,武能安,邦,智計百出揮手間覆滅百萬大軍,這是古代士大夫意*咳hellip;自我娛樂。 戰爭就是如何使用最高效迅捷的方法消滅敵人的rou、體,它是政治的延續。 南方大半個地區都已經在起義軍的掌控之下,唯有靠近北方的工業地區還在苦苦支撐著,這些來到南方的北方人,在這里聚集,修建工廠,投資礦山,直接就地將廉價收過來的原材料加工然后在侵銷出去,或者通過紅皇后海峽便捷的海運將它們運回北方販賣,近一百多年來,南方的金銀等貴重金屬就是以這種方式飛快的流失入北方。 這里也是優良的避風港口所在,只要這里還沒有失守,那么跨海而來的三十萬大軍才有展開隊形進行反攻的地盤。 所以,這里也是起義軍的重點攻擊對象。 為了保住自己財產地盤的北方人與南方人在這里展開了一場場可歌可泣的攻防戰,憑借著一條寬約八百多米的大河,硬是等來了北方方面的援軍。 愛德華明白,最好的戰機已經失去。 如果能攻克這里,那么他們就可以守住海岸御敵于海上,雖然起義軍目前的造船技術不能與北方軍隊在海上進行作戰,但是占據陸地進行攻擊,絕對要占很大的優勢,只要將他們耗在海上上不了岸,那么過一段時間他們就會應該供應不上海上補的消耗給而自己回去。 戰爭也是促進科技進步的一大誘因。諷刺的是,人們認識到了煉金術技術進步帶來的便捷,卻把它們首先應用在如何更有效的屠殺人類自己上面。軍事科技永遠要領先于民用科技,飛機起源于人類最初的夢想飛翔,最初應用時卻是用于空中偵察與轟炸。 第44章 天驕19 這是一場沒有贏家的戰爭,雙方在南方大陸上打出了堪稱絞rou機的慘戰,從最初的火槍到后來幾百米外就可以瞄準的全威力步槍,擊中之后士兵整個人的頭就如西瓜一樣嘭的炸開。到后來的連發機槍,高烈度手雷彈,用煉金陣法刻畫充能的大炮,最開始的時候在空中用于偵察的飛艇,到后面飛在數百名的高空中機身投下的炸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