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頁
男子二十成年,攝政王還未束冠呢! ※※※※※※※※※※※※※※※※※※※※ 國慶快樂! 第146章 《帝謀》十六 攝政王未行過冠禮, 李相提出這點本想吸引點火力,只是效果太過卓然,一提及攝政王的冠禮,群臣集體失聲——鹿哥平日里氣場太強, 眾人都不自覺地忽略了這點,等此時反應過來,左看右看面面相覷,忽然意識到一點, 鹿迷生就一孤家寡人,沒有親眷也沒有宗族,甚至連長輩老師都沒有,孤寡得沒有任何情誼可言。人生在世總有各種牽連, 偏偏攝政王什么都沒有, 一些悲天憫人的人想來還覺得頗為可憐, 可若攝政王成了敵對,卻是最最難對付的那一類, 誰都找不到他弱點, 鹿迷生已經叫他們見識過什么叫難對付。一時不知有多少大臣捶胸頓足懊惱自個兒當初選了鹿迷生做攝政王給自個兒添了多少麻煩。 朝堂上李相還在提攝政王的冠禮, 然而這次群臣集體沉默,群臣從腦袋里回憶了一圈, 攝政王的長輩師友一個都找不出來——行冠禮,誰來行?誰敢行?于是等李相說完, 眾臣一默之后紛紛抬頭看坐在上首皇座旁的鹿迷生。怎么說都是自個兒的冠禮, 眾臣等著攝政王表態。 表態什么?什么是冠禮?不怪鹿哥懵, 他是真不知道,上一個去的古代世界是《侯府小娘子》,那里是女主路線多描寫后宅,何況天道還是皮得打雷劈人的那種,鹿哥根本就沒見過冠禮,等到此世界,主劇情是描寫朝堂,雖是女主文,但其中所描寫的男子各樣,有冠禮才是正常的——在聽了小白簡單的解釋后,鹿哥很光棍地一句“不若請李相安排”將球踢了回去。 提及冠禮李相本意是吸引火力,萬萬沒想到球又被踢回了自個兒這兒,攝政王的冠禮明顯是樁麻煩事,李相驚訝之下一抬頭,眼神里滿滿的控訴,控訴鹿哥不厚道。我好心好意替你拉仇恨,你居然反手賣了我一刀? 對于李相那猶如實質的怨念,鹿哥默默地瞥開了頭。不怪他不厚道,實在是這事他搞不定。 見于鹿哥那明顯的逃避,李相心底“呵呵”一聲,他又站出了隊列,開始奏請攝政王立帝。來啊,互相傷害啊,誰怕誰! 李相這些日子畫風頗迷,先是罷朝,罷朝期間跑到晉地犁了一遍晉商,等回來后又突然提起攝政王的冠禮,怎么看都覺得令人摸不著頭腦,也是他一貫以來的心機深沉印象深入人心,眾人還以為他有什么目的,一度還有不少李黨站出來支持。如今見李相說起立帝,眾臣皮一緊紛紛覺得李相這是要上正餐。因著李相那場罷朝表演,眾臣自覺地以為李相是與他們站在一邊的,在右相杜如光落寞回鄉的當下,眾人好似找到了主心骨,在鹿哥提問“對于立帝眾位有何建議”時,因攝政王冠禮之問一時萎靡的眾臣紛紛找回了精神,一個個精神飽滿地蹦噠出來,這個說立“大皇子”那個說立“二皇子”,理由一套套,提議大皇子的無外乎長幼有序仁和慈愛,說二皇子的則贊賞二皇子是英武過人行事果斷,然而這些蹦噠得最歡的沒有發覺,提出話題的李相早已默默地回了隊列,眼觀眼鼻觀鼻,一副高深莫測的模樣。 “大皇子仁和慈愛聰敏好學?二皇子英武過人行事果斷?”文人們夸贊起人來說得花團錦簇,鹿哥在上首聽著都想笑,反問一聲瞬間沉下臉,又問:“眾位當真覺得兩位皇子能當大任?” 不能當大任還能怎樣?又不能再拉出一個皇子?聽著攝政王的意思不大對,不少朝臣在心底吐槽,這時候也有心思特別活躍的,膽大出列,將大皇子二皇子狠狠地貶了一番,別說,他這篇議論文背得還當真不錯,有理有據,附帶不少大皇子二皇子的黑歷史,黑的同時還發散了一下,將兩位國丈爺的黑歷史也一并圈了進去,順帶警告一句外戚亂朝。如果說前一段皇子的黑歷史是說到群臣的遺憾處,后一句“外戚亂朝”是真正說到了群臣的死xue,燕帝在時兩家外戚就不怎么安分,時常想向朝上伸手,若非李相明智早早地剁了他們的爪子,誰知道如今如何。一想到皇子上位,賢妃或者德妃封后,國丈爺國舅爺們橫行霸道,群臣們瞬間就熄了一半心思。這位出列的朝臣也是有自己心思的,見發酵得差不多了,一躬手說出了自個兒的目的:“請攝政王于宗室中遴選?!?/br> 宗室中遴選?此話一出,眾臣嘩然。眾所周知,皇室宗室除了那些血緣關系薄得不能再薄的遠親,只剩下一個汾陽王,這話的意思等于明著來說過繼汾陽王的兒子,眾人怎么能應。有御史就站出來,怒斥這位臣子“其心可誅”。那位提出“宗室遴選”的大臣倒是個巧舌如簧的人物,正面懟了一把,無外乎是說大皇子二皇子不堪為君。反對宗室遴選的大臣也不少,大皇子二皇子不堪為君,那難道汾陽王的兒子就堪為君了?眾人你來我往一番唇槍舌戰,說到后來戰圈越拉越大,眾臣越來越激動。就在此時,有御史出列,提出一句“立請女帝”,眾人一驚之后越發嘩然。女帝歷史上也不是沒有過,然而那不過曇花一現千古唯一人,而且上位名不正言不順一直為史書所詬病,這當口居然提出立女帝,群臣再一次嘩然,這回喇叭更響,從四書五經中扒出天地倫常那一條大說特說,中心意思就一條,立女帝是違反倫常違反陰陽違反禮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