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頁
明帝先還抱著獵奇的心思,可畫面展開越多,他面色越凝重。 羊皮卷上出現一條條河流,一座座高山,還有數不盡的城池村鎮、官道鄉路,從東到西,從南到北,就連邊塞、山區都囊括了,看著這一幕,明帝整個人都被震住。 他的頭皮一陣陣發麻,滿身血液都在翻滾沸騰。 那一瞬間的感覺,幾乎是他從未有過,哪怕登基那日,他坐在龍座上接受百官朝賀,也只有一種翻手為云覆手為雨,天地盡在我掌的志得意滿。而不是像現在這般,深刻地感受到大明國究竟有多廣闊,他的權勢有多大,他的責任有多重。 這是他的國家,這是他的治下,輿圖上的一切,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所有黎民百姓,都屬于他。 他主宰生,也主宰死,主宰著繁榮錦繡,也主宰著腐朽枯敗。 明帝猛地站起來,疾步走向輿圖,抬起手,輕輕描繪著上面粗細不一的線條,那每一條線,仿佛都是大明的血脈,交纏網覆,勾勒出江山的曲線。 他的手指忍不住微微發顫,御書房中安靜得沒有半點聲音。 不知過了多久,明帝一字一句道:“愛卿,你說得對,這就是大明國,是朕的大明國?!?/br> 當夜,御書房中燈火通明,次日,明帝竟罷朝一日,這是他登基以來首次罷朝,不少大臣們都在猜測到底發生了什么?有那些消息靈通的,知道劉北平昨日面見過皇上,紛紛找他試探。而劉北平卻只是高深莫測道:“皇上在閱讀他的江山,他的子民?!?/br> 一日一夜,當明帝終于從那幾十本手札中抬頭,他又看了眼輿圖,忽然笑了笑,笑聲有些瘆人,“原來,朕的大明國,繁榮之下,已是如此千瘡百孔……” 室內無一人敢搭腔,所有宮人都低垂著頭。 半晌,又聽明帝道:“昨日劉北平言,輿圖名為《大明疆域圖》,那幾十冊書,為何沒有名字?” 總管太監回道:“劉大人說,書的作者還未想好名字?!?/br> 又是一陣沉默。許久,明帝道:“既然如此,便由朕來提?!?/br> 明帝取過毛筆,蘸了墨汁,在封皮上鄭重落下蒼勁有力的一筆。 一橫、一撇、一捺。 筆走龍蛇,力透紙背。 最終,封皮上留下五個大字。 ——大明山河志。 翌日,明帝在奉天殿中召見了韓鴻雪,當著滿朝文武,韓鴻雪竟一點不怵,他博識多通、言之有物,一言一語分條析理又深中肯綮,其風姿引來眾臣折服。明帝當場封他為博士,并入太書院主掌文教,其夫人方氏也獲封誥命。 在大明國,博士素有通曉史事、學富五車之名,盡管權利不大,但十足清貴,受到天下讀書人所敬仰。 韓鴻雪感恩受領,之后,皇上又念其情況特殊,允了他一年時間回鄉探親。 就在韓博士帶著他夫人回鄉的路上,《大明山河志》也被皇室書坊印制成冊,在全國各大書行售賣。 這套由明帝提名、吏部尚書劉北平作序,又受到許多朝中大員推崇的書籍,一經刊發便被搶購一空,一時間洛陽紙貴。 京城,國中大儒王先令府中。 一位年過半百的儒袍老者狂飲一口酒,對天高呼:“好!此乃好書、真書、奇書!讀此書,足不出戶便可閱盡大明,它必將傳于天下!傳于萬世!” 外間,他的數名學生們面面相覷,眼中都是羨慕。 潼天,總兵府。 夏侯楓挑燈夜讀,直到時過三更,侯夫人進來為他披上件斗篷,柔聲道:“侯爺,天已經很晚了,您明日再看吧?!?/br> 夏侯楓對她溫和一笑,不舍地合上書,望著窗外月色低喃:“原來,這就是你的道?!?/br> 桃源縣,張府。 一名小廝急吼吼地沖入院子:“老爺,小的搶到了!” “真的?!”張舉人從書房里快步出來:“好你小子,回頭老爺賞你?!?/br> 周菀之被丫鬟攙扶著過來,恰好撞見這幕,她笑道:“什么事讓夫君這般高興?”她轉眼見到小廝抱著一摞書,心下明白了,“恭喜夫君,可算是買著了?!?/br> 《大明山河志》賣得太快,又必須由皇家書坊印制,縣里供不應求,這幾本還是公公跟書行打過招呼,對方答應售書時會提前通知一聲,才讓他們搶到的。 張舉人從小廝手中小心翼翼地取來一本,撫摸著封皮五個字,心里發顫地想,這可是皇上的御筆??! 他敬畏地翻開書,只粗粗掃了幾頁就覺此書文采斐然,言簡意深,不禁嘆道:“好!難怪連大儒們都贊不絕口!聽聞明年春闈的主考官或許會輪到吏部尚書劉大人,《大明山河志》正是請他作序,僅僅這一點,就足夠天下讀書人為之瘋狂了??上Т藭F今不過印了五冊,聽說一共有四十余冊,不知剩下的京城何時會刊???” 周菀之笑了笑,她夫君八年前考中舉人,又連續兩次落第,一直在家苦讀。她知道,盡管夫君已年近不惑,但依舊對明年春闈抱有很大期望。 《大明山河志》名頭實在太響,周菀之不免有些好奇,她取來一本,細細翻看,忽然,她在扉頁上見到了個熟悉的名字。 韓鴻雪? 方秋晚的丈夫不就叫這個名字嗎? 她腦子里驟然浮現了個女子的身影,這些年,盡管她很少想起方秋晚,但卻一直沒有忘記過對方。一是兩家人本來的糾葛,二是方秋晚臨走前,她丈夫曾編了個故事,被說書人念得滿城皆知,讓周家受了不少指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