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消遣
書迷正在閱讀:厲少專寵小甜心:寶貝,我錯了、買個娘子會種田、失業后我回家種田了、七零福娃三歲半、今天也必須拯救男主[快穿]、穿越小能手和他的奇葩雇主們、學霸不易當[快穿]、一不小心撩了個主神男友[快穿]、快穿請停止黑化、兒子穿回了我高一時候
于是一翻說勸,最后村長還是把錢收下了,并且回去記入公帳。 村長也沒瞞著大家,畢竟這是柳青青給出的功德,甚至可以說是有意放出了消息。 村里人知道后都很振奮。 雖然吉祥山莊讓柳青青發了家,但柳青青并沒有忘了大柳村,飲水思源,她在幫襯大柳村,這是福報。 就算有人對村里出現散客亂逛一事,頗有微詞,此時也不說什么了。 村里公帳,自然是用在村里,做為村里一員,總是受益之人。 何況這修了路,走起來更平坦寬敞,雨天還不會一腳泥濘,自然歡喜。 門前有桃花樹、門前有青磚路,他們也仿佛成為了大戶人家,過起了舒適生活。 甚至有人紛紛跑去找村長,也想一起買點磚回來,把家里院子也鋪上一條青磚路。 有人起頭,就有人跑風。 這都是前天的事兒。 到昨天,柳青青已經聽說了,村里已有大半人準備跟著一起買磚鋪自家院子里的路。 一起買,磚頭就會便宜許多,也是一種劃算。 但柳青青直接把錢給了村長,這事情喬家不會出面,也就不必向她匯報情況了。 其實主村道從村口到吉祥山莊這一路,去年就修過了,明眼人看得出來這是通往生意的主道。 只不過,現在出了散客自游的情況,村長又找來了,柳青青也不能完全視而不見。 一方面隔開農田菜地來解決,一方面修路也是為了安撫村里人。 畢竟這事真要論說起來,還是因為吉祥山莊造成的。 她也不能說自己無辜。 三月二十七,早上,柳青青幫著姐妹們把糕點做出來,就同喬喻凌去河邊打漁去。 此時正是濃春水暖,春水魚正肥時。 只不過雨水天難以預測,他們還不敢大量曬干魚。 但一天撒上兩網,隨便曬曬還是可以的。 而吉祥山莊如今占了大柳村的優勢,所需魚類,幾乎都是從這條河里撈上來的。 只不過為了不招人嫉妒,吉祥的伙計也是搭網從河邊走,并沒有直接放船下去。 他們的大魚,依然是從別處送過來,有專門負責打漁的伙計,以前還被柳青青嘲笑過。 哪有開酒樓的連魚都舍不得錢買,要找人自己去撈魚呢? 而現在,吉祥酒樓每天供應客人的小魚都是新鮮捕撈的,干魚則是村里人供應。 為了保證質量,柳青青也教了村里人曬干魚的簡單做法,讓村里人能鞏固這筆生意,賺點小錢。 以前,喬喻凌不喜歡吃干魚,但自從柳青青做了烤魚,還有香煎小魚后,他對打漁的興致到是高了許多。 而喬家儲存的干魚,一直沒有斷過貨。 如今閑來無事,打漁還能當作消遣。 等劉友良趕著驢車過來運水時,他們把網放到驢車上,喬喻凌挑了一擔、柳青青背了一筐,走路回家。 如此兩天,天色忽然陰沉了不少。 這天從河邊回來路上,柳青青看著天邊疏卷不定的陰云。 有些擔心地道:“喻哥,咱們明天不能打漁了,今天的也留一半養著吧?!?/br> 這天色,怎么看都要下場大雨了,之前曬的魚也還沒很干呢。 “嗯,不行就起個火堆,熏干?!?/br> 喬喻凌點頭,看了柳青青一眼,知道她的擔憂,連忙說道。 “嗯,熏的味道還是不一樣,不行就放進冰窖里,不容易壞?!?/br> 柳青青笑著說道,“到時拿出來也還是新鮮的?!?/br> “那就行,不過這冰剩下也不多了,少放些東西,等天再熱些,把冰全部換一遍?!?/br> 喬喻凌忽然想起來,天氣回暖后,有些冰塊也慢慢在損耗,雖然替換并不難,但冰窖里放的rou食多,時間長了還是要全部收整一般,才能保持干凈。 這也是原來柳青青說過的,不過柳青青當初說的是,冰塊時常替換。 為此,他們將冰塊一塊塊地拿草墊子和木格子隔開,再堆放在一起,就是為了方便抽掉某一塊或幾塊。 等夏天,是下冰窖時沒那么冷,氣候也干燥一些。 倆人正說著話,就看到另一頭李耆老和老親家王有全挑著雞籮走過來。 “青青,這要變天了,還打漁呢?!?/br> 李耆老看到柳青青和喬喻凌,連忙高聲喊著。 “明天不打了呢,這個養著吃新鮮的?!绷嗲噙B忙笑道,又看了一眼雞籮。 “我剛還在想小雞崽的事兒呢,這天要下雨,可不好送貨呢,可巧王家外公就過來了?!?/br> “我也是看天色不好,正好今天要送貨到你們山莊,就把小雞崽給帶過來了?!?/br> 王有全樂呵呵地解釋。 說話間,他們就進了院門,劉友良一個人弄不下水箱,仍擱在驢車上。 他剛把漁網曬到東邊院子里,看到李耆老和王有全過來了,連忙過來打招呼。 聽小姐妹們喊著,老太太也趕緊出了屋子,看到四籮小雞崽,不由高興地笑了起來。 “我們雞舍總算又熱鬧起來了?!?/br> 老太太也是養雞能手,看到嘰嘰地歡快叫著的小雞崽,心情還有些激動,就趕緊張羅起來。 柳青青如今到是不大管養雞的事兒,有外婆在,她就不cao心了。 去年買的大雞早就吃完,小雞崽也是邊養邊吃,最后剩下幾只留著下蛋,才沒殺了。 柳青青進屋泡茶,又拿了只盤子裝了幾塊紅豆糕,就送到東邊堂屋那里。 劉月兒也打了半盆溫水,給李耆老和王有全洗手。 一個是爺爺、一個是外公,她自然是要來行禮的。 倆老頭也沒客氣,把小雞崽送進雞籠后,就過來洗了手,在堂屋門口坐下。 老太太點了數,就去拿混了蛋殼磨出來的麥麩喂雞。 東邊的雞圈都曬過石灰,也時時清掃,此時很干凈整潔,并不需要另外再去收拾。 小雞崽也不會太早放出雞籠,有專門的小柵雞籠關著。 而王家善意,小雞崽并不是出了殼就送過來,而是養過半個月的。 也比當初預期的多了三十只,一共八十只,剩下的,就要到下個月了。 李耆老喝了半杯茶,吃起糕點時,突然說起一件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