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開學
書迷正在閱讀:厲少專寵小甜心:寶貝,我錯了、買個娘子會種田、失業后我回家種田了、七零福娃三歲半、今天也必須拯救男主[快穿]、穿越小能手和他的奇葩雇主們、學霸不易當[快穿]、一不小心撩了個主神男友[快穿]、快穿請停止黑化、兒子穿回了我高一時候
她現在反而擔心,已經開始學《千字文》的他們,去了塾學里,該怎么從頭開始。 說不得,又是一翻叮囑,讓他們就算從頭聽先生教《三字經》、《百家姓》,也要認真聽,記住溫故而知新。 小兄弟連連答應著,就去洗漱,準備吃早飯。 柳青青又看著站在小叔們身后的孩子,抬手摸摸他的頭,又張臂抱了抱他。 “曄兒你不用擔心村塾里的學習,每天認真聽先生講課,讓你讀就讀、讓你背就背?!?/br> “回來還有姑姑、姑父檢查你的課業,有不懂的、想不明白的,就問出來,知道嗎?” “知道!”曄兒大聲答應著,小臉上也露出歡喜的表情。 姑姑抱他了,他自己是有些不好意思像meimei那樣求抱的,所以,姑姑抱了他,他很高興。 曄兒還有一個多月就滿五歲,這時候啟蒙正是時候。 早上吃飯,柳青青準備了拉面,一人一根裝一碗,就算是曄兒,也是一碗不打折扣。 用木耳炒rou和拍黃瓜做面碼,煮雞蛋每人吃了一個,另外又每人準備了兩塊紅豆糕做上午點心。 之后,就由劉友良送他們去村塾里。 村塾束修一年兩交,今天要交上半年的束修,立秋時再交下半年的束修。 啟蒙生是兩吊,第二年開始的才是普通生,為一吊。 文課班的先生,除了這些束修收入,還有村里支付的月俸二兩銀子,還劃了一塊地建了一座小院子給他居住。 因而,來這里當先生,還是很不錯的,那位童生當初是邊教書邊應考。 不過隨著年紀增大,也多少有些前程無望、碌碌營生的感覺。 柳青青沒有見過那位先生,不知其學問到底如何。 但吳帳房卻是見過的,知道是個有實力的帳房先生。 但她家的三個啟蒙生,卻是要讀文科走科舉的,不會去讀術學班。 柳青青拿了六吊錢的束修交給外公,又準備了一盒十二個紅豆糕,讓外公帶去給先生做入學見面禮。 畢竟是剛過完年,別人家也就算了,她若不拿,只怕先生背后會反感她的小氣,這點世故還是要懂。 但其他的,她也沒什么好叮囑的。 不過是去上小學一年級罷了,交報繳學費、領書本、打掃教室、安排課程、班會…… 事后她才知道自己有點想多了,村塾里根本沒有書發給學童,想要得自己花錢買。 所以,今年的啟蒙生開學,只有柳誠一本《三字經》、劉長喜一本《百家姓》,曄兒什么書都沒有。 但他們每人有一套啟蒙生用的筆墨紙硯,其他啟蒙生,連書箱都沒有。 柳青青當時沒去,不然看到這場景,都要忍不住搖頭。 外村也就算了,本村去年在她這邊也賺了不少工錢了,既然來上學,怎么什么也沒準備呢? 其實大家雖說有積極性,但覺悟上,自然是比不得柳青青的。 今天來,也就是交束修,讓孩子熟悉一下村塾罷了,之后,大人自然是要去鎮上買讀書用具的。 書箱,則是請村里會這手藝的人來做,之后再花錢買。 這是文課班的情況,相比之下,術學班就更積極一些。 首先是來報名的學童多,全是半大小子,已經過了讀書年紀。 也有像柳誠和劉長喜這般的,多是啟蒙過的,也有沒啟蒙的也混在其中。 好在開這術學班,依照柳青青和村長當初商量的,也是要有一年文課啟蒙的。 之后還要有兩年術學計算的基礎,再之后,才開始教算帳呢。 而第二年,就可以學打算盤了。 但要當個合格的帳房先生,光會打算盤可不行。 同樣的,術學班也是要學很多東西的,能在這里學上五年,才能去給帳房當學徒呢。 像劉長福這么年輕的帳房先生,別說村子里,就是鎮上也是罕見的。 當然,劉長福背后可是柳青青,情況是不一樣的。 大家都認為是親戚關系的原因,反而忽略了柳青青在算帳手法上的新、快、準。 這種事,自然只有他們自家人知道,還有吉祥的少數幾個人知道。 而胡先生回去后,竟然將這種記帳法也帶了回去,讓手底下的小帳房都學了起來。 因而,吳帳房來接崗,很快就上手了,并沒有要柳青青從頭說起,與劉長福的工作對接也沒出過錯。 吳帳房也是個有幾年工作經驗的老手,同樣能帶著劉長福,讓本就認真勤學的后生,至今還沒有出過錯。 柳青青有時得空才會看一下帳冊,累了就不想看了,讓喬喻凌去看。 再加上胡先生,雙方查帳,并不怕發生錯誤而未及時發覺。 吳帳房受命來當這個村塾的先生,也是做了許多準備的。 他從鎮上帶來了能放算盤的書箱,包括算盤一起,準備了一百套。 因為根據事先記錄的名冊,一百套還算少的,但也不確定最后誰會來,沒敢多準備。 他統一添置的,價錢自然比單買便宜。 單買這一套,得八十五文的價,現在,只要六十文的整數,便宜了二十多文呢。 他當著院子里站得滿滿的學童和家長的面,把這筆帳算了一遍,讓大家知道優惠的好處。 也算是以實例給將學術學的這些學童,上了一堂經驗課。 這道理,農家人也自是明白的,都很感激。 雖然六十文也不少錢了,但想到這是為長遠計,大家還是忍痛掏錢。 畢竟選擇來上學,這些東西肯定要的,不買怎么上學? 自己去買,要多掏二十五文錢,誰是傻了還自己跑去鎮上一趟? 因而,雖然有些遲疑,但沒人說不好,更沒人說不買。 一旦有人掏了錢,其他人也就不敢落后了。 吳先生說明只帶來了一百套,這一院子的人,若是走慢了沒有了可咋辦? 最后,確實還有二十八人沒有,家長頓時緊張起來。 “不必擔憂,先交錢,明天來上學就有了,我會讓人去鎮上買回來,如果你們怕我價錢有問題,以后可以去書局打聽的?!?/br> “我這個價,是以我們酒樓帳房的關系,買了這么多才有,畢竟如今都在開學,書局不差生意,沒點關系,是買不到的?!?/br> 吳先生身為帳房,將各種利弊和差別,都說得清楚,大家聽了哪里敢說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