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刺殺
開車回到海城市,時間已經接近三點。 這個時間離薛清下班不過兩個小時,再加上今天因為被綁架的事情搞得薛清心疲力竭。 于是,和薛清商量了一下,寧宴決定帶著薛清給老太太的壽宴挑選一件合適的禮物。 和別的女人不一樣,老太太指掌薛家多年,最喜歡的便是古董。 寧宴記得,上一年老太太過生日的時候,薛浩便送給了老太太一個鼻煙壺,結果薛懷義一家在宴會上出盡了分頭。 而薛清和薛懷德卻因為禮物太次,反倒是受人冷落,這次寧宴絕對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海城市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人文匯聚,古跡遍地。 早在春秋時期,便有楚王定都于此,三國時期吳帝為防止其他國家入侵,大舉修建城防。 后時代變遷,物轉星移,海城市經齊,梁等朝代的修建,又經歷戰火的洗禮,才有了今日的雄偉。 歷史悠久,人文匯聚,這也使得海城市的古玩市場十分活躍。 哪怕是到了下午三點,海城市的古玩市場的叫賣聲,討價聲依舊的跌宕起伏,不絕于耳。 寧宴跟著薛清沿路走來,路邊攤上的一些文玩令寧宴有些好奇。 各種金銀首飾、南紅瑪瑙、綠松石、蜜蠟,琥珀、天珠,翡翠,和田玉,雞血石琳瑯滿目 各種擺件、沉香木做成的香爐、小葉紫檀的手鏈、陰沉木、烏木,黃花梨木桌隨處可見 還有各朝各代的青銅器、玉器、瓷器,什么唐三彩,鈞窯的碗,粉彩的盆各種東西都有。 各省的方言在這里交匯,買家在喋喋不休的說道推銷,但卻是買的少看的多 “寧宴,我們買貴的吧,越貴越好,最好要有歷史意義,名人圣賢用過的,這樣奶奶看到了一定會高興的?!笨戳艘谎蹖幯?,薛清嬌聲說道。 “越貴越好?!?/br> 寧宴看了薛清一眼,差一點被她的話逗笑。 如果是其他的東西很可能是越貴越好,但古董則不一樣。 古玩這東西講究的是買對,而不是買貴,因為對于一些外行來說,你很有可能花三千萬買一個仿制的元青花,也可以花三百塊錢淘到一個上好的和田吊墜。 寧宴雖然不精通古玩,但當初在邊境的時候拜一個老先生為師,跟著他也多少了解一些情況。 對于一些簡單的古董,他還是一眼能看出來真假的。 寧宴和薛清一連走過好幾個攤位,都無奈的搖了搖頭,這些攤位上的東西要么年代太近,要么是一些仿品,甚至有幾件還是冥器。 那幾件冥器自然年代久遠,作工精巧,但人鬼殊途,冥器都是給陰物用的,寧宴不能把這些東西送給老太太。 不知過去了多長時間,寧宴在一個攤位前停下了腳步,一個銹跡斑斑的銅爐慕入了他的眼中。 “那有個宣德爐,是個不錯的物件?!?/br> 寧宴見到銅爐,眼中突然一亮,他趴在薛清的耳畔,輕輕的告訴了薛清。 然后俯下身子,從一個面積不大的小攤位前拿起了那個銅爐。 海城市喜好古玩,同時又相對容易淘到古物,因為這個原因,每年都有全國各地的人前來倒賣古玩,從而想要發家致富。 一張破布,幾件舊物,就這幾樣不起眼的東西,就變成了一個簡易的攤位。 寧宴拿著銅爐把玩了一會,然后遞給了薛清。 薛清拿著銅爐仔細的看了起來,銅爐型制規整,同時又顯得大巧不工,因為時間久遠,所以在爐身處布滿了銅銹。 特別在底部,薛清可以清楚的看到用楷書書寫的大明宣德年制的書款。 起初攤主看到穿的破破爛爛的寧宴,并不在意,直到薛清到來,攤主騰一下就站了起來,雙眼直勾勾的盯著薛清身上的奢飾品看個不停。 “這位美女老板喜歡這個物件?!睌傊鲊L試著問道。 “這銅爐怎么賣?!?/br> “這個,這個嗎,不好說?!?/br> 攤主的眼睛直溜溜轉個不停,遇到這樣的大主顧他怎么也要狠狠的宰她一刀。 “我一見老板選中了這個銅爐,就知道老板是個行家,這銅爐來歷可大了,農民皇帝朱元璋知道嗎,就是明朝的的建立者朱重八?!?/br> “當時他下江山,年號就叫宣德,這可是朱元璋他老人家用過的?!?/br> 喋喋不休的攤主亂七八糟的講了半個小時,把宣德爐強行的和朱元璋畫上了等號。 他似乎是一個天生的演員,明明什么都不懂,可偏偏給人一種專家的感覺。 “我們買了,多少錢?!?/br> 薛清不懂行,但卻聽過朱元璋名頭,他用過的東西,肯定很有價值,這正好符合薛清的要求。 攤主沒有什么本身,但眼界卻不差,見到薛清的打扮就覺得可以狠狠的敲詐他一比,沒想到,他才簡簡單單的說了半個小時,薛清就上鉤了。 “朱元璋用過的東西,那可是文物,少了一萬不賣 ”攤主是個外來人,根本不懂古玩,這個銅爐是他從鄉下花二百塊錢買過來的,如果是一般賣家,一千塊錢他就能出手,可來了個大老板,那價格可就不一樣了” “好?!币宦爟r格一萬,也不是太貴,薛清立刻拿出錢包要把錢給小販。 “什么破爐子值一萬?!笨粗η寰鸵跺X,寧宴瞪了薛清一眼,抓住了薛清的手,不要讓他付錢。 宣德爐雖然不如元青花,但也在收藏界也十分吃香,拍賣會曾經賣出過一百萬的高價,一萬塊錢買下了這個宣德爐,那肯定賺了一筆。 但是,如果老板不懂行,那一萬塊錢買一個宣德爐就有點不劃算。 “破爐子,小兄弟,這可是朱元璋用過的,你居然敢說是個破爐子?!?/br> 雖然攤主不知道寧宴是走了什么狗屎運,居然和薛清這樣的美女在一起,但他哪能讓到手的生意黃了,于是盡力反駁。 “朱元璋,笑話?!?/br> “宣德爐是大明宣宗朱瞻基在宣德三年參與設計與制造的銅香爐,因此也被簡稱宣德爐,和朱元璋沒有半點關系。 ”寧宴從薛清手中拿回銅爐,再次看了起來。 “這,” “這又怎么樣,即使不是朱元璋用過的,那也是明朝的老物件,你們一萬塊錢買了也不虧?!?/br> 被寧宴當面指出錯誤,攤主的臉上明顯有些尷尬,但攤主畢竟也是走南闖北幾十年的人,眼珠一轉,便恢復了之前的精明。 “明宣德皇帝在位時,為了滿足自己賞玩香爐的嗜好,于是從歇羅國進口了一批紅銅,責成御匠呂震與工部待郎吳邦佐參照皇府內藏的柴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名瓷器的款式,及《宣和博古圖錄》《考古圖》等史籍,設計和監制香爐。 “為保證香爐的質量,呂震戰戰兢兢地稟告宣德皇帝,欲制造出好香爐,銅還得精煉六遍。煉一遍,原料就會少一些,六遍下來,原料只會剩下一半?!?/br> “宣德皇帝財大氣粗,精品意識超強,他當即下旨精煉的次數不僅不減,還要加倍,并加入金銀等貴金屬。于是當時的工匠挑選了金、銀等幾十種貴重金屬,與紅銅一起經過十多次的精心鑄煉。經過巨大的努力,終于在宣德三年,把香爐制作成功。 聽著寧宴在不斷地講著有關銅爐的故事,薛清的內心微微一顫,他發現寧宴除了出了功夫厲害之外,居然還懂古董,這讓薛清忍不住的驚訝。 “大明宣德爐是明代工藝品中的珍品,真正的宣德爐包漿溫潤,寶氣內涵,偽品包漿枯槁,有的像油漆,而你的這件銅爐,單單從包漿就能看出來是仿品,年代最好不會超過民國時期?!?/br> 見寧宴喋喋不休的說了這么多,攤主知道寧宴無疑是個行家,他苦著臉,嘴角一抽,心想著爆賺一筆的機會沒有了。 “雖然是近代仿的,但好歹銅爐是有些年代,一千塊錢我們收” 寧宴輕描淡寫的看了一眼攤主,嘴角露出了一絲難于尋味的微笑。 “一千,這也太少了吧,做生意沒有你這么還價的,太狠了吧!” 攤主表面上苦叫一聲,但在心里卻樂開了花。 他花二百塊錢收上來,一千塊錢賣出去,已經得到了五倍暴力,但見薛清這么有錢,攤主實在是不想錯過這個機會。 “我見兄弟是個行家,銅爐也是仿的,就當交個朋友,五千你拿走” “一千五,這是我們出的最高價,你買就賣,不賣我們走” 寧宴笑了笑,他把手上的香爐遞給攤主,拉著薛清的手,起身欲走。 攤主停滯了幾秒,臉上露出了割rou般的表情,他看著寧宴,嘴里面嘆了口氣 “算了,算了,我看兄弟是個行家,就算就當交個朋友,一千五拿走?!?/br> 攤主表面上一臉疼的表情,但在心里卻樂開了花,一千五的價格搞定這筆生意,他賺了幾倍的暴利。 “寧宴,這銅爐到底是什么年代的??!” 離開攤位后,薛清走到一個沒人的胡同不解的向寧宴問道。 她覺得,如果這個這個銅爐真的是現代仿的,寧宴沒有必要讓自己買下來。 “你想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