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頁
江尤與張三落座后,張三獻上韋天子此次賞賜的寶物清單,江尤看著那厚重的一大卷書卷,簡直要笑死。 一夜暴富也就如此了。 韋朝沒別的,就是有錢,韋天子之上有幾百位天子,韋朝更是延綿至今將近六百余年,這樣長的時間,積累下的財富是極為可觀的。 因著近些年諸侯們之間摩擦不斷,韋天子的權勢日漸衰落,除了每年必須送入金林的朝貢外,諸侯國們已經許久沒向韋天子敬獻寶物了,江尤是今年的第一個,而且送去的東西都十分得韋朝大臣天子的喜愛,這回禮自然是豐厚無比。 光是拳頭大的珍珠,就有足足二十顆,這堆賞賜里,以千做單位的都是金子! “實在是太有錢了?!弊屑毧赐晁形锲泛?,江尤反倒笑不出來了,她撂下書簡,一臉沉重的看著張三,“這一路上,阿三都見到了什么?” 張三不知道長公主的心情為何突然由晴轉陰,只得一邊奇怪,一邊老實回答道:“宣國正與呂國交戰,國內兵力糧食消耗一空,街上已無壯年男子,甚至連十二三歲的孩子都無,小貴族們也是面色瘦黃,似是家中存糧不足?!?/br> “金林呢?” “金林倒是很繁華,街上全是身著綾羅之人,商戶云集,只是金林與孟國國都極為相似,南北之間,差異巨大?!?/br> 也就是說,宣國百姓吃不上飯,連帶著貴族都餓肚子了,青壯年已經全都上了戰場,連十二三歲的孩子都不放過,這樣下去,宣國離滅國不遠了。 韋朝和孟國國都一樣,只是維持著表面的繁華,除了貴族外,真正的百姓也是在忍饑挨餓,連身體面的衣服都穿不上。 而韋天子,卻能為了她送去的白紙與白鹽,賞賜她這樣多的寶物,毫不心疼。 江尤想往好處想,或許韋天子沒有做過什么壓榨百姓的事情,他的寶物都是祖輩們積攢下來的,但這種想法,連江尤的膝蓋都無法說服。 貴族,包括江尤的金庫,有多少錢上頭,沒有沾著百姓的血。這是時代的悲哀,非人力可以抗衡。江尤唯一能做的,只是盡力對百姓更好些。 同張三又說了兩句話,張三就退下了,張三前腳剛走,張奇就抱著一堆書簡來尋江尤。 “長公主,這些是屬下一些讀書的心得,屬下打算將這些書簡抄在紙上,日后放入藏書閣供人?!睆埰嫫诖目粗?,“孔先生說,只要長公主點頭,我便可以抄寫?!?/br> 孔直竟然覺得張奇的讀書心得優秀到,足以讓他人借閱了? 江尤沒想到張奇的進步如此之大,她打開書簡看了看,確實是一些名家文章的心得,寫的極為淺白易懂,十分適合讓初學者讀。 “我沒想到,你竟然對書院一事如此上心?!币驗榻戎疤徇^要建設書院,且會招來一批普通百姓,年齡從十歲到十六歲,會分學科,她有意叫張奇去負責基礎教學,自那之后,張奇就非常努力的想要當個好老師?!俺瓕懖槐亓?,陸大匠正巧幫我研制出了印刷之術,將你的書送過去,他會幫你印好?!?/br> 張奇沒太明白,但他也沒細問,他不會用瑣碎之事勞煩江尤。 這印刷之術說的當然是活字印刷術。 之前因為紙張沒有做出來,研究活字印刷的工匠雖然聽明白江尤的說法,卻一直無法理解,直到紙張的出現,他們才懂了江尤的要求。 但是江尤要求的活字印刷還是沒有出現,一直到黃紙變白紙,江尤要求做了一版刻板印刷,有了經驗的工匠們,很快就做出了活字印刷。 所以說,科技的大跨步并沒有那么好完成,如果沒有基礎,一切成果都不過是建立在虛空之中的亭臺樓閣,看似華麗,卻毫無根基。 也正是因為這件事,江尤堅定了快速發展基礎教育的心思。 那些工匠不是沒有天賦,只是因為他們沒讀過書,不懂得何為思索,就如同一群只聽得懂命令的傀儡。 第17章 官職講女 教育這事兒,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在后世,若是哪個君主提出來要搞教育,不會有人跳出來不贊同的,尤其是在科舉制度出現之后。 但在這個時代嘛,教育,那就是在動這天下最大的一塊蛋糕。 別說功了,沒人對江尤喊打喊殺,那都是江尤手段厲害。 “唉,教育啊,沒有老師怎么行?!苯葘⑹诌叺娜怂懔怂?,在她眼中真正合格的老師,也就一個孔直,張奇都是勉勉強強?!傲T了罷了,天上京還沒修筑完畢,先弄個掃盲班吧?!?/br> 江尤自言自語的寫下了一個政策,叫花容給孔直送去。 掃盲班必須提上日程,江尤可不想以后出個政令,領地里的子民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還要找官員去給他們解說。 官員也是緊缺資源好嗎?認識字的官員目前更是少,如今江尤底下就是個空架子,到處缺人,因她是女子,還頂著孟國的頭銜,根本沒有幾個名士來投,士族還在觀望,江尤想要人才,只能自己培養。 所以這個政策此時頒布,受到阻力是最小的,等以后士族下場了,江尤想要打破固有的觀念,就會難上加難。 掃盲班的老師,第一批是江尤曾經所設育嬰堂的人員,那些人多少認些字。 其實按照計劃,應該是張奇教導的那些孤兒,但那些孤兒如今被江尤打發出去統計人口了,半年以內都回不來,只能讓育嬰堂的人先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