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頁
照現在這種趨勢下去,恐怕她這個女一號的位子,就要坐不久了吧? 阿曼達皺了皺眉,卻對此根本無可奈何。安妮middot;歐克利在劇組的魅力人人皆知,就像是天生的萬人迷發光體,完全能夠遮住別人的光芒,所有人都圍著她打轉,把她的戲份一加再加,而她的女主角的劇情卻一再刪減hellip;hellip;她甚至對此覺得非常不解:安妮的確演技還不錯,長得也足夠漂亮,可也沒到令人神魂顛倒的地步吧?怎么一個個見到她就跟失了魂一樣,恨不得所有鏡頭都對準了她,究竟誰才是女一號,誰才是女王? 阿曼達面對助理的安慰,搖了搖頭,心中充滿了某種難以言喻的擔憂:雖然她對此的確有所芥蒂,但她更看重自己作品的質量。如果hellip;hellip;如果再這么下去,就連她自己都要開始懷疑接這部戲的正確性,她想要看到一部格局宏大,史詩級別的宮廷正劇,可是現在她卻發現自從瑪麗middot;卡特rdquo;的戲份逐漸加重,《女王》似乎慢慢朝狗血言情劇的方向滑去mdash;mdash;所有位高權重的男性角色都愛她,所有女性都嫉妒她,卻又不得不佩服她mdash;mdash;這種標準配置讓阿曼達愈發有了不詳的預感。 很快,她的擔憂就成了真。 安妮在這個角色上的出色發揮讓導演更加看重她,甚至一再忍不住為瑪麗middot;卡特rdquo;加戲,《女王》一集大概維持在五十分鐘,屬于布蘭達rdquo;的戲份有十五分鐘,而瑪麗middot;卡特rdquo;的出場時間卻從五分鐘增加到十分鐘最后甚至超過了二十分鐘!很多時候阿曼達都覺得自己完全淪為了安妮的陪襯,布蘭達rdquo;的沉默隱忍和耿直善良愈發顯得瑪麗rdquo;這個人物聰慧機智,狠辣果決。就連最近的話題熱度也全是圍繞著瑪麗rdquo;,足以見這個角色多受歡迎,多有觀眾緣。 阿曼達曾婉轉地向導演提及過這個問題,但她并沒有說明對自己女一號位置的擔憂,而是涉及整個原劇情的大幅改動mdash;mdash;女三號的不斷加戲,不可避免地開始影響著后續發展,為此導演不停地增減刪改他人戲份,使得整個拍攝過程都朝著與原計劃相反的方向越走越遠。 然而面對阿曼達的疑問,導演卻覺得理所應當:這個圈子本來就是如此,誰更能為這部戲增加收視,誰就能夠獲得更高的出鏡率,最近網絡上瑪麗rdquo;的熱度可比布蘭達rdquo;高上不止數十個百分點,出于各種原因他都應該增加這個人物的戲份才對。 阿曼達對此保持了無奈的沉默。 如今網絡上已經將安妮middot;歐克利吹上了天,甚至有小報媒體聲稱這將是百年才出一個的天才女演員rdquo;,二十一世紀的費雯麗rdquo;,一顰一笑都散發著無可比擬的靈性與光輝rdquo;等等。并預測她將成為今年來這個圈子里晉升最快的一位新人:才貌兼得,轉換自如,可塑性極強,這樣的演員,誰不愛? 一時間安妮middot;歐克利的名字刷爆了各大社交平臺,眾人爭先恐后將她捧為女神,# 跪求瑪麗女神出演女一號rdquo;的話題層出不窮,即便安妮本人多次出來聲明只是女三,但還是要謝謝大家的欣賞rdquo;,但仍然沒有改變一集五十分鐘,女王的戲份被壓縮在十分鐘以內,而瑪麗rdquo;的出場時間則增加到了三十分鐘的事實,大家認為換掉女一號這件事根本就是理所應當。 而就在《女王》的主演和劇情炒得沸沸揚揚的同時,隔壁劇組卻仍在安安靜靜地進行著拍攝。大家只知道影后伊麗莎白middot;瑪格特自受傷痊愈后,推掉了所有廣告代言和商業活動,只接下了一部新戲,還是一部原作者名不見經傳的電視劇。官方在近期只放出了一張海報,《摩根》,是一個年輕女人背對著走出充滿著迷霧森林的畫面,色調冷暗,不出預料應該屬于懸疑驚悚劇。 雖說伊麗莎白的粉絲十分期待偶像的新劇,還專門為此開了一個話題,但與《女王》的爆熱相比,《摩根》這邊就顯得冷清得多。而且和《女王》這種周播劇不同,《摩根》是一次性拍完所有劇情后全部放出,期間不更改也不互動,不會隨著觀眾的意見而做出調整,好處就是大家不必苦苦煎熬,可以一次酣暢淋漓地看到結局。更何況,照官方所透露的資料來看,《摩根》只有一季且一季只有十集,一集長達150分鐘。顯然這一次是下了血本想要打造口碑了,就是不知道內容質量到底如何,是否值得影后放下所有日程,與《女王》一搏? 就在《摩根》劇組低調行事高調拍攝的時候,片場內作為助理,老板在辛苦賺錢,自己在一旁悠閑刷手機的簡,在看到話題# 跪求瑪麗女神出演女一號rdquo;彈出來的一條最新回復后,喝水的動作頓時停住。 這是一條今日最熱門的消息,也是和所有話題下齊齊刷的瑪麗最棒rdquo;完全不同的畫風,由一個既不是大博主也并非知名人士的普通賬號發出,內容只有一句非常簡短的問話mdash;mdash; 這講的到底是《女王》,還是《瑪麗middot;卡特傳奇》?rdquo; 就是這一條消息,被置頂在最為顯眼的位置。雖然剛開始幾乎都是義憤填膺嘲諷對方我看你就是嫉妒我們瑪麗rdquo;,我們就是愛看,你行你上啊不服?rdquo;的論調,但漸漸的到了后面就出現了另一種聲音,許多人開始不約而同地在下面發表自己的意見,那些積攢在心中已久,卻奈何不敢違抗大眾主流去表達的疑惑mdash;md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