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
上一世毛忠沒出事,在戶部尚書一位上做的穩穩地,謝知明這筆記明明是個寶貝,就被記仇的毛忠這么硬生生的壓在了箱底,不見天日。 現在毛忠下獄了,蓮貴妃倒臺了,皇上的龍椅貌似也有翻塌的跡象,謝知明為了給他新出爐的大作謀一個名傳千古的機會,自然是怎么有利他怎么來。 當然,他說的也沒錯就是。 第19章 經過幾日的認真思考,謝丞相明面上是被他兒子說服了,實際上內心是被皇后開出的條件和畫的大餅給誘惑了。 于是他倒戈了。 能凌駕于皇權之上的權利,那是任何一個有野心的臣子都無法拒絕的。 他已年過半百,若能在致仕之前再前進一步,那他就是開創先河的第一人了。 謝丞相很快便行動起來。 于是在邊關打的如火如荼,皇上的聲譽臭的一落千丈的時候,朝中有了新的聲音。 看來這罪己詔不能平息百姓憤怒,穩定國家安寧,那么我們是不是該換個更有效的方法?rdquo; 你說的有理,換個什么方法好呢?rdquo; 既然這一切都是皇上的錯,那皇上不是皇上就行了嘛。做太上皇也挺好的,既保住了顏面還沒那么多事。rdquo; 那新皇呢?太子還沒立呢。rdquo; 皇后不是生了嫡子了嘛。除了文和皇子,誰還能擔得起大統?至于年紀小,那就更簡單了。找幾個靠譜的輔政大臣不就行了嘛,這事也不是沒有過。rdquo; 皇上知道后當然不同意。 開玩笑,太上皇比皇上聽著好聽,可實權卻差遠了。 他是腦子進水了才會退位讓賢。 還是給安寧的兒子。 這時候謝丞相就上場了,他發揮了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成功的忽悠住了皇帝。 新皇即使登基了也不能親政,那權利不是還握在你手里嘛。這樣你還從流言里脫了身,簡直一舉兩得! 再說了,我們這些大臣不聽你的話還能聽一個什么都不懂的奶娃娃嗎?我們這些大臣可都是站在你這邊的。 皇上被成功洗腦了,高高興興的下了退位詔書,興高采烈的搬到了太上皇居住的寧壽宮。 然后他發現自己這一搬,就徹底和皇權說再見了。 新皇一上位就以年齡小為理由,任命謝丞相和溫御史為輔政大臣,安將軍為護國大將軍,三位大臣共同管理朝政。 第二道,他以自己學識少為理由,給自己找了一個老師溫元思。 第三道,他重新啟用了謝知明,讓他直接擔任了戶部侍郎。 越級任命的理由都直接擺出來了人家謝知明在家賦閑都不忘國家百姓研究出了能提高糧食產量的方法。 這是何等高尚的情cao。 誰要是不服,誰也來寫一個提高糧食產量的方法呀。 寫出來別說戶部侍郎了,就是戶部尚書他也給。 此話一出,有異議的大臣頓時噤聲了。 這年頭,糧食在國家和百姓心中都是最重要的。 沒糧食,百姓吃什么,國家用什么? 沒看見西番和北蠻就是因為糧食少才整日都想著怎么侵略他們嘛。 消息傳到邊關,打仗打得十分嗨皮的安勇連忙抽空給自家外甥回了一封信。 內容簡單概括就是我外甥說的都是對的,我外甥的一切決定我都支持! 好了,有這么一個手握兵權的大將發話,一些心有不甘暗自算計的大臣也歇菜了。 于是朝中三足鼎立的局面就這么確定并貫徹下來。 將自己的事情都分出去的小皇帝無事一身輕,平常除了上上課坐在龍椅上聽聽大臣吵架外,過的那叫一個恣意。 他甚至想以后都這么過下去了。 安寧看著坐在自己面前的小皇帝,恍然發現他長高了不少。 這個母后先幫你記著,等你長大了,若還是想這么做,母后再幫你完成。rdquo; 謝謝母后。rdquo;小皇帝高興的蹦起來,一點都沒有皇帝的穩重,我就知道母后最好了。rdquo; 別以為他是傻了才這么說的,提出這個想法他也是深思熟慮考慮許久了。 要是將權利握在他自己一個人手中,每日累的要死不活不說,一旦犯了錯就要被全民批斗,甚至還要被天罰(具體參考他父皇)。 可做一個閑散皇帝就不一樣了。 不但有自己的生活空間,還有富余的時間,更不用擔心干的不好挨罵,也不用擔心在史書上留下罵名。 有鍋那就讓輔政大臣背著。 他們還得恭恭敬敬的捧著他這個皇帝。 但也不能一點權利都沒有,那樣他太被動。 小皇帝皺起小眉毛,背著小手考慮他要將哪些權利抓在手中,既能讓他和身邊的人過的更好,又不用那么勞心勞力。 小皇帝剛走,文玖公主就來了。 你要去西北?rdquo; 安寧驚訝的看著一向沉穩的女兒,不明白她怎么突然想去西北了,那里可還亂著。 文玖抿了抿唇,眼中滿是堅毅,母后,這是女兒深思熟慮后的決定。rdquo; 女兒想去西北看看,盡一點自己的綿薄之力。rdquo; 這些日zigong中的變化她都看在眼里,她知道她的父皇再也不能隨意決定她的未來,更知道她的母后不會折斷她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