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頁
因為要寫的內容很多,所以御珩寫了兩個多時辰才總算寫完,御珩呼出一口氣放下了筆,此時心神一松,他才感覺到饑腸轆轆以及身邊站著的一個人。 第134章 重生種田文里的秀才 御珩側頭抬眼去看, 就看到一片玄色,再抬高視線,才看到景榮帝的臉, 景榮帝注意到御珩的視線,微微笑著頷了頷首, 然后直接將御珩的試卷一抽便離開了。 御珩:hellip;hellip; 御珩也無可奈何, 他總不能從景榮帝手里將自己的答卷搶回來吧, 不過景榮帝對他的印象應該很不錯,因為過了沒一會兒,就有小太監端了一份兩菜一湯的膳食給御珩,和其他人一碗湯幾個饅頭比起來, 算得上十分豐富。 于是其他人汗流浹背的答卷, 御珩卻在旁邊又吃又喝, 惹得不少人羨慕嫉妒恨到不行。 拿了御珩答卷的景榮帝卻是越看御珩的答卷越是激動興奮,如果御珩答卷上的設想一一實現, 景榮帝覺得自己比不了秦皇漢武,卻也可以稱一聲千古一帝了。 殿試只一天,日暮交卷,經受卷、掌卷、彌封等官收存。至閱卷日, 分交讀卷官8人, 每人一桌,輪流傳閱,各加○rdquo;、△rdquo;、\rdquo;、1rdquo;、xrdquo;五種記號,得○rdquo;最多者為佳卷, 而后就所有卷中,選○最多的十本進呈皇帝,欽定御批一甲第一、二、三名即為狀元、榜眼、探花,一甲三人稱進士及第rdquo;,又稱三鼎甲rdquo;。二甲若干人,占錄取者的三分之一,稱進士出身rdquo;,二甲的第一名稱傳臚。三甲若干人,占錄取者的三分之二。最后由填榜官填寫發榜?!景俣劝倏啤?/br> 不過御珩參加完殿試第二天,就被景榮帝宣召,由趙柯帶領著再次進了宮。 這次御珩去的是御書房,一到御書房,行過禮后,景榮帝便讓人端了圓凳過來讓趙柯和御珩坐下。 趙柯和御珩剛剛坐定,景榮帝就迫不及待的問道:愛卿,你這上面的設想真的都可以實現嗎?rdquo; 愛卿?御珩此時不過貢生,說一句卿是對御珩的高抬,御珩和趙柯對視一眼,便將這個稱呼忽略不計,而是站起來回道:回稟陛下,學生不說大話,的確可以。rdquo; 景榮帝急切道:詳細說來。rdquo; 御珩便開始逐條逐句的和景榮帝講解他的殿試答卷,隨著御珩的講述,景榮帝雙眼發亮呼吸急促,恨不得立刻就將御珩說的內容一一實行,他的眼前似乎已經出現了一個極為繁榮的大周。 御珩和趙柯當天在宮內吃了兩頓御膳,才被景榮帝依依不舍的目送離開。 四月二十五,傳臚大典。 這天鑾儀衛設鹵簿法駕于殿前,設中和韶樂于殿檐下,鴻臚寺官引新進士就位。宣制曰:景榮二十二年四月二十五日策試天下貢士,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一甲第一名顧御珩。rdquo;連唱三次。 這便是說,御珩便是此次科舉的狀元了,御珩聽罷,引出班在御道左便跪下,隨后鴻臚寺官又唱了第二名,來自江南的一位進士,年紀卻是比御珩要多了十幾歲,此時已經三十多歲,但是三十少進士,哪怕看起來可以給御珩當爹了,也可以稱贊一句青年才俊。 第135章 重生種田文里的秀才 同樣連唱三次后, 第二名的榜眼,引出班在御道右邊,后于御珩位置的地方跪了下來, 第三名則是探花,探花一般選擇年輕長得好看又才華出眾的, 和之前一樣的連唱三次, 御珩清楚的聽到了金子陽的名字, 嘴角忍不住彎了彎,沒過一會兒,金子陽便走出來在御珩身后跪了下來。 之后的二甲三甲進士,鴻臚寺官都只唱名一遍而不是三遍, 三百個進士, 哪怕是一遍, 也過了許久,唱名結束后, 御珩三個一甲的,則要進殿和文武百官一起向景榮帝行三拜九叩大禮,然后當殿授職,一甲三人, 狀元授翰林院修撰, 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編修。 傳臚大典結束后,則是進士跨馬游街,一朝成名天下知,御珩等人便是如此, 街上無數百姓在他們走過后歡呼雀躍,大聲呼喊他們的名字,尤其是御珩和金子陽這樣年輕英俊又才華橫溢的,鮮花手帕甚至水果兜頭砸來,要是躲閃不及,估計走出去不過幾百米,就要重傷就醫了。 跨馬游街后,最后一項便是又回到皇宮,參加瓊林宴。 瓊林宴上,景榮帝對于御珩的喜愛溢于言表,幾乎一直抓著御珩的手腕和御珩聊著,當然,主要還是聊御珩殿試的文章,御珩對此自然知無不言言無盡,當然說話有技巧,自己說的高興了,聽得景榮帝也是心花怒放。 景榮帝越是和御珩聊,越是發現御珩就如同一個寶藏一般,挖了又挖,還是次次都能給他驚喜。 景榮帝實在是太喜歡御珩了,最后忍不住問道:愛卿,你家中可有給你定親?rdquo; 御珩聽了,趕緊道:回稟陛下,微臣已經定下婚事,真是老師的掌上明珠。rdquo; 景榮帝聽了,格外遺憾:是晚兒那個丫頭啊,倒是也配你,哎,原本還想著讓你做朕的半子呢。rdquo; 御珩笑著道:多謝陛下厚愛,雖然微臣如此說有些厚顏無恥,但是微臣內心一直將陛下當師兄一樣喜歡和尊敬。rdquo; 景榮帝聽了這話,忍不住開懷大笑,在旁邊聽到兩人談話的其他人卻是忍不住側目,這顧御珩倒是好手段啊,馬屁拍得好,還拍得清新脫俗呢,畢竟誰敢如御珩這般,說是將皇帝當師兄看待的,簡直瞬間就拉進了距離,真是狡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