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頁
安寧聞言瞇了瞇眼。 這意思是說邊關在和西北災民搶物資嗎? 這話要是傳出去,她安家軍的名聲可就臭了。 臣妾知道皇后娘娘記掛兄長,可您也要替皇上著想一下啊。rdquo;想到自己即將被處死的父親,蓮貴妃就對有兄長依靠的皇后十分嫉妒,畢竟您的病也需要大量的藥材。rdquo; 你的意思是本宮病的不是時候嘍?rdquo; 蓮貴妃縮了縮頭,像是被皇后的氣勢所驚,臣妾只是就事論事,沒有別的意思。rdquo; 沒有別的意思就是肯定了。 安寧冷笑了一下,賭氣的說,那就把本宮的那份藥材給邊關!rdquo; 邊關的每一個將士都是為了守衛我大雍才受的傷,每一個人都是保家衛國的英雄,都值得被尊敬。rdquo; 皇后說氣話了。rdquo;話到了這個地步,皇上想裝傻都不行了,朕自然也知道邊關的將士不容易,這樣吧,五天,五天后朕讓戶部把邊關需要的藥材送去。rdquo; 有勞皇上了。rdquo; 應該的。rdquo; 帝后達成了一致協議,貴妃不同意了。 皇上,西北地區的情況比邊關要嚴重,那藥材應該緊著西北先來呀。rdquo; 安定一聽立馬瞪大了眼,指著她沒好氣的說,貴妃親眼去看過了這就敢這么說?rdquo; 不行你去邊關守上幾日試試?rdquo; 蓮貴妃一聽立馬閉了嘴。 邊關生活艱苦,環境惡劣,沒有錦衣玉食,珠宮貝闕,她才不要去。 蓮貴妃被皇后恐嚇了一句,回去后越想越不甘心。 然后她出了一個昏招。 派人悄悄散步了一則流言皇后娘娘為了一己之私不顧西北災民死活,把救命的藥材都給了邊關。 此流言一出,立馬引起了軒然大波。 尤其是西北那邊,更是差點引起暴動。 皇上被接連遞上來的奏折愁的頭發都快掉光了。 誰傳的謠言?rdquo; 是蓮貴妃。rdquo;暗衛首領道。 蠢貨。rdquo;皇上氣得破口大罵,無知婦人!她的腦子被狗吃了嗎?!rdquo; 帝后本一體,將藥材送去邊關的命令還是他下的,現在西北災民被謠言所惑一時沒反應過來,等他們回過神來,罵的反的就不是皇后,是他了。 畢竟他才是坐在皇位上的人。 還是前些日子被天罰的人。 要是有心人故意往那個方向一引,皇帝一想到那個后果,就一陣膽寒心驚。 來人,蓮貴妃言行不當,削去貴妃一職,降為蓮妃。rdquo; 正在為自己的計謀得逞而洋洋自喜的蓮貴妃聽到這個消息捂著胸口暈了。 再醒來的時候已經被宮人從蓮心殿的主殿挪到了偏殿。 皇后娘娘說了,主殿是給貴妃住的,她現在一個婕妤,可不能越階。rdquo; 蓮婕妤醒來聽到后,再次暈了。 寶珍公主匆匆趕來,正好撞見了蓮婕妤暈倒的那一幕,那一刻,寶珍只覺得心中似乎有什么坍塌了。 看著因為蓮婕妤暈倒而變的慌亂的宮人,寶珍站在門口呆怔了一會,然后提起裙子朝著乾清宮跑去。 她想去找父皇求情,更想問個明白。 但是這一次她連乾清宮的大門都沒有進就被攔了下來。 寶珍公主請回吧,皇上不見您。rdquo; 像是早就猜到她會來似的,皇上直接讓德順在門口候著,一點商量余地都沒有的告訴他將人勸回去。 若是對方不依不饒,直接關禁閉。 寶珍本來還想鬧,一聽這話立馬安靜下來,灰溜溜的回了自己的宮殿。 然后皇上又下了數到圣旨補救,只是事情終究還是朝著最壞的方向去了。 皇上,現在外面民怨沸騰,再不疏導恐生大禍啊。rdquo; 金鑾殿上跪了一地請命的大臣。 皇上額頭青筋不斷跳動,壓著胸口的悶火,諸位愛卿可有良策?rdquo; 眾位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將目光落在了神色從容的丞相大人身上。 身形清癯的謝丞相睜開了半闔的眸子,那里面透著一股讓皇上心悸的堅定。 皇上,事到如今,只能下罪己詔了。rdquo; 縱然流言一開始指向的是皇后,但流言這東西,多是傳著傳著就變了方向。 加上前段時間皇上祭祖時被天雷劈打,更是讓百姓堅定了是皇上自身不正,德行有虧,做了讓上天震怒的事情,才有了西北的大旱。 要是再不認錯,說不定還有更大的災禍等著他們。 聽說邊關那里就有些不太平了,好像要打仗。為了守護他們,皇后娘娘才主張運送物資去邊關,以求邊關將士有了充足的物資后能更好的抵御外敵。 比起自己境內的大旱,外敵的危害要更嚴重的多。 這也是百姓飛快的把矛頭轉向皇上并堅定不移的原因。 當然,這里面肯定少不了溫家和安家人的推動就是。 聽到謝丞相的建議,皇上心中忽然有種塵埃落定的感覺,雖然沉重,卻也不像一開始那么慌了。 當初祭祖被雷劈的時候他就想到了會有這么一天,只是他以為能避過這一遭,沒想到還是事與愿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