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節
書迷正在閱讀:她是智障[快穿]、和頂流影帝離婚后、九折成醫(女尊)、(快穿)心魔她又在搞事、惡妾、以理服人、學神他總看我 完結+番外、總有meimei想害我[快穿]、非酋拯救世界[快穿]、BOSS打臉手冊[快穿]
皇家書院屬于隨著皇帝的步伐而行進的書院,天寒則在京城皇城之中專門開辟的皇家書院上課,天熱則在早已建好的避暑山莊旁邊的皇家書院中上課。 皇家書院開辦以來已有十幾個年頭,從蒙古王公帶著試探派出子弟到現在不需要通知就來者眾多,足見書院在蒙古的受歡迎程度。 其實對于蒙古王公們而言,到書院的最大好處是,可以不定時的見到康熙皇帝,表現突出的話更是可以直接被阿木古朗汗記住,雖然對于大部落來說,并不怎么稀罕一個額駙的名額,但是生存在大部落夾縫里的小部落就不同了,一個公主本身就是一個來自阿木古朗汗庇護。 對于皇室和宗室的格格們而言,書院本身就是一個給了她們一個看看外面的世界的地方,而在書院一霸茉雅琪彪悍作風的帶領之下,書院對于皇室和宗室的格格們而言,又不僅僅是一個看看外面世界的地方。 至少,在和一群來自蒙古的少年們同窗過后,她們不再認為遠嫁蒙古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在書院里,格格們不再穿著只適用于宮廷的旗裝,而是身著便于行動的騎裝——感謝四阿哥當初為了便于干農活的設計,書院的校服全都是這些便于行動的模式,簡直讓來到書院就可以撒歡的小朋友們激動壞了——她們不用學習那些不實用的東西,甚至在茉雅琪的帶領下,開始習武健身。 不要以為十二歲以下的小朋友們打群架就很厲害了,實際上,十二歲以上的同學們才是可怕,他們這群人可不僅僅是打群架,而是不定時的約架,為了不出太大的意外,導致被書院的先生們發現以致叫家長,驚動大佬,每次還會做簡單的防護,正常課程之中比賽馬,比射箭更是誰也不認輸。 可以說,書院里面的格格,在蒙古王公子弟眼中絕對是處于兩極分化的,她們是大部落眼中避之不及的母老虎,小部落眼中翹首以待的救星。 經過這十幾年的婚嫁,這些皇室宗室的公主郡主們下嫁蒙古各地,其中很有一些是自己看對眼的,她們同樣身處蒙古,天然形成了同盟,互相之間互為幫扶,蒙古大部落為之頭疼不已,卻不敢也不能拒絕來自阿木古朗汗的賜婚。 更為重要的是,他們勢力強大的可以拒絕,卻壓不住小部落們往上湊??!小部落有了公主勢力大漲,直接威脅到了大部落的老大地位,只能也在家里供個公主以平衡勢力,這直接導致蒙古爭相求娶,可惜,公主格格就那么多,現在書院還大搞自由戀愛(反正書院不會有非王公貴族的后代),他們求娶也不見得就能娶的到??! 這種形勢在茉雅琪掌了準格爾部大權之后更是變成了無法阻擋。 康熙皇帝都被他的女兒孫女侄女們的這種cao作驚住了,到這幾年,康熙皇帝的巡幸塞外純粹就是去探親的,因為來的全是他的這些女兒孫女侄孫女。 而來自于書院引起的另一個問題,就是皇子阿哥們的讀書。 當初因為年紀的問題,和茉雅琪同年的九阿哥十阿哥以及后面出生的小阿哥全都被打包送進了書院。 這也造成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這些皇子們,大一點的上學上的都是上書房,九阿哥以下上的全都是書院。 上書房和書院教導皇子們的其實是同一班人馬,只不過換了個地方繼續教書罷了,可是只因為地點的不同,小阿哥們就自行給他們自己和他們的兄長們分成了兩派,上書房派和書院派。 書院派看不慣上書房派仗著自己年紀大整天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卻連群架都沒打過,上過上書房的兄長們則表示,爺都是在戰場上真刀真槍干過的,不和小毛孩子一般見識! 不管如何,這也代表著有代溝的兩群人是玩不到一起的! 而不巧的是,比九阿哥十阿哥大了兩歲的已經訂了婚的八阿哥剛好屬于兩不靠。 九阿哥十阿哥因為和茉雅琪同年,自動被茉雅琪強制的歸為了自己的小弟,八阿哥也在書院成立之后徹底沒有了收服兩個弟弟的契機。 所謂的有一利就有一弊,小時候被抱到惠妃娘娘膝下教養的,形影單只的八阿哥自然是順勢成了大阿哥一派的,也正因為身后沒有兩個鐵桿弟弟的支持,八阿哥對自己有了很清晰的自我認知,對大阿哥不存外心,反而讓他在大阿哥被關之后避免了被坑,同時還得到了大阿哥有保留的幫助。 這也是為何在第一次廢太子的時候,八阿哥被保薦了也得以保存自身的最大原因,也給了他此次入場的機會。 第100章 要說這些有資格入場爭奪皇位的皇子們有什么相同點的話, 那就是對他們自己在他們共同的皇阿瑪心里的位置。 大阿哥和太子在康熙皇帝心目之中是特別的,這一點是公認的, 保清、保成,這兩個大阿哥和太子最初的名字就是明證。 但是就是有著這么特殊地位的兩個兒子, 康熙皇帝還不是說關就關,說廢就廢? 一群自認在康熙皇帝心中沒那么重要的皇子阿哥們難得做出了同樣的決定, 那就是太子一天不倒, 他們就還是老老實實窩著吧! 嗯, 可以現在外圍先發展一下自己的勢力??! 細數一下這些皇子阿哥, 簡直就是人生百態的縮影。 三阿哥依然在修書,順便修園子,在偶爾找關系不錯的太子聯絡一下友好的兄弟情,過的悠哉悠哉, 不緊不慢。 五阿哥在朝堂之上向來沒什么存在感,他繼續沿襲了隱身的風格, 事照做, 存在感依然沒有。 五阿哥其實其實也屬于養育他處的皇子的一員, 只不過他的撫養者是太皇太后,基于上一代的復雜往事,太皇太后宮里大部分時候都是用蒙語和滿語交談,從五阿哥胤祺九歲之前只懂滿文和蒙文可以知道那個時候皇宮里的蒙語滿語多么的盛行。 可以說到現在, 康熙皇帝的子孫們滿語蒙語得以說得這么好還要感謝后宮的太皇太后、太后以及蘇麻喇姑三位老人家。 在后宮之中這一點可能是一個大優勢,但是放到前朝,五阿哥胤祺這一點就成了足夠明顯的一個弱勢, 更為重要的是,當初太子已定,太皇太后為了保證朝政的穩定,自然會對被養在她身邊的這個孩子灌輸不要爭奪皇位的想法,現在看來,雖然不知道成功沒有,但是五阿哥至少做到了表面上的無野心。 說到五阿哥,就不得不提一起他的同母胞弟兩枚——九阿哥和十一阿哥,其實從康熙皇帝現存兒子的數目來看,宜妃娘娘絕對是人生贏家。 可惜九阿哥從小到大聰明絕頂,卻偏偏沒把他的聰明放到人們眼中的正事之上,可以說,康熙皇帝這么多兒子,能在遇上一個洋人的時候順利交流的非九阿哥莫屬,幼時喜歡學習各種知識,長大一點之后,就成了一個鉆進了錢眼里的。 五阿哥對這個鉆進錢眼里的弟弟最憤怒的倒不是他自己對錢的喜愛,而是他把他們的小弟弟也帶到了溝里,要知道十一阿哥從小就體弱多病,是個滿宮皆知的藥罐子,是在被宜妃娘娘隨時擔心‘去了’的情況下嬌養長大的,當初十一阿哥也是帶著要出去看看的想法去了書院,然后身體就那么的慢慢好了起來,到現在雖然還是身不強體不健,但總算是不再被太醫判定為隨時可能死亡的狀態了。 可以說,自從十一阿哥身體越來越好之后,宜妃娘娘就成了皇后娘娘后宮的堅定支持者。 十一阿哥喜愛并擅長畫畫,不管是西方的油畫還是傳統的國畫,在他手中都有化腐朽為神奇的效果,這位阿哥的畫在文化圈還挺受追捧的,而讓五阿哥最不滿的就是,九阿哥這個鉆進錢眼里的,他竟然拿弟弟的畫去賣,還是每年都有固定數量的放出那種。 可惜這兩個人一個愿打一個愿挨,五阿哥這個多管閑事的只能眼不見為凈——十一阿哥送來的畫作當然也照收! 值得一提的是,十一阿哥除了畫畫之外,付出了最大心力的就是學醫,到現在,他的身體都是他自己在開放調理。 七阿哥身為身有殘疾的皇子,辦差勤勉,在兄弟之中少有出頭。 身后雖然沒有鐵桿弟弟幫助,但是有著在朝野之上積累十幾年的大阿哥的支持,八阿哥也算是春風得意,再加上他在江南士子之中越來越高的聲望,不過,他本人整天對外的宣稱是愿為一賢王,具體情況未知。 在這里值得一提的是八阿哥胤禩的母親良妃。 良妃娘娘能在有著眾多女人的康熙皇帝的后宮里活著的時候位列妃位,就足以證明她在皇宮之中活的很好,要知道,單這一點,就是康熙皇帝的元后赫舍里氏的親meimei死后被追封為平妃的赫舍里氏也沒有做到。 至于被人以訛傳訛的什么魅主上位,就更是無稽之談,追其出身的話,良妃的父親所在的辛者庫可不是人們所以為的什么罪人的歸屬地,辛者庫是一個按功能命名的地方,實際上是包衣的一部分,只不過負責的是后勤部分罷了。 作為正經的上三旗之鑲黃旗的包衣宮女,當初的良妃根本就用不著去勾引,事實上,康熙皇帝那么多女人,基本上都是正經選秀出身,只不過有的是直接秀女,有的是宮女,而在一個沒有禁欲思想的皇帝面前,宮女根本不敢不能也不會拒絕來自皇帝的寵幸罷了。 至于什么良妃早年身份不高以致八阿哥被送往惠妃處養育,這確實是事實。 其實,看看康熙皇帝的皇子們,從親娘是包衣出身的四阿哥——被當初還是貴妃的皇后娘娘抱養,八阿哥——被惠妃娘娘抱養,十二阿哥——被蘇麻喇姑抱養。 可以說,皇宮里面的低位嬪妃生下孩子抱養到有權利養孩子的嬪妃處,這是很正常的,也就無所謂因為這個有什么低人一等的想法,能成為五妃之一,良妃娘娘不至于想不明白這個。 再有,經常有人覺得八福晉郭絡羅氏對良妃娘娘多有不敬,這一點,身為皇宮資深人士的蘇瑩可以肯定的告訴你,這是不可能的。 不說良妃娘娘的位份問題,單說能被安親王府養出來嫁入皇室的郭絡羅氏,她可能那么蠢嗎?又不是天天見面,再怎么不喜歡討厭看不起,也不至于一個請安的功夫都裝不下來吧! 可以說,八阿哥不管是仕途還是上進,都不曾受到良妃的連累,甚至還因為他身為良妃之子而受益頗多,畢竟清朝后宮的子以母貴,母以子貴可不是說說而已。 八阿哥胤禩因為被養在惠妃處,所以天然的就被歸屬為了大阿哥一系,大阿哥被訓斥被□□被否決了皇位繼承權的資格,他也只能轉而支持八阿哥。 但是這兩個人年齡真的相差較大,兄弟情有多少值得懷疑,而大阿哥之所以默認支持八阿哥也只是因為,除了老八,他沒有其它選項。 沉迷賺錢的九阿哥,沉迷旅游的十阿哥絕對是讓康熙皇帝也為之撓頭的存在。 其實真說起來的話,有著一個來自蒙古的福晉的十阿哥絕對是真正的被康熙皇帝定性為富貴閑人的對象。 十阿哥對此也是心知肚明,所以他旅游都是游的光明正大,可惜的是,嫌棄京城呆著拘束的十福晉盯上了十阿哥,帶著兩三歲的弘暄跟在后面也開始了出京之旅,十阿哥能怎么辦?只能妥協,一路上,兩個人沒少正面剛起來,感情倒是慢慢好了不少。 十二阿哥胤裪,母親萬琉哈氏和良妃一樣出身包衣辛者庫,幼時養育在蘇麻喇姑身旁,十二阿哥是一個比較倒霉的人,這個倒霉指的不是其他,而是他的后院,自他成婚之后,他的后院的爭斗之激烈是所有兄弟之中首屈一指的,明面上他有三子一女,可惜的是除了一女,三子無一幸存,更不用說其它沒有幸存下來的孩子,這幾年,十二阿哥對他的后院也是有點心灰意冷。 蘇培盛負責的后院故事匯,在胤禛面前的版本,簡直是極盡詳細的描述了十二阿哥后院殘酷的子嗣之爭,簡直重新刷新了胤禛對女子的認知,每次見了這個弟弟,胤禛的態度都是少有的溫和。 十三阿哥十四阿哥自蒙古支援jiejie茉雅琪之后,算是初露崢嶸,康熙皇對他們的成績也給予了肯定,可以說,在眾多皇子之中,除了幾個幼年期的皇子,最為受寵的就是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 近些年,康熙皇帝對老臣們越加優待,對于已然成風的貪腐更是視而不見,可以說,這些貪腐之所以會越演越烈,也是康熙皇帝縱容出來的。 清朝現有的官員制度是繼承自明朝的同時加入了滿漢雙尚書的特點,滿清剛剛入關之時,可以說因為手上沒有那么多人手,直接連明朝的基層官員也接手了,經過順治和康熙兩朝六十多年的努力,雖然中間多有波折,但是康熙皇帝現在可以很自豪的說,他已經讓主要官員的位置上坐滿了滿人出身的官員。 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即使現在康熙皇帝對李光地非常倚重,身邊得用也是漢臣張廷玉,但在朝政之上,尤其是封疆大吏的選擇上,更多的還是選擇滿人擔任,而對待滿人和漢人之間的官司,也是多有偏袒滿人。 這一點從剛剛發生的噶禮、張伯行之爭就可以看出,張伯行本人是曾經被康熙皇帝親自贊揚過的清廉之官,可是在兩人有了爭執的時候,康熙皇帝可以說毫不猶豫支持了噶禮。 第101章 滿清的天下是在征戰之中得來的, 在局勢已定之后,滿清從征戰天下轉為治理天下之后, 才開始在滿人之中培養內政人才,最為出名的納蘭明珠就是其中最為突出的代表。 其實相對于龐大的基層漢人官員群體, 滿人官員確實屬于稀缺產品,只不過, 這些稀缺產品占據了清朝官員的上層罷了。 康熙皇帝也更為相信這一部分人。 康熙皇帝對于漢人官員和滿人官員兩極分化的態度, 讓漢人官員多出清廉——實在是你不夠清你就無法活下去——也讓滿人官員有恃無恐。 可以說, 在滿人官員的心目中, 只要他們不參與皇子之間的爭斗,他們就不用擔心來自于皇上的雷霆之怒,這一點在富察馬齊以身試法的驗證之下,更是讓所有人信服不已。 除了這些滿人官員, 還有一部分人深受康熙皇帝的信任,正是以曹寅為代表的這些包衣。 而造成此時貪腐成風的嚴重情況的正是這些人, 胤禛當初在向康熙皇帝提議的建立銀行體系之中, 有那么一點就是專門針對這種自上而下的貪腐的, 當然了,康熙皇帝為了他安穩地晚年生活,拒絕了這個提議。 經過了倉促而突然的一廢太子,康熙皇帝在二廢太子的問題上自然不會馬虎對待, 經過長久的思考,最終篩選出了太子一派貪污斂財作為突破點。 在胤禛被康熙皇帝指派著參與進了調查太子一派的貪污案的時候,剛好有閑暇的蘇瑩帶著難得休沐的弘易、烏日寧貴, 抱著正是對什么都好奇的弘昭上街去了。 弘易雖然身為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對整個北京城的認知卻和剛來沒幾年的烏日寧貴處于同一水平,這一點對弘易的打擊是巨大的。 蘇瑩對于兒子的教育向來是之要求身體健康三觀正確,其它那些就由著他阿瑪教導,以及他自己的興趣來,所以她對于兩個小男孩對于大街上的向往采取了放任的態度。 為了讓兩個孩子玩得盡興,她還專門找了個茶館,進去坐著等。 這歇腳的茶館自然不是隨意找的,而是處在大街正繁榮處,能在繁華處開得起茶館的人自然不是普通人,正是三阿哥的福晉。 三福晉開的茶館自然不是一般的茶館,這個茶館雖然只是個喝茶的地方,卻有三層之高,一層為普通人皆可進出,二層以上就必須身份足夠,有一定才名或功名才能上去了,這個方案還是當初應三福晉文雅的要求,蘇瑩從腦子里面掏出來的,沒想到古人對這一套還挺追捧的,有了這個規定以后那是來者云集。 至于三樓,在二樓有學識的文人多了起來之后,三福晉突發奇想的把這里弄成了一個藏書的地方,采用換書的方法,在幾年之內讓這里的藏書越發豐富了起來。 作為一個武功高手,蘇瑩此次出行自然沒有帶多少人,除了海燕之外就是幾個侍衛,然后侍衛還跟著兩個毛孩子隨身保護去了。 蘇瑩熟門熟路的抱著孩子從貴人通道上了二樓。 二樓雖然分為了貴人和文人兩個區域,但是一般來說,文人一方總是客滿,而貴人一方總是空置。 其實這也是沒辦法,當初本來是把三樓做為貴人區域的,可是因為三福晉的突發奇想,也只能后退一步了。 說是同處一個層,中間卻用從房頂吊下竹簾形成隔斷,這些竹簾被人以巧手編織成了各種或美麗或文雅的紋路,簡直讓文人墨客愛不釋手,有好一些文人來這里就是沖著這些巧奪天工的竹簾來的。 他們所不知道的是,這些簾子是特殊的簾子,貴人坐在對面的話,可以將他們的一舉一動皆收眼底。 貴人區域臨街,看的是人生百態,文人區域臨著的是一個園子,園子內部春夏秋冬各樣美景齊聚一堂,在京城這個喧鬧之處也算是難得的一個休憩之處。 這樣的安排剛好也符合雙方的需要,也算是各取所需。 相比對面的簡樸文雅風,蘇瑩坐著的地方的風格就是以舒適為主,整個貴人區就是一個大空間,躺椅,鋪滿了所有地面的羊毛地毯,各種點心果子干,還有端茶倒水滿足一切需求的小jiejie,從這些細節就可以看出三福晉沒少來這里消磨時間。 人呢就是一種不能念叨的生命,蘇瑩剛想到三福晉,三福晉就帶著一個小姑娘上來了。 蘇瑩抱著弘昭從躺椅上起身,還沒上前行禮呢,三福晉董鄂氏就上前一步一把拉住了蘇瑩的手,笑呵呵的道,“你這個稀客怎么舍得從雍王府出來了?和卓,快來見過你四嬸嬸,還有你弘昭弟弟?!?/br> 和卓,也就是誠親王府的二格格歡快的上前給蘇瑩行了禮,蘇瑩沖海燕伸手,海燕遞過來了一個精美的荷包,蘇瑩接了,放到二格格的手中,“好久不見二格格了,這又長高了,也漂亮了,見面禮,拿去買自己喜歡的東西?!?/br> 二格格對于四嬸嬸的作風也很熟悉,都沒看自家額娘,歡快的上前直接就把荷包拿到了手里,還不忘好奇的問一句,“四嬸嬸,這一次是什么?” 蘇瑩這些年過年發壓歲錢也好,平時見到小朋友也罷,最喜歡派發各種金銀制成的可愛小錁子,這種小錁子每年都會有不同的款式,比如今年是各種十二生肖的動物,明年就是代表了十二個月的花朵,更絕的是,這些或金或銀的小錁子各個不同,簡直是讓一眾小朋友愛不釋手,甚至有小朋友以收集出自四福晉之手的小錁子為志向,可惜這小錁子每年一更新,他又很快超出了十二歲,不在被派發小錁子的年齡之內了,簡直扼腕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