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頁
只是他們完全沒有想到,趙柯和北齋的確有不同的理解,他們神色一變,這句話如果按照另外一種意思來理解,可是和之前的完全相反,難不成他們之前理解的都是錯的? 趙柯和北齋也不管底下人一副風中凌亂懷疑人生的模樣,只是自顧自的講著,而隨著他們講的越來越多,在座的眾人神色也越來越如癡如醉,明顯是被兩位大儒聯手給洗腦了。 講完最后一句,趙柯道:今天的講學就到這里,老夫這次外出游歷,很是得了一番感悟,但是這還不是最大的收獲,最大的收獲是老夫得到了隱士高人贈與的厚禮,老夫原本想要自己留著好好研究,但是最終在老夫關門弟子的勸說下,決定將這些書贈與在座一些人,希望大家都能從中得到自己的感悟,老夫想這才是隱士高人將這些價值千金的書籍贈與老夫最想要看到的。rdquo; 第114章 重生種田文里的秀才 一聽有隱士高人送的書可以看, 在座的讀書人雙眼立刻變得灼熱,紛紛開口恭維趙柯和趙柯的關門弟子還有隱士高人,總歸是一番吹捧, 將趙柯吹捧的心情大悅,很是吹噓了一番他們當初在彩楠省如何如何有緣遇到了隱士高人, 隱士高人又是如何喜歡他的關門弟子, 這才將書籍相贈, 說的那叫一個文采斐然蕩氣回腸。 于是京城眾人都知道了趙柯有了一個關門弟子,這個關門弟子多么優秀,不僅擁有舉世無雙的俊秀外表,更擁有才高八斗的內在, 而且還是個文武雙全的青年才俊, 總之這么優秀的弟子是他趙柯的弟子, 而他趙柯才能擁有這么好的弟子。 當然啦,也被北齋給拆了臺, 原來趙柯這個不知道名字的關門弟子什么都好,就是作詩不太好,這才得了隱士高人以書籍相贈,眾人便道, 原來這些書籍都是和詩歌相關的內容嗎? 趙柯咳嗽一聲道:好了好了, 不說這些旁的廢話了,老夫匆匆趕回京城,這書籍印刷的不多,得了老夫和北齋請帖的, 老夫和北齋會相贈一套,至于其他人,倒是老夫失禮,頂多每人贈送一本,也希望大家拿了書后可以互相交流交流。rdquo; 說著,趙柯和北齋讓自己的小廝將書籍拿上來,得了兩人請帖的,都得了一個盒子,盒子里是一套書,至于沒有得到請帖的,便只能去小廝那里一人拿一本書了,至于拿到一套書的哪一本,只能看緣分了。 將書都送出去后,趙柯和北齋便立刻了太學,坐上馬車往趙家而去。 馬車上,北齋對趙柯道:接下來就等著看眾人的反應了。rdquo; 趙柯冷哼一聲:這蕭云起抄襲剽竊的罪名別想逃脫。rdquo; 接下來的發展就如同趙柯他們所預想的那般,這得到趙柯北齋兩位大儒的推崇,數量又極為稀少的書,那些達官貴人知識分子拿到書后自然迫不及待的想要拜讀,結果這一讀,如癡如醉不用說,畢竟華國幾千年來的文化瑰寶自然不是浪得虛名,只是很快,那幾篇早就聞名京城的詩詞也被發現了。 這這這hellip;hellip;rdquo;一看到那耳熟能詳的幾首詩,心態不好的,立刻是大驚失色:這難道不是蕭世子作的詩嗎?怎么怎么hellip;hellip;rdquo;怎么在這本書上? 有那和趙柯北齋認識的,則立刻就找到趙柯詢問此事。 趙柯聽聞此事,自然是一臉蒙圈:什么?這詩是蕭世子所作?真的嗎?老夫這幾年一直在南方,對京城的事情不了解,可是你們看看,原稿還在老夫手里呢。rdquo;趙柯拿出保存完好卻看得出歲月痕跡的所謂的原稿。 眾人一看,這些經過整理裝訂成冊的書籍中筆記風格迥異,有的筆走龍蛇顏筋柳骨,有的銀鉤鐵畫力透紙背,很明顯不是出自一人之手,但是這些字跡的風格都和詩詞的風格相一致,甚至因為面世的時間不同,相同作者的詩詞也會因為時間內容甚至作者的心情有一些變化。 但是不管怎么說,筆跡和風格是一脈相承有跡可循的,所以眾人小心翼翼看過以后,心中基本已經認定這些詩詞集的確是原稿了。 這么一來,眾人更是驚疑不定,如此,難道真的是蕭云起無意中得到這些詩詞,仗著無人知曉,便剽竊成了自己的東西?如果是這樣,那這蕭云起的人品實在是hellip;hellip; 眾人一心想要找出蕭云起是否抄襲的證據,結果經過仔細研究,發現這些詩的風格確實和作者其他的詩詞是一致的,反而是蕭云起,詩詞的風格變來變去沒個定數,之前眾人都以為這蕭云起是個天才,所以才能駕馭多種文風,但是現在看來hellip;hellip; 于是一時間,關于蕭云起剽竊他們詩詞的消息在整個京城甚囂塵上,甚至坊間還傳聞有蕭家下人親口承認聽到蕭云起承認剽竊他人作品一類的消息,以致三人成虎,蕭云起就這樣被釘在了剽竊他人作品的恥辱柱上。 整個京城,上至達官顯貴,下至販夫走卒紛紛唾棄蕭云起的人品,都說這蕭云起果然是個紈绔,吃喝嫖賭就算了,居然還弄虛作假,就說這紈绔改好哪里有那么容易,看吧,現在露餡了,哼,這種人品敗壞的人,不說品行高潔的讀書人,就是他們這些目不識丁的人都不屑與之為伍。 偏偏此時正是大周鄉試的時間,蕭云起被關在貢院內對此事一無所知,考試中場出來休息準備下一場考試的時間,又因為蕭云起之前囂張的氣焰,居高臨下的鄙夷,以及眾人恥于與之為伍準備看笑話的想法,根本沒有人將此事告訴蕭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