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節
書迷正在閱讀:她是智障[快穿]、和頂流影帝離婚后、九折成醫(女尊)、(快穿)心魔她又在搞事、惡妾、以理服人、學神他總看我 完結+番外、總有meimei想害我[快穿]、非酋拯救世界[快穿]、BOSS打臉手冊[快穿]
從這里就可以看出,其實對于古代的帝王而言,只要不涉及到繼承權,這是兒子還是女兒完全是沒有區別的,在蘇瑩看來,他們只管養,又不管生,哪里來的差別對待一說? 即使對于母親而言,兒子和女兒都是她們十月懷胎生下來的孩子,如果不是為了話語權,誰會在意生的是男孩兒還是女孩兒? 所謂的重男輕女,無非就是話語權的爭奪罷了,就是對胤禛來說,這將近二十個兄弟,可能還不如一個meimei來的親近! 雖然對十弟妹的話不好評價,但是三福晉還是心有戚戚然的,“要我說,兒子也好,女兒也好,都是從咱們肚子里爬出來的,哪里來的高低上下?還不是女兒嫁得遠,不在家里,在兒媳婦面前是外人,這家里,以后終歸是兒媳婦才是主事的,咱們這還是身在皇家,咱們的女兒是郡主縣主,有自己的府邸呢?!?/br> 前幾年剛生了女兒的十福晉聽的連連點頭,“可不是,我都想把我家的小丫頭嫁回我家,讓我哥哥們照顧了?!?/br> 可惜,事實是,皇家的女兒的婚事由不得她們做主。 十福晉看看在座的,突然道,“要不我回去讓我們爺寫個折子,給北海公主封個王?” ——茉雅琪原來的封號沒記住,現在打了一仗,倒是讓她記住了。 九福晉手上一個不穩就把茶碗給摔了,還好,這個被用來待客的坤寧宮里的地面上鋪著地毯,茶碗沒碎,九福晉趕緊拾起來,然后就當沒這回事的看向十福晉,“弟妹,你瘋了吧?” 十福晉拍掉自己胳膊上九嫂的爪子,“我可沒瘋,是你們自己說的啊,封賞爭議甚大,再說了,又不是鐵帽子王,傳下來,每代降一級,有什么大不了的?” 八福晉總算是聽到自己想聽到的話了,“十弟妹說的不無道理,只是,遞給皇上——要是皇上生氣了?” 十福晉豪邁的一揮手,“沒事,拉上九哥,反正他不是也為北海公主,鳴不平嘛!” 九福晉按了按額頭,她都已經想到后續發展了,她們那位九爺絕對贊同這個主意,指定還要拉著十一弟,十一弟指定能把五爺給拿下——就是不拿下,據她所知,他們那位額娘宜太妃可是一直念著母后皇太后對她有恩,為了固輪孝憲公主,呵呵!報恩的機會來了! 頭大的九福晉看向高高在上的皇后娘娘,“……娘娘,您勸勸?” 蘇瑩認為其實借著這個機會看看朝堂上的風聲也行,所以,她點點頭,對著十福晉鼓勵道,“好吧,折子上來了,即使皇上不同意,我也會勸他不要怪罪于為大清功臣盡力的敦王爺以及其他王爺的?!?/br> 十阿哥做為胤禛坐到皇帝寶座上新封的第一梯隊的親王之一,封號正是敦親王。 第178章 宮里發生什么事都成不了秘密, 這是因為這里人多嘴雜,保守不了秘密, 這不,也就是一陣風的功夫, 皇后娘娘在坤寧宮和各位娘娘的談話就傳到了皇上耳中。 皇上對于這些福晉想做的事的想法就是沒想法,他這么多弟弟meimei,和他最親近的就是茉雅琪,讓meimei從公主變成王,對他來說,真的是都可以的, 唉,相對于弟弟代代相傳, meimei也是可以的啊。 可惜的是,這世上向來是想的容易做起來難, 說起來容易變成真的難,把公主變成一個王, 拿到朝堂之上就不是那么好辦了。 十阿哥果然拉到了九阿哥這個聯盟,九阿哥也真的說動了五阿哥、十一阿哥, 十三阿哥十四阿哥對這件事也是秉持著支持的態度, 一個朝堂上, 半數的王爺都同意,這對朝臣們也是一個巨大的心理壓力。 朝臣反對,無非是祖宗家法啊,女人就應該在后院相夫教子啊——幸好這些滿大臣和漢大臣不一樣, 學識沒那么高,讀書沒那么多,大道理也說不出來太多,與這些人做對比的,是口若懸河,引經據典的漢大臣們。 胤禛從皇子的時候就進入朝堂,在朝堂之上也有幾十年的風風雨雨了,還是第一次見到這些漢大臣們在前面沖鋒陷陣,滿大臣們在旁邊搭腔的,整個朝廷都這么齊心協力的反對,讓胤禛都感覺有些莫名奇妙。 在皇家,公主出嫁是下嫁,這一點,即使在清朝,公主被用來聯姻也是如此,至于血脈一說,他們愛新覺羅家,這血脈上滿蒙漢齊全的很,提任何一個,都是一個笑話。 至于說什么,允許公主成為親王,有違祖宗立下的規矩,祖宗立下的規矩,胤禛還真不知道有哪一條說不讓公主做親王的。 兄弟生的孩子是愛新覺羅的血脈,那meimei生出來的,就比兄弟生的差了?他meimei的三個孩子可都是他養著的。 讓胤禛感到驚訝的是,就在朝堂之上爭辯的正激烈的時候,本來和這事沒有任何關系的莊親王博果鐸竟然也拖著病體到了朝堂之上。 自從康熙皇帝逝世之后,博果鐸就病倒了,就連回來祭拜康熙皇帝的嫡長女寧聶里齊格都留了下來,就怕阿瑪哪一天突然就去了。 陪著博果鐸上朝的人,正是寧聶里齊格。 莊親王博果鐸,別看他在朝中沒有什么存在感,實際上這可是個正宗的鐵帽子王,鐵帽子王這種生物,在沒事的時候,就是一個閑置的,但是,有事的時候,就可以看出他的威力了。 這一次的親王之爭,在莊親王出面擺明車馬就是支持皇帝的兄弟們的時候,所有人就都知道了結果。 雖然對于莊親王都病成這樣了還上朝支持自己滿腹狐疑,胤禛還是很領情的,又是派太醫又是賜藥,開朝之后,第一個享有這樣的待遇的竟然是一個快要死的鐵帽子親王,朝臣心中那叫一個不是滋味,不過大家也算是品出來皇帝的意思了,這位爺對于立了戰功的孝憲長公主成為王是很贊同的??! 皇帝剛剛登基沒多久,因為康熙皇帝最后幾年改的太子制度,大家對前太子現皇上都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只能摸著石頭過河,現在好了,被石頭絆了一下,差點淹到水溝里,還好被淹的人多,爬起來的也快,這些人在確定了皇室的王爺們,以及皇帝本人對戰功卓著的孝憲長公主的態度是一致的,他們能怎么辦?現在這個朝廷,他們這些文官的勢力可是沒有前明那樣強大,前明,大臣們不同意一件事,皇帝就只能憋著,現在是,皇帝不同意一件事,他們這些大臣只能憋著! 一直作壁上觀圍觀的佟佳一派的官員們趁此機會上書,大表固輪孝憲長公主的功績,請封長公主為王,重臣附議。 胤禛下旨,去固輪孝憲長公主公主一位,封原固輪孝憲長公主為和碩靜親王,通告天下,雍正朝開朝的第一件大事就此落幕! 雍親王府所有的主子都進宮之后,就發現了人口少的好處了,這宮里,康熙皇帝留下的皇后嬪妃答應等等各色女人把整個皇宮都塞得滿滿當當的,讓胤禛這個新皇帝那叫一個發愁,還是母后皇太后把所有人都劃拉到一起住著了,這才免除了胤禛連逛個皇宮都發愁的情況。 這么些娘娘怎么安排,在母后皇太后看來簡單的很,她的做法也很簡單,那就是讓所有的妃嬪答應一起搬家,搬到哪里去?一起全搬到寧壽宮去。 在母后皇太后眼中,在安排這些太妃太嬪的時候,無非就是有子和無子的區別,在和胤禛商量過后,母后皇太后直接進言,看這些太妃和太妃們宮外的兒子們的態度,如果愿意尊奉他們額娘出宮養老,而太妃們又愿意出去看看的話,就讓他們上折子!同時,還請皇帝讓她們可以經常去暢春園小住。 這就是母后皇太后給這些幫了她女兒的皇子王爺們的謝禮了,反正她們身份都在這兒,去兒子府里享受幾天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不耐煩了,就一起去暢春園住著好了。 在皇宮里呆了一輩子,能出去自然是再好不過,太妃們自然是千恩萬謝的,趕緊給兒子發信讓他們上折子。 對于這些阿哥們來說,這就完全是個意外之喜了,他們幫茉雅琪,一來就是人家確實有功勞,二來則是滿朝文武的反對把一群阿哥們的傲氣給激發了出來,就是本來對這個可有可無的三阿哥、七阿哥、十二阿哥都投入了其中。 至于八阿哥,他從其中感知到了什么,那是一開始就自動找到了十阿哥要聯名的。 能讓額娘出宮有自己這個兒子奉養,這是這些爺今年最高興的一件事了。 胤禛裝模作樣的讓弟弟們多請求了幾次之后,這才答應了,還大手筆的把這些有兒子的妃嬪們全都升格成了太妃,原來就是妃的都成了太貴妃,還是那句話,你好我好大家好嘛! 這些有子的能接額娘出去了,剩下的無子無寵的就跟著兩位太后一起去寧壽宮住著了,反正寧壽宮空間大,住的下,就是惠妃都由重新恢復了直郡王爵位的大阿哥胤褆給上了折子請回家去了。 就在太妃們熱火朝天的搬家的時候,蘇瑩終于發動了。 蘇瑩到了皇宮之后,依然還是和胤禛住在一起,坤寧宮成了一個她用來招待接見之人的地方,其實吧,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實在是在自己府里的時候過慣了清靜日子,到了皇宮里,身邊人來人往的,本就處于孕期最后幾個月的蘇瑩就格外的煩躁。 胤禛只好還是按著在家里時候的模式來,兩人一起住到養心殿。 至于幾個孩子,反正都大了,直接往阿哥所里一放就行,還有利于老大弘易對弟弟meimei們的管教。 所以到最后,蘇瑩生孩子就生在了養心殿后殿。 兩宮太后接到消息就趕緊過來,就是在收拾準備離宮的太妃們也是擠擠攘攘的一起過來準備慶賀。 自從確定這是個女兒之后,胤禛就一直很期待這個孩子的降生,現在終于要來了,他反而緊張起來,腦子里面還開始想起弘安出生時候的慘狀——自己嚇自己的,硬是把自己嚇的臉變白了。 弘易帶著幾個小的往門口湊,恨不能進到里面去,讓母后皇太后給喝住了,只能垂頭喪氣的坐到阿瑪身邊。 這第四個孩子確實是知道心疼快把自己嚇出毛病的阿瑪的,半個時辰的時間,就出來了。 聽到室內的哇哇哭聲,被皇帝的臉色嚇了一跳還以為怎么了的太妃們總算是松了口氣,母后皇太后看皇帝長長的松了口氣,搖搖頭,把手上的護甲脫了,走上前去把穩婆抱出來的孩子接到手里。 “這是個小公主?”母后皇太后看了眼閉著眼睛被襁褓捆成一團的小娃娃,輕聲問道。 “母后皇太后生命,這個啊,確實是個小公主,胳膊腿有力的很,聲音也嘹亮?!狈€婆臉上笑開了花,這個雖然是女娃娃,但是這小公主可是嫡公主,還是皇帝唯一的嫡公主,可是天下頭一份的,前段時間上一個嫡公主可是都封了王呢,單憑此,這個小公主就是有福分的。 母后皇太后微笑著讓人看賞——任誰被人每次請安都要在耳邊嘮叨一遍沒出聲的小女兒,都會記住這一點的吧! 弘易帶著弟弟meimei湊了過來,“太太,我也想抱!” 母后皇太后一把把他拍開,“想抱在后面等著,你太太和你阿瑪還沒抱呢,哪里就輪得到你了?” 弘易往圣母皇太后那里看看,再往阿瑪那里看看,被太妃們取笑了幾聲,摸摸鼻子不還意思的往后退了退。 母后皇太后抱著孩子坐到圣母皇太后身邊,“meimei來抱一下這孩子,別說,細看和皇帝小時候還真有幾分想象,比弘易幾個可好多了?!?/br> 弘安在這一點上就比大哥臉皮厚了,他跟著太太一起到了另一個太太身邊,等另一個太太抱了幾下,他就湊過去,仔細看了看,“太太胡說,meimei這么丑,哪里和阿瑪像了!” 母后皇太后被噎了一下,圣母皇太后微微笑了笑,胤禛黑著臉拎著詆毀自己女兒的小子的衣領把他扔到后面,自己湊上前,然后很正經的點點頭,“確實比他們幾個像朕!” 弘安哼了哼,也不管別人阻攔著說什么產房還沒清理干凈了,直接去給母親告狀去了。 第179章 終于有了個盼了十幾年的小閨女, 胤禛心里那叫一個樂開了花,要不是因為還在孝期, 他簡直恨不能專門為此昭告天下。 正高興著呢,他就接到了一個讓他不那么高興的折子。 胤禛一直以來都很奇怪為什么莊親王為什么會在meimei封王一事上發言, 看到這封折子,他就全明白了。 莊親王博果鐸,身為開國以來的鐵帽子王之一,在皇室里也是有著超然地位的老人,這樣的人,有著一個大大的缺陷。 這個缺陷并不影響這老爺子的吃喝玩樂, 但是卻很致命。 那就是,他努力了一輩子, 也沒生出個兒子來,嫡子庶子都沒有的那種, 唯一的兩根獨苗苗,一個年輕的時候和福晉生的大女兒, 以及年老的時候生的小女兒。 小女兒是這老爺子最后的努力了,可惜功敗垂成, 老天不給面子, 誰也沒辦法! 博果鐸臨老了才開始為繼承人發愁, 愁來愁去愁出了個小女兒,繼承人還是沒影。 這位老王爺上的折子為的也正是繼承人的事,但是在胤禛看來,他是給他這個皇帝出難題來了。 莊親王博果鐸選擇的下一個王位繼承人正是他的大女兒, 理由有三,一,寧聶里齊格是嫡出,二,女兒孝順,三,遠嫁蒙古為滿蒙關系做出了貢獻。 合著支持做出了貢獻的茉雅琪做親王是在這里等著呢。 他這一上奏,完全打亂了胤禛對于莊親王的后續安排,在胤禛看來,八個鐵帽子王,只有肅親王豪格的子孫現在承繼的顯親王和莊親王兩個是皇太極一系的,說明白點就是,其它的六個血脈都有點遠了,只有這兩個血脈近點的容易拉幫結派。 當然了,當年能和多爾袞抗衡,最后讓順治皇帝撿了個皇位的豪格還是很得順治皇帝的心的,這一點,從他特意為豪格平反就知道,當然了,其中到底有多少是打壓多爾袞的政治考量不得而知。 做為莊親王的嫡長女,寧聶里齊格嫁給的是漠南蒙古巴林部公爵納穆札,這位嫡長女現年已有五十歲,她是由自己的兒孫陪著來到京城的,至于丈夫,那位比她大得多的丈夫早已去世,這一次來京確實就是為了奔喪,又恰逢阿瑪病中,她留下陪著時日所剩無多的阿瑪度過最后的時光,到后來的發展,其實她也是意外之極的,她一個老太太,早就到了享福的時候,這一點,不管是在巴林部還是京城都是一樣。 在巴林部,寧聶里齊格這個郡主也并不孤單,還有一位公主在那里陪著她,這位公主正是誠親王胤祉的嫡親jiejie和碩榮憲公主。 巴林部同樣是皇族聯姻的重災區,就以榮憲公主所嫁的□□滾為例,這一位說起來祖母正是順治皇帝福臨的同父同母的jiejie的親孫子,換算過來,其實□□滾和榮憲公主是表兄妹,可以說滿蒙之間的同盟關系是一個個的公主堆起來的,那是一點沒差。 胤禛對于這份奏折感覺苦惱的源頭不是來自于莊親王本人,甚至不是來自于其它鐵帽子王注視過來的目光,而是來自于被莊親王請封的寧聶里齊格背后的那些勢力。 女子封王,這一點,在茉雅琪開創第一個女親王之后,胤禛就已經考慮了可能會出現的各種后果,只是沒想到會出現現在這樣的后果罷了。 寧聶里齊格現在有子有孫,她真的繼承了王位,這王位只會傳給她的子孫——這就等于說莊親王這個鐵帽子王落入了蒙古手中,這一點,真正盼望著實現的可能也只有寧聶里齊格的兒孫們了。 這種打破平衡的事,也不知道莊親王是怎么讓那些鐵帽子王們保持沉默的。 作為皇帝,在朝堂上,干什么都要保持一個平衡,最怕的就是死水一灘,莊親王請封的折子被透漏出去之后,朝堂剛好就是這個樣子,朝臣沉默、兄弟們不支聲,鐵帽子王們對于這個事也是就當什么都沒發生,讓胤禛這個皇帝很煩惱??! 對這件事,發聲的最快的是蒙古的那些王爺們,這些王爺也是不怕事大的,紛紛上折子表示既然靜親王可以因功封王,那么寧聶里齊格就可以因血脈而封王。 蒙古王爺們的發聲算是在本來只是表面沉靜,背后各種博弈一直在糾結的朝堂之上撒了一鍋熱油,不說還好,一說,一群曾經把女兒嫁到蒙古然后早逝的宗室就有話說了開始指責蒙古王公們的繼承制度,說他們的繼承制度野蠻、不按照嫡系繼承,然后各種巴拉巴拉…… 反正大家心中都有數,在這上面什么都可以說,就是不能提及那些不知什么原因就沒了的公主郡主縣主們的。 一群人把自己的小心思都藏在了口水戰背后,口水戰的范圍莫名其妙的擴展到了大草原的漠南漠北,就是蒙古部族內部都為自己的繼承制度來了個大混戰。 胤禛表示看別人吵架看的真過癮。 但是滿蒙繼承制度確實并沒有一套公認的制度,大部分都是各自玩各自的。 在康熙末年莫名其妙的因為八福晉把流行于承爵制度的長子繼承制終結了滿族王公貴族之間后院不見血的廝殺,算是確定了嫡子繼承的規則——不承認也沒辦法,現在雖然換了皇帝了,可是現在的皇帝所有的兒子都是嫡子,看看老大就知道他會支持哪個了??! 在蒙古王公里,有皇室宗室血脈嫁過來的生了孩子的,自然是以這些繼承爵位為主,但是蒙古王公里很多人并不待見嫁過來的這些公主郡主縣主啊,對于這一部分公主郡主縣主來說,沒有子嗣的孤苦一生,都是好的結果的,最怕的是受盡折磨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