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節
書迷正在閱讀:破陣圖 完結+番外、在錦鯉文中當首富、柿子熟了、我的前世是海王、獨家寵溺:少奶奶要逃婚、快穿之佛系小妖精、穿成傲嬌男主的白月光[快穿]、我被系統攻略了[快穿]、滿級魔王只會種田、我是反派他爸[快穿]
“公輸家族?!好!放心了!” 衛霽:…… 您這放心的有點快啊。 “公輸先生現在就在隔壁,君上過來后應該可以直接見到?!毙l霽指了指隔壁院子,他知道這時候家族的名聲很重要,卻沒想到這人能因為公輸矩的出身就放心到這個地步。 事實證明,沒點真本事,公輸墨斗也不敢讓兒子出門在外打出公輸家族的名聲。 老祖宗闖出來點名聲不容易,要是讓小輩說霍霍就霍霍了,百年之后到地底下沒法和老祖宗交代。 一墻之隔,孫伯靈坐在輪椅上喝著水,時不時和端坐在旁邊的老師說上兩句,二人對面,公輸矩拿出來他自制的關中地形圖,看著過來拜訪的秦公口若懸河。 關中如今多是旱地,旱地想要有好收成只能依賴老天眷顧,風調雨順收成就好,哪年雨下晚了或者多下了,這一年的收成就廢的差不多了。 關中東部那片平原是渭水沖出來的,大片都是鹽堿地,就算風調雨順收成也好不哪兒去,如此一來,修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娃娃臉青年攏了攏衣服,看著那張在羊皮紙上繪制出來的地形圖若有所思,“老師,你有沒有覺得,櫟陽的地勢和位置……不是做都城的最佳選擇?” 王詡老爺子捏著胡子,看著半邊身子斜過來壓低了聲音說話的徒弟,在他腦門上敲了一下然后慢吞吞說道,“湊合著住?!?/br> 秦國自得到封地至今,都城遷了七八次,從西犬丘到秦邑,從平陽到雍城,從涇陽到櫟陽,一路向東從未停過,想來櫟陽也不會是他們最后一個都城。 不管他們東遷是因為西邊戎狄的威脅還是為了自身發展,總歸都城的地形越來越開闊,土地也越來越肥沃,遷了那么多次都城,秦人的足跡從最初的西犬丘到如今遍布整個關中,也不怪三晉卯足了勁兒要打他。 只看地勢,如今的確有比櫟陽更好的地方可以選擇,但是秦國窮,就算知道那地方比櫟陽更合適做都城也沒精力去營建。 現在想那么多干什么,湊活著住不就得了? 孫伯靈聽出他們家老師話里的意思,摸了摸鼻子繼續聽公輸矩滔滔不絕說著修渠的方案,平時跟啞巴一樣的人,說起正經事兒來簡直和之前判若兩人。 聽他的意思,大修水利除了能灌溉土地發展漕運之外,還能用填注的水源改良鹽堿地,如果渠成,不光關中腹地,連貧瘠的渭北平原也能變成沃野。 嘖,之前還真沒看出來這人有這么大本事,話說回來,秦公的臉色怎么不怎么好? 他這個被喧賓奪主的人都沒說什么,應該不會起沖突。 娃娃臉青年有些疑惑的換只手撐臉,看看一口氣將整個關中的地勢評論過來一遍的水利大事,再看看臉上笑容越來越僵硬的秦國君主,捏著下巴覺得事情越來越有意思了。 秦公無奈的把手放在桌子上,看著雄心壯志想要將關中所有土地都變成膏壤沃野的年輕人,沉默了好一會兒才捏著拳頭說道,“先生,同時引涇水渭水洛水需要耗費的民力實在太多,不若先在渭北修些小渠?” 膏壤沃野誰不想要,他恨不得立刻將這人說的事情提上日程,可秦國窮,他們修不起??! 王詡老爺子溫和的看著幾個人,拍了拍衣袖上不存在的灰塵然后樂呵呵說道,“湊合著修,湊合著修?!?/br> 孫伯靈:…… 平時也沒見您多會湊活,怎么現在除了這倆字就沒話了? 唉,老師心海底針,當學生的哪兒能明白呢? 第40章 公輸矩在入秦之前已經將關中地形研究透徹, 接下來只等他親自將輿圖上的地方走一遍,然后就能定下來究竟該引水如何鑿渠。 入秦之前他就琢磨著見了秦公之后該怎么說,今天沒有緊張到說不出話來, 秦公聽的時候反應也不錯,怎么就舍了他費那么大勁弄出來的方案轉修小渠呢? 秦公心里苦, 但是他又不好說的太明白, 就算大家伙都知道秦國窮, 他這個國君也得堅持不能說, 要是連國君都嫌棄這個國家, 怕是已經來到秦國的人也得給嚇跑。 當國君難, 當秦國的國君更難, 先生可明白寡人的苦心? 老爺子慢悠悠起身,拍了拍徒弟的肩膀然后過去把半晌沒接話的年輕人帶去一邊,“大渠是修, 小渠也是修, 反正都是修, 不要在意那么多?!?/br> 公輸矩:這能一樣嗎? 孫伯靈看著滿腔熱血而來、見第一面就被秦公潑冷水的家伙欲哭無淚的被自家老師帶去一邊,笑了兩聲然后推著輪椅過來,“公輸先生平日里不怎么關注世事,君上見笑?!?/br> 秦公低低嘆了一口氣,打起精神來看著笑吟吟過來的娃娃臉青年沉聲道,“秦國如此艱難, 先生卻仍愿前來,如此大恩, 渠梁無以為報?!?/br> “君上此言差矣,不過各取所需罷了,談何有恩?”孫伯靈回的很是干脆, 他的目的本就不需要遮遮掩掩,在雙方達成共識能對秦國更加有力的情況下,秦公不會介意他這點小心思。 反正打魏國就是打龐涓,打龐涓就是打魏國,只要龐涓在魏國一天,他們之間就不會有什么齷齪。 以他對龐涓的了解,在能得到魏王重用的情況下,那人不會放棄魏國中原霸主的強勢而去選擇其他國家效力。 反正他有的是時間等秦國強起來,與其將來被秦公懷疑有私心,不如在最開始就把話說明白,打龐涓歸打龐涓,他不會因此不顧秦國的實力就上去硬碰硬。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打仗不是玩笑,每場戰爭都關乎無數士兵的生死,更有甚者危及國家存亡,他的確要報仇,卻也不會在秦國勢弱的情況下直接讓秦兵上去送死。 ——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用兵之道在于千變萬化出其不意,如今敵強我弱,自然就要謹慎提防暫避鋒芒,等將來再做打算。 兵家交鋒變幻無窮,只讀書可看不出其中奧妙,龐涓能統率數十萬大軍,他孫伯靈也不是庸才。 娃娃臉青年從容自若,雖然雙腿行動不便,卻依舊能看出胸中有丘壑,秦公越聽越覺得此人會是秦國對抗魏國的中流砥柱,方才以為無力建造水渠而涌上來的頹廢感盡數消失,再睜開眼依舊是那個雄心壯志的趙渠梁。 王詡老爺子將備受打擊的公輸矩帶到旁邊,把剛收起來的輿圖攤開,在渭北一帶畫了個圈然后說道,“秦國艱苦,你一上來就要調集數萬民夫開渠引水,哪個國君敢答應?” 先開個小渠讓人家見識見識你的本事,然后再慢慢開大渠,多正常點兒事兒,委屈什么? “好像也是,那就先著手渭北一帶吧?!惫斁卮蚱鹁?,感激的看了一眼過來開導他的老爺子,然后捏緊拳頭道,“只要秦公認可我的本事,總有一日,整個關中的水渠都能連起來?!?/br> “小伙子有志氣!”老爺子很不走心的夸了一句,看徒弟和秦公相談甚歡,于是轉頭說道,“讓他們在這兒說話,我們去隔壁看看?” 年紀大了就容易胃口不好,公子做出來的這個糍粑黏黏軟軟甚是可口,他老人家還沒吃過癮。 “先生,小子要回去翻找渭北一代的地形,就不陪先生過去了?!惫斁匾槐菊浶辛艘欢Y,任老爺子在那里招手,把羊皮紙收好然后轉身朝他自個兒的小院大步離去。 鬼谷先生:??? 你小子用完就扔??? 老爺子吹胡子瞪眼看著人跑開,有秦公在場不好太過失態,小聲罵了幾句后只能作罷,他自己去就自己去,反正最后吃不著的不是他。 * 隔壁,公子虔把想問的問題都問了一遍兒,然后開始逮著孩子欺負,還美名曰培養感情,這幾個小子跟在他身邊長大,以后肯定都是了不得的大將。 對于這人的暢想,衛霽表示自己不做評價,他只知道再不把幾個小娃娃從這人手里解救出來,待會兒就會迎來滿院子的哭聲。 小孩兒的哭聲會傳染,只要一個開始,這三個最終絕對會抱在一起哭成一團。 公子虔看著一撒手全跑衛霽身后的三個破小子,切了一聲沒有說話,來之前說什么來著,還一起討厭,這就是你們所謂的討厭。 小孩兒說話就是不能信,這變的也太快了。 衛霽被幾個孩子圍在中間,蹲在地上聽他們控訴親爹/大伯有多過分,不聽不知道,聽完小娃娃們憤怒的抱怨,連他都覺得這個爹/大伯實在是太欺負小孩兒了。 “他怎么能讓你們這么小就開始學騎馬,萬一摔著怎么辦?” 小太子不過兩三歲,最大的公子騏也不過四五歲的模樣,這么小的孩子學習騎馬,老天,他們的小短腿兒有馬肚子長嗎? 公子驊茫然的看著似乎和他們控訴的不是一件事兒的漂亮哥哥,張了張嘴試圖解釋,“騎馬很好學,騎馬很好玩的,霽哥哥,我們……” “別怕,我去和長公子說說,小孩子不能做這么危險的事情?!逼粮绺缱砸詾楹苊靼仔⊥尥迋兊脑V求,揉了揉他們的腦袋然后起身看向坐在一邊兒吃點心看戲的公子虔。 看的正開心的秦國漢子哈哈大笑,喝了口水將嘴里的甜味壓下去然后說道,“傻霽兒,他們哪里是不想學騎馬,這幾個臭小子明明就是不想讀書?!?/br> 秦國的孩子從來沒有怕騎馬的,他們和草原上的娃子一樣,生下來就和馬匹打交道,怎么會怕騎馬? 小太子頂起嘴來天不怕地不怕,躲在兩個哥哥身后攥著小拳頭就吼了回去,“我們還小,學會騎馬打仗就夠了?!?/br> 讀書太難了,他們秦人會騎馬打仗難道還不夠嗎? 衛霽無奈望天,果然所有的小孩兒都不喜歡學習,以后再怎么橫掃八方,小時候也是個為了背書而禿頭的可憐娃子。 三個小娃娃你一句我一句說個不停,很明顯都不想讀書,然而以他們的身份,再怎么埋怨也逃不過學習的魔爪。 衛霽感嘆的看著幾個小娃娃,很慶幸自己已經過了被夫子壓著學習的階段,雖然要學的一樣很多,但是自學和夫子逼著學感覺完全不一樣,“長公子,小太子也開始啟蒙了嗎?” “渠梁特意找的學識淵博的夫子,讓這仨小子一塊兒學,也算有個伴兒?!惫域c頭回了一句,兩個大的在雍城時就該啟蒙了,他們不想學就跑出去玩兒,族老寵著也不會罰他們,于是落得現在跟幼弟一起啟蒙的境地。 “《書》太難,駟兒不想學?!毙√幽ㄖ蹨I,試圖以此來躲避學習,有他開頭,另外兩個小公子也跟著喊,就算他們年歲稍長,也還是聽不懂《尚書》里講的是什么啊。 “啟蒙用的是《書》?”衛霽挑了挑眉,拿出帕子讓小孩兒把眼淚擦干凈,剛吃過東西就直接拿手揉眼睛,也不怕揉出病來。 小孩兒說的《書》,其實就是后世所言《尚書》,那還真不簡單。 話說回來,他們家熙兒啟蒙用的也是《尚書》,這里的他學的是《周禮》,能成功渡過這么高難度的啟蒙,他們家果然都是天才。 孩童啟蒙哪兒能用這么難的典籍,再不濟《詩經》總行吧,不比《尚書》簡單的多? 他們可好,《尚書》、《周禮》、《春秋》、《易經》…… 哪個難懂用哪個,能怪人家孩子不想學嗎? “公子們還小,直接用《書》來啟蒙似乎難度有點高,不如換個簡單點的來學?”容貌極為出色的少年人看著豎起耳朵的小娃娃,想著后世啟蒙的名篇有哪些。 三百千最為經典,再之后就是《弟子規》、《千家詩》、《聲律啟蒙》、《朱子家訓》、《增廣賢文》、《古文觀止》等等,只是這些都摻雜了太多后世典故,貿然拿出來似乎有些不妥。 等等,《千字文》和《百家姓》似乎沒有牽扯那么多,只需要簡單改動就能直接拿來用,姓氏在如今這個年代不太適合拿出來,畢竟現在姓氏還在形成之中,百家姓里面有許多姓氏現在還沒有,但是《千字文》就不一樣了。 這篇長韻文通篇只有一千個字,四字半闕八字一句,讀起來朗朗上口且通俗易懂,句子簡單細品下來卻別有深意,最重要的是,這一千個字都不一樣,用來讓小孩兒學寫字簡直再合適不過了。 常用的字都認識了,再學《尚書》《周禮》不比現在簡單多了? 衛霽懊惱的拍著腦袋,先在心里把自己罵了一頓,之前在衛國的時候怎么沒想起來還有這回事兒,雖然他們家熙兒已經過了啟蒙的階段,但是公族里還有適齡的孩子要入學??! “我這里有一篇美文,通篇不過千字,長公子可以試試讓小公子們啟蒙時用?!?/br>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閏余成歲,律呂調陽。 …… 怎么也比背《尚書》簡單吧。 “《書》所記載皆是古時賢王事跡,用來啟蒙多好,別人能學得,他們怎么就學不會?”公子虔在自家兒子腦門上敲了一下,顯然對自己當年讀書時受到的磨難記憶猶新。 老子受過的苦,你們這些小崽子都得跟著受。 衛霽看著將心思都寫在臉上的漢子,搖了搖頭讓小甲去房間里取筆和竹簡來,他先把前幾句默寫下來,學不學還得這人決定。 小娃娃們只聽見了簡單幾個字,忙不迭就要過來看什么樣的書能稱得上簡單二字,只要比《書》簡單,就是撒潑打諢也得讓阿父/大伯把《書》換掉。 * 王詡老爺子不急不慢踱著步子,看人都在外面院子里于是一本正經的拱手行禮,公子虔見他進來趕緊把身上鬧騰的小孩子弄下去,“先生快請坐?!?/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