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頁
書迷正在閱讀:快穿之你命中犯我、與偏執反派接吻的正確方式、大佬穿成炮灰[快穿]、演戲不如捉鬼、妄神[快穿]、登頂[快穿]、聽說他會弄死我[快穿]、系統黑化想獨占我[快穿]、穿成炮灰后我上位了(穿書)、男N號上位指南[快穿]
“12萬存定期, 20萬等合適的機會買入?!?/br> “如果20萬再翻5倍……” 孔詩妍嘴角瘋狂上揚,滿心都是遮掩不住的喜悅。 ** 時光飛逝。 一晃兩個月過去了。 孔詩妍找來找去都沒找到合適的股票,頗有些按捺不住,“標準是不是訂的太高了?反正肯定會賺錢,稍微放寬點標準怎么樣?” 云珞:“養豬股低位盤整,價格回調10%你都受不了。放寬標準,買入估值更高,你確定自己能拿的???” 孔詩妍很想說她能,可是回想起過去的經歷,她覺得做人應該誠實一點,“……我才不能?!?/br> 云珞:“所以么,耐心等著吧?!?/br> 云珞:“低位買入,不僅是因為這樣賺的多,更是因為這樣更安全?!?/br> 云珞:“買的估值本來就低,下跌空間有限,上漲幅度無限,這才是聰明的投資?!?/br> 孔詩妍手里拿著錢,卻找不到合適的投資渠道,心里暗暗焦急,“要是以后再也沒有這樣的機會怎么辦?” 云珞:“不太可能?!?/br> 云珞:“過去是房地產、家電,現在是醫藥、養殖,未來科技、環保,發展前景都不錯。只要有心,總能找到合適的?!?/br> 云珞:“對了,食品飲料板塊也常出牛股。不管科技如何發展,人們對吃喝的要求只會越來越高?!?/br> 聞言,孔詩妍陷入沉思。 下一秒,云珞話鋒一轉,“之前就說過,要么買成熟期分紅股,要么買成長期高速發展的公司?!?/br> “如果將來有一天,真的一家成長期的好公司都找不到,可以把錢投入穩健行業?!?/br> “雖然不像投資成長股一樣暴利,每年10%的收益總是有的?!?/br> “你是說銀行?”孔詩妍立時記起。 “恩?!痹歧髴寺?,報了串代碼。 孔詩妍輸入代碼,發現這是家銀行。 查閱pb(市凈率)、pe(市盈率),七年前、七年后估值相差無幾。然而七年前股價是6元,七年后是18元。算算年化收益,大約有17%。 “怎么回事?為什么投資銀行的收益這么高?”孔詩妍驚訝。 云珞:“從前有一家銀行,資產100萬,靠吸收儲蓄、放出貸款盈利。假設ROE固定為16%,也就是說,投入100萬,一年能賺16萬?!?/br> “一年16萬,一年16萬,要花6.25年才能把本金掙回來。(pe=100/16=6.25)” “對于這筆生意,很多人不看好。有人說,我出80萬,股權全部轉讓給我怎么樣?” “因為不看好銀行業的未來,認定ROE會顯著下滑,老板打算拿了錢去其他行業發展,所以答應成交。于是100萬的資產,售價80萬。(pb=80/100=0.8)” “資產還是那資產,依舊年賺16萬。對于接手人而言,只出了80萬本金,所以年化利率16/80=20%?!?/br> “這就叫做‘買的便宜’?!?/br> 孔詩妍恍然,“哪怕找不到成長期公司,選擇成熟期公司,依然能夠賺到錢?!?/br> 云珞:“之前買的養豬股,恰巧遇上風口被炒作,所以股價漲得特別高?!?/br> “換做其他行業,就算運氣不好、沒有風口,等到牛市的時候,所有板塊都會進行炒作?!?/br> “估值高賣出,估值低買入,總能賺的到錢?!?/br> “我明白了?!毕肓讼?,孔詩妍又補充一句,“這回是真懂了?!?/br> 云珞十分欣慰。 學會方法,有過實戰經驗,宿主應該能在未來沒有她的日子里,靠自己過上好日子。 “我要走了?!?/br> 一石驚起千層浪。 孔詩妍詫異,“去哪兒?!” “下一任宿主身邊?!痹歧笳f。 她還沒發財呢??! 孔詩妍動了動嘴唇,有心挽留,話到嘴邊卻沒能說出口——如果不是云珞,早在最初相遇時,她的存款就會被人騙光。 自己因此得救,怎么好意思攔著系統,不讓她去幫助其他人? 最終,孔詩妍長嘆一聲,頹然道別。 云珞:“投資沒你想象的那么難?!?/br> 云珞:“不斷重復做正確的事,你會變得越來越富有?!?/br> 云珞:“能說的都說了,以后的路怎么走,全靠你自己?!?/br> 話音剛落,她消失不見。 孔詩妍握緊寫滿致富秘籍的小本本,低聲呢喃,“放心地離開吧,我自己也能行?!?/br> ** 【番外】 初次單獨投資,心里總是十分忐忑。 孔詩妍沒有托大,她把三分之二的資金存在銀行,剩余三分之一的資金用來進行股票投資。 系統提過的前景好的行業,她每天晚上都會抽空翻一遍,查看里面的優秀企業,股價是否跌的足夠低。 日復一日。 過了大半年,機會終于來了。 白酒行業走出低谷,盈利改善,一些股票極具投資價值。 孔詩妍按照系統教的,認認真真選股。 被業績暴雷股嚇到,她還特地把資金分成兩份,買了兩只不同的白酒股。 低位抄底,接下來需要做的就是等待。 孔詩妍謹記系統教導,只在基本面變差(公司失去成長性)、業績暴雷、估值明顯過高時轉讓股權。 自此,她的人生仿佛開掛一般。 每隔35年,資產就翻2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