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頁
這場仗,打的越來越大,死的人也越來越多。 沒人知道為什么,明明雙方都沒有打起來的決心,都想著還天下一個太平日子,偏偏戰亂的火像是被東風吹過,霎時間就燒了半壁江山。 到最后,劉奕終于頂不住,動了宗親王族。 冬日寒冷,萬物蟄伏,戰火卻沒有因為寒冷而消失,劉奕下旨命何王領兵攻太子程太尉所占縣城,豐縣,一個普普通通的縣城,如今成了戰略要地,今日是太子的,明日是何王的,雙方僵持不下。 何王是離久安城最近的王族,劉奕已經派人傳旨去其他地方,僵持越久,對程太尉與太子越是不利,所以程太尉下了狠心,想叫他戍守邊關的兩個兒子回來一個。 他想叫回來二兒子,大兒子常年戍守邊關,領兵在前,已經能獨擋一面,將大兒子放在邊關,程太尉放心。 西邊的蠻子被劉奕打的元氣大傷,程太尉想著留一個兒子,應該就夠了。 這事兒叫程遠岫知道了,程遠岫當即一股怒火竄上心頭,她想也沒想就跑去阻止程太尉。 “阿翁!不能叫二兄回來!今年咱們這兒是旱年,草原上更旱,他們本就沒有糧食,今年收成這樣少,等天氣回暖,蠻子肯定會攻城搶糧!您這會兒叫二兄領兵回來,等蠻子攻城,大兄拿什么守城?” 程太尉知道這個女兒是為國考慮,所以并不生氣,“你放心,我只讓你二兄領兵五萬回來,邊關二十萬大軍,領來五萬也沒什么。你還不相信你大兄的本事嗎?” “可是阿翁,不怕一萬就怕萬一,你與太子本就是要清君側,現在齊崇死了,巫覡們也都散了,陛下已有悔改之心,為何還要打???”程遠岫是真的不明白,太子身為一國儲君,程太尉是執掌軍權的太尉!這兩人吃飽了撐的一直打仗,還不是反叛要當皇帝的打仗。 打仗又不是過家家,這樣不輕不重的拖,最后會把雙方都拖死的! 程太尉嘆口氣,為何還要打。 為了活命。 “阿岫,你知道養活二十萬大軍,需要多少糧食嗎?”程太尉唇角向下,嚴肅的看著自己的女兒,“需要很多很多,多到連這天下最富有的人,都無法承擔。每年朝廷撥給邊關的糧食,都算不得多,所以邊關的兵只能忍饑挨餓,他們在邊關墾荒種地,可得來的糧食,每年都要被蠻子搶掠一番,前幾年陛下打蠻子,將蠻子打怕了,這才得了兩年的太平。但陛下他老了,他的臣子也老了,他們都不想打了?!?/br> 如果不把蠻子滅了,邊關永遠沒法和平,可這幾年國內收成一降再降,國庫和百姓都不富裕,于是就有人想出縮減軍費軍糧的主意。 陛下還應了。 那些文臣,上下嘴皮子一動,就要了那么多兵的命! 他們只說了縮減軍糧軍費,卻沒說讓餓的不行的兵如何填飽肚子,他們只看得到忍饑挨餓的百姓,為什么就看不到保家衛國,還要餓肚子的兵呢? “如果太子上位,難道他就會打嗎?難道他就能拿出糧食來,供養軍隊,滅了西邊嗎?難道餓死千千萬萬個百姓,最后打一場勝仗,就值得嗎?在阿翁心里,百姓的命就那么不值一提嗎?” 程遠岫氣的口不擇言,她只覺得眼前的父親,十分陌生。 他口口聲聲說著為兵為國,實則眼中的野心,昭然若揭。 他不是想為兵士們撐腰,他是想助太子上位,賺一份從龍之功,以此壓那些文臣一頭,殺了那幾個一直與他作對的文臣!他是怕陛下奪了手中兵權,所以才一直讓太子與陛下打。 程家掌控著幾十萬大軍,邊關的二十萬大軍更是只認程家不認皇家,現在程太尉一聲令下,就能叫人領兵五萬回來,由此可見程家對邊關大軍的掌控,之前姑母死在宮中,是因為陛下動了周家!下一個,陛下就會對程家動手! 這才是真相。 程遠岫想明白后,只覺得渾身發冷,她能感覺到程太尉對她的憤怒和不滿。 “阿岫,阿翁做這一切是為了什么?是為了你,為了咱們程家人能好好的活著。太子為什么那么聽阿翁的話,是因為太子也知道,一旦程家倒了,他這個太子之位,是保不住的?!背烫居袝r也會覺得可惜,陛下為什么就不信任他,信任程家呢? 他為陛下立下汗馬功勞,為陛下平定西北,他們程家從沒有想過要做謀逆之事,為什么陛下要逼他? 只因你本就狼子野心,陛下不過是早一步看出來而已!程遠岫低頭行禮,將心中復雜的情緒掩蓋,她覺得可悲,又覺得理應如此。 各方都是為了活命,連皇帝,都是為了讓這江山更穩固,談不上孰對孰錯,只是事情到了這一步,不想死,就只能打下去了。 “阿翁,是遠岫錯了,遠岫不該同阿翁爭吵。二兄已經三年沒回來過了,遠岫去準備一番,靜候二兄回來?!背踢h岫行禮后出了營帳,抬頭看天,發現天空飄下星星點點的雪花,不一會兒又沒了蹤影。 今年又沒有雪水,明年,不知是什么光景。 若再旱一年,百姓活不下去,會做出什么事來,誰也不知道。 程遠岫想起江尤說的話,江尤說,戰爭不是光彩的事,可戰爭是結束戰爭的唯一手段。 定平十七年春,戰火燃燒了大半安國江山,各路諸侯紛紛下場,旱災愈發嚴重。十七年冬,何王劉青與丞相江諾領兵,重創太子勢力,太子劉明自以為已入絕境,飲恨自殺,劉奕得知后重病去世,傳位于小兒子劉豐,劉豐上位后將太子劉明打為逆臣,逃回邊關的程太尉也成了謀逆一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