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頁
陽寧縣不大,但靠著京城就二百來公里,還算繁華。幾百年來,這里一直都不錯??h城的建筑,兩三層的小樓不少,還有一棟四層的長排樓房。 城市的規劃沒有刻意為之,但民居都是自動的在正大街的后頭,兩條筆直寬闊的主街道后,還各自有不少彎彎繞繞的分支街道,也有不少的民居,工廠,單位。彎彎繞繞的街道四通八達,組成了一個圓形,形成了現在的寧縣。 進城后,找了一條早年就荒棄了兩戶人家的巷子,君越收好自行車,卸下蒙住臉的圍巾,換上一雙舊雨鞋,撐著黑傘,四處溜達。 記憶中的,和自己看到的,還是有差別的。 原主確實攢了不少錢,他全揣在身上。還有幾張原主找同學換的票券。 溜達的第一站,就是rou食水產收購站,這里賣豬rou,賣各種rou類水產。 rou食水產收購站,沒在主街道,十字路口進去,拐個彎,君越路過的時候,特意仔細瞅了瞅,沒啥rou了,但是運氣好,他看到了牛rou,兩人抬出來的。 應該是剛出事的牛,剛宰的,上前,湊過去,買了兩斤牛rou,特意割出來半斤,打算給親姐送半斤過去。 牛rou包餃子,小炒著吃,都是極好的。想了想,悄悄的從空間里弄出來了四斤五花rou,給四姐一斤,自家三斤。 回去親自給爹媽做好吃的紅燒rou,從大年三十以后,二老還沒有嘗過葷腥。 用布袋子拎著包好的幾塊rou,一路打聽,找到了黑市。 黑市不到,在幾條復雜的彎巷內,吃的喝的,君越也就是瞅瞅,瞧個明白。問問價格,旁的也不多問。 一圈快逛完的時候,在一條小巷道內,發現一位長胡子的老爺子賣郵票,開始他只是不經意的掃一眼,可在發現某版整版的郵票以后,他蹲下身來,拿起邊上的一版不認識的郵票問價格。 “老爺子,您這郵票都是真品吧?” 不緊不慢的翻找著,借此機會仔細觀看了那整版的大龍郵票。 華國第一套郵票,在封建王朝的末期,由一位外國人掌舵推行的第一套“大龍郵票”,整版在后世可是價值2100萬元。 不說賣錢,就說這稀有的程度,也是罕見的。 君越不是集郵愛好者,不過既然遇到了,他也不想錯過。 東西在他手上,能完好的保存下來。在別人手中那可不好說。 也許東西來歷不明,老爺子只是掀開眼皮子瞟了一眼君越,然后不在意的說道,“這有什么真不真,假不假的。愛買就買,不買就走。 東西又不貴,瞎問啥?” 得,是個不懂行的。 君越也不多問,問了下價格,價也沒有還,直接買下了幾版整版的老郵票。 他不是充大方不還價,是老爺子壓根就沒有開高價,價格出其的低。 塞進外套中的機會,把幾版老郵票送進了空間。 一個人瞎轉悠了一會兒,晃悠著去了公安局邊上不遠的一套院落,四姐家里還沒有分家,都住在祖宅中。 好在魏家老大一家都在部隊,家里只有二老,魏家老二一家四口,蔡四姐一家四口。 蔡四姐結婚五年,生了兩個兒子,老大魏光明(四歲),老二魏光偉(一歲),她還沒有工作,在家里糊火柴盒,糊紙盒,賺點零花錢,順帶的帶帶孩子們,做做家務。 第167章 末世女穿六零(02) 蔡四姐在婆家, 公公維護她, 丈夫維護她, 可婆婆對她沒有工作有看法, 魏二嫂有工作,對老三家的沒有工作,也常常含沙射影, 說些不好聽的話。 為此,她回娘家都是報喜不報憂,對于婆婆和二嫂的陰陽怪氣,從不多言。但對于陰陽怪氣的二嫂,她可從來不含糊。每次都是直接懟回去。 今天是星期天, 休息日,一家人全在家里。魏建軍也今天休息, 一家人坐在說起家里的事情。 魏母每次都是老調重彈, 說起家里的開支問題, 說的魏建軍很是煩躁,每次都是拿他媳婦兒說事, 說啥說,他有外快, 自家媳婦兒沒工作,但也沒有讓家里出錢出米養,常常說有啥意思。 魏母正絮叨時, 魏建軍插話說道, “媽, 又是老一套,開支大,我們一家四口可沒有少給一分錢。我二哥他們交多少,我也是交多少,天天絮叨有意思嗎?” 魏母氣得想捶死老幺,不知道好歹的玩意兒,自己不是為他啊。老三家的是農村出來的,時常敲打敲打,免得悄悄貼補娘家,或者說不定聰明的話,還能從娘家摳些什么,貼補自家。 農村別的沒有,可有綠油油的小菜,城里的啥啥都要花錢,花錢還不一定能買到滿意的。列如菜,rou,稍稍去遲點買的小菜都是黃葉子的,稍稍去遲點rou也就只有邊角料。 花錢還不好買,找誰說理去。 “別不耐煩,我有說你家四口嗎?沒說,就別唧唧歪歪?!?/br> 母子倆眼看就要爭執起來,外面有人敲門,還伴隨著熟悉的聲音響起,“家里有人嗎,四姐,你在家不?” 坐在自家房門口納鞋底的蔡四姐,驚喜的站起來,是小五的聲音,忙兩步竄出去,打開門,“小五,咋來了?快進屋?!?/br> 進到魏家,君越一眼就看到坐在屋檐下的所有人。忙上前問好。 魏父看到老戰友的幺兒,樂呵呵的問,“小五,你爹在家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