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頁
書迷正在閱讀:(快穿)功德無量啊少女、奶奶帶你皮一下[快穿]、(快穿)小白花是這樣練成的、快穿之安排上了、聽說情敵他撲街了、殺死瑪麗蘇[綜英美]、你有本事造謠有本事假戲真做啊、快穿之撩完就跑~、亂世容華、股神傳奇
徐寶記三年前從新發現的物種土豆開始做起,后來發展為食宿一體的酒樓。之所以能在一眾酒樓商行間脫穎而出,一是有土豆給百姓帶來的歸宿感和新鮮感,二是她利用幾個世界的經歷,在符合這個時代的條件下每月推出一樣新品種小吃,在留住舊顧客的同時吸引新顧客。 當然為了壯大徐寶記,不可能僅僅這些就能做到,李庚的參與讓徐寶記的名聲從一開始就傳到了渝京。加上些神秘色彩和后世世界特有的營銷手段,徐寶記在短短三年就擴大到整個秦國。 她這次競選皇商,是對皇宮土豆食材的輸入。與齊大人主要介紹她們作為創始商家,不僅擁有其他后起的商行沒有的先入為主rdquo;,更何況因為派了經驗豐富的農伯鉆研,就算是土豆本豆,也比起其他不得其法的種植者種出來的土豆要個大味甘,口感好上許多。 齊大人聽了連連點頭,他雖則表面上看上去不拘小節,但能坐上光祿寺寺卿這個位置,不能說心細如發,膽大心細也是可以形容的。 一場愉快的問談在一杯敬茶后結束,齊大人匆匆回府看他一刻不見如隔三秋的剛出生的小女兒,雅間很快剩下她和王大嬸,以及祝恒了。 在這場談話中,祝恒除去一開始的介紹外,都是聽寶珠與齊大人侃侃而談。她大概不知道,不提及她的商行時,她是個讓人恨不得放在手心里捧著的小姑娘,一旦正經了,意氣風發自信的模樣,同樣讓人看了癡迷仰慕。 寶珠拿起面紗正要覆上,見他低頭不知在想什么,于是伸手在他面前揮了揮,祝大人?rdquo; 她手上的面紗帶著淡淡的梔子冷香,漫進他的口鼻,令人神清氣爽。他不由自主深吸了一口氣,抬頭輕輕笑道:過兩日就是肖丞相的五十大壽了,徐寶記與丞相夫人接洽好了嗎?rdquo; 寶珠眼睛微亮了一下,差不多了,大壽上會有徐寶記的兩樣菜式。rdquo; 三人離座,祝恒走在前頭為她們打開簾子,聞言笑道:如此,半月后的大選,徐寶記也有了更大的把握。rdquo; 王大嬸在寶珠后面,出雅間時慈眉善目看了一眼祝恒,看似是在表示感謝,但心里頭想了什么,也只有王大嬸一人知曉了。 大概是這會同了祝恒一塊回府,他先送她們回了徐府,門口等著的小廝們派人去告知自己少爺公子時,他們倒沒有肆無忌憚地圍上來。 寶珠進了府門與他點頭,彎著月牙兒般的眸眼再次道謝。門還未關上,里頭的小丫鬟小跑了過來,站在寶珠身邊微微躬了一個腰。 聲音不大不小,姑娘,明亦公子來信了。rdquo; 這句話傳進祝恒耳里,讓他微微淡下笑意。 作者有話要說: 好險,徐明亦沒有落下這一章hellip;hellip; 第72章 明鏡亦非臺*14 徐明亦在準備一月后的秋試,如若考得好,明年就能參加春闈考進士了。 他的信里頭倒是雜事占了大半篇幅,盡是隔壁的秀才如何讀書讀昏了頭,半夜竟然夢游去了官府的一些雜事?;蚴钦f昨日吃了水晶包,里頭的餡放多了鹽,今日穿的襟袍被小貓抓破了等等。 寶珠一一念給王大嬸聽,聲音清甜如珠落玉盤,因為念到了好笑的地方,她和嬸嬸對視一眼,不約而同掩面而笑。 明亦考科舉并不是在桓國,蓋因徐明亦才華過于出眾。原本寶珠總以為他其實并不擅長讀書mdash;mdash;往日他那副呆訥的模樣,哪有點機靈勁呢? 后來在余鎮考秀才是一舉成名,竟然取得案首,還受了沂水城知府大人的宣見。 對于明亦來說,太出眾并不是好事。引人注目了自然就容易被人調查,寶珠曾送走報喜的小童后問他:明亦想考取狀元嗎?rdquo; 明亦那個時候開始躥個兒,她努力抬頭才能看見他的眼睛。對上他低下來的臉,明亦才點點頭。 桓國是不能再考的,就算考官同袍不認得他,具有血緣關系的桓與怎么會沒有懷疑呢?索性因為李庚的原因,她的徐寶記現是在秦國扎根,明亦改了戶籍在這里考試肯定要方便許多。 寶珠慢慢研磨給他回信。她不太會寫這里的字,都是明亦曾親手教她的。因此兩人字跡頗相似了,她看著開心,頑皮地在信箋上花了只貓爪子彰顯不同。 明亦秋試是在當時他們進了秦地最靠近桓的冊府臺開始的,當時她們在那里住了近兩年,為圖方便,就為明亦偽造了當地的戶籍。 皇商大選還有半月,她寫好信后吹干,折疊放入信封,想著大選后就去陪著明亦考試。他越是長大了,就越不愛惜自己的身體,仿佛突然就覺得身上的家國大業重如千斤一般,恨不得日日不睡覺來出人頭地。 她還是擔心他太犟了。 兩日后的丞相府壽宴,寶珠是沒有資格參加的,但因為宴席里有徐寶記的兩個菜式,她作為東家,是要進后廚監看菜式的制作,總不能砸了招牌不是? 于是天一亮,她就早早換了衣裳出府。外頭還是有些暗沉,熹微的晨光被云遮擋了,就顯得天還是黑漆漆的。 門一打開,就見門口正要伸手敲門的祝恒。對上她的眼睛,立刻笑了一下:真是巧,我正要敲門。rdquo; 寶珠滯愣過后才反應過來,同他一塊走出去。街上已經備好了馬車,你畢竟第一次去大些的場合,丞相府里規矩甚多,也有些自視甚高的人。我帶你去了,那些人也不會為難你。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