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頁
俞朝辭非常贊同。然后偷偷給他比了兩個手勢。戴星知道這位女士的真實年齡之后,竟然忍不住心酸了下。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啊。 * 話說你家隔壁住的那位,我老覺得瞧著有點眼熟。rdquo;華珂抿了口酒,懶洋洋道。 專門跑到地下室酒窖里挖出來的花雕,果然是跟它的年頭一樣的好品質,她表示很滿意。 嗯?俞雅抬頭看了眼她,不太明白她的意思。 想到先前所見的人影,勉強在記憶里挖掘了一下,確信是陌生人自己從未見過。她并沒有什么興趣,但又有些好奇華珂專門強調這一句的用意,所以在用餐的時候順便分了點神注意她說的話。 我以前肯定在哪見過!rdquo;華珂篤定道,老實說她也覺得奇怪自己對此的關注度怎會那么高,可是這樣的人物,見過一次應該很難會忘記mdash;mdash;但我又偏偏記不起來在哪見到過。rdquo; 你見過的人多了去。沒準是潛意識的錯覺。rdquo;俞雅淡淡道。 不對,要是錯覺就好了,rdquo;華珂指指自己的腦袋,撇了撇嘴,這種感覺怎么有點像是對著仇人?也不像,但總覺得有恩怨,不太順眼hellip;hellip;或許是存在感太強了?不管怎樣,你看我的直覺幫我躲過了多少災,沒理由這次就不準了。rdquo; 不準的時候還少了嗎?rdquo;俞雅頭也不抬,一把年紀了,只有在對著小鮮rou的時候會認真一點。rdquo; 華珂瞪著她。瞪半天還是不爽:我守半輩子活寡總算熬到人死,現在有錢有閑又沒拖油瓶,手上那些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活自在些有什么不對?rdquo; 沒說有什么不對hellip;hellip;你知道,你開心就好。rdquo; 這頭氣氛有些緊張,俞朝辭坐不遠處跟只鵪鶉一樣連呼口氣都小心翼翼。 俞幼哈則窩在沙發上裝半天死了。今天丟臉丟大發,給它開動物世界的節目,專門準備了超豪華狗飯,都沒能叫它的心情變好一點。 兩個人沉默片刻,華珂憤憤喝干杯里的酒,放下杯子若無其事地說:反正我看得不太舒服hellip;hellip;jiejie你最好查一查。rdquo; 沒必要。rdquo;俞雅還是拒絕了。 一個鄰居,與她根本毫無交集,以前還沒見到過,有什么理由去查人家?她年輕時候就極厭惡麻煩了,到現在的年紀,別說壓根就沒干擾到她,就是真惹毛她了,她還得拖拉會看看能不能混過去hellip;hellip;而且,對于人家來說,好心救了你的狗子,還沾上無妄之災了? 華珂看著又要氣,但抿了抿嘴還是強行忍下了,翻個白眼決定換話題:阿昭那丫頭你打算收了?rdquo; 先在我這待個幾年。rdquo;俞雅平靜道,之后看她自己選擇了。rdquo; 華珂皺皺眉頭,神情略微黯然:還是后繼無人hellip;hellip;rdquo;她忽然想到什么,竟又笑了出來,jiejie你說怎么能出個你呢?把整個標準都拔高了一截,已經兩代沒出合適的人選了hellip;hellip;rdquo; 笑過后神色又落寞起來。不說徒子徒孫的資質一代比一代差,到底也是時代不同了。世界那么廣闊,人生更有諸多精彩,快速涌動的潮流將過往那些珍貴的事物都拋在了時光里,有多少年輕人還愿意跟古物糾纏在一起過著枯燥又乏味的生活呢? 云門收徒本來就看緣分,老輩的一個接一個飲憾離世,云門的傳承續了兩千年,也不太能繼續流傳下去了。畢竟現在又有誰愿意自家孩子承接僧道尼的衣缽呢? 話題好像有些沉重,俞朝辭聽不下去了,偷摸摸放下筷子,去看了眼俞幼哈,捏了把躺尸中的狗子,無奈扛起,送到浴室讓管家幫著洗個澡。等他好不容易把狗子吹干,再給扛回來的時候,看到餐廳已經撤了,姑奶奶跟花姨正坐在客廳喝花茶,話題竟然變成了保養hellip;hellip; 能不嫉妒嗎華珂。 眼前這位的年紀比自己還大了好幾歲,可皮膚竟然比自己還要有彈性還要光滑,還沒有斑!mdash;mdash;她自己可是拉過皮除了皺的!還拿各種化妝品跟不要錢一樣往臉上抹! 歲月不饒人,年輕時對自己動過的任何手腳隨著時間的流逝,最后都會變本加厲地退反給你,因而越是自恃貌美越是害怕美人遲暮??僧斈晁从嵫藕蔚蕊L華絕代,現在看她依然魅力無限。老天爺為什么能如此偏袒她? 第34章 黃昏戀人04 俞雅通陰陽五行之道, 自然懂面相學。 她師父窮究一輩子宗教哲學天運人命,雖然神神叨叨但也確實有真本事,俞雅學得雜卻都很精,一方面是對傳統學說的根基實在太扎實,一方面也是她將命學當成是科學在研究的緣故。 根據面相的說法,人的命運與長相氣色是分不開的。人在出生之前, 冥冥中就有定數注定了, 這種運途會伴隨人的一生, 但既有定數就會有變數, 人的命運也會受先天與后天因素共同影響;事物是變化發展的, 面相也隨出生后的時空變化而透信息侯于體表。所以, 從人的身體情況、五官氣色等, 可以推斷出人的命運大勢與吉兇福禍。 這種學問當然也不像傳聞中那么玄乎。它有一定的根據,但諸如看一眼就能推斷對方生平未來甚至與他人牽扯之類的能力, 那就得歸類至神秘學的范疇了。俞雅做不到, 云門歷代也無人做到, 她研讀過那些所謂神乎其技的方士先輩留下的珍貴手札, 解析過無數的案例,知道個體性是能被探究推理的, 但如果擴大到群體的范圍,那么自個體身上所得知的信息就不足以解釋群體的規律了, 甚至還不單群體,僅僅是多加個人就無法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