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書迷正在閱讀:[綜恐同人] 人生處處是怪談、每天都能遇見變態(NP)、如鯨向海、如風、神秘老公霸道寵:老婆,太惹火、[綜] 專業奶爸執照、[綜漫] 馬甲全員be后我被迫吊唁自己、[HP同人] 厄運追逐、她唇之下、[綜漫] 劇本組酒廠打工日記
但是心臟從來都不只是一個單純用來維持生命的臟器。修行之輩沒有心臟也不是不能活下去,更遑論妖皇陛下用秘術鏈接了在他胸膛里跳動的這顆心臟與他的meimei。 可失去了心臟,也就失去了“神之變”,他曾經活潑靈動的meimei,逐漸變得宛如玉石木塑。 這是連妖皇陛下都沒有辦法控制的變化,一如太乙真人耗費心血救回的徒弟,因為蓮藕無心,也難免心智不全。 但是他的meimei并不是沒有心,只是隔了兩層血rou,情感閾值要遠比尋常人高而已。 滴水穿石、鐵杵磨針,他、妖皇陛下,還有紫府東華宮的其他人和妖一點一點用時光賦予meimei心、意、志、思、慮、智,最終讓她變回了最初他記憶中的模樣。 而一點點爛漫生動起來的meimei,盡管有時候自己都意識不到,卻是如此深愛著這片回饋了她許多復雜情感的煙火人間。 所以當妖族舉族搬遷的時候,閬風帶著拾蘭在妖皇陛下了然的目光中選擇了留下來。 未來有一天,或許他們還是會通過連接兩界的建木前往妖界。但現在,那個混沌初開、尚還新生的世界,遠不及無盡歲月衍生發展出的、絢麗多彩的洪荒更適合他meimei。 他們是這樣真誠而熱切地感激著妖皇陛下為他們所做的一切,卻也仍不由得慶幸,最終不至于要到二者必居其一的地步。 珍娘看著專注于吃喝的撲天鷹和拾蘭,再看看目不轉睛地盯著拾蘭,時不時露出傻笑的某妹控,然后掠過許宣,嘆了口氣,分了點注意力給仿佛在唱降妖除魔的獨角戲卻無妖理會的小和尚。 誰讓她是這么的善良而又負責任呢? 況且難得幕后主使開始主動出擊了,若當真完全置之不理,那她這一出劫難,又還要渡到什么時候去? “小和尚,你哪只眼睛看到我們在害人?又是以什么身份來捉拿‘妖孽’的?” 新天條出世,他們妖族可是在天道的見證下在天條上烙上了印記的。若妖族犯事,自有天庭派遣天兵天將出手捉拿,還輪不到甚至連人間界以外的各界都不曾接觸過的修行者來對他們喊打喊殺。 況且小和尚既是佛門中人……那么不好意思,天道認定的執法權在天庭手上,佛門也好,或者按照準提、接引兩位圣人最初定立的說法稱之為“西方教”?一個道統、教派就該有道統、教派的樣子,傳道受業才是他們應該做的事,學學闡教閉山修行方才是正途,而不是以他們自己制定的,三界中誰都不曾認可過的標準來多管閑事。 “妖就是妖,若當真讓你害了人,又如何對得起菩薩傳授我的一身本領?” 法海見那妖孽巧笑嫣然的模樣,眉心皺紋愈深。妖物化形,往往有不凡容色,他所見的為禍人間的妖孽,其中有不少便是以色相誘惑凡人,讓他們“心甘情愿”地被吸食/精氣,死在妖物手中。 珍娘聽他這般言論,不由得嗤笑了起來。她以為幕后黑手派來的是怎樣的人物,卻原來不過是個……珍娘起身,白鱗所化袍袖曳地而過。然而當她站在法海面前,在法海一臉警惕的表情中認真打量這個凡人時,卻驀地臉色一變。 “你身上——”那是屠戮過無辜妖族才有的血孽之氣。 [1]《華陽國志·蜀志》:“(蜀地)其卦值坤,故多斑彩文章;其辰值未,故尚滋味;德在少昊,故好辛香?!?/br> [2]《山海經·西山經》:“狀如鯉魚,魚身而鳥翼,蒼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游于東海,以夜飛。其音如鸞雞,其味酸甘,食之已狂,見則天下大穰?!?/br> [3]《呂氏春秋·本味篇》:“味之美者,灌水之魚,名曰鰩?!?/br> [4]《說文解字》:“此云仁獸。用公羊說。以其角端戴rou。不履生蟲。不折生艸也?!?/br> [5]《素問·六節藏象論》:“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br> [6]《靈樞·本神》:“可以任物謂之心,心有所憶謂之意,意有所存謂之志,因志存變謂之思,因思遠慕謂之慮,因慮處物謂之智?!?/br> 不知道怎么回事,就一個月過去了[捂臉] 第154章 番外·城隍 珍娘的眉峰深深蹙起。 她本以為法海是初出茅廬不知天高地厚,但……有妖族死在他手上,她為何從未聽聞? 珍娘想到了妖皇宮中來來去去的大小妖族。妖族秩序重定,師父諸事不管,而她到底名不正言不順,是以很多事情,都尚還未理出條陳。 但是無論如何,也不該到有十數妖族亡于外人之手,而無妖知曉的地步。 “……汝安敢屠妖?” 真氣縈繞,袖袍翻飛,珍娘隱而不發的怒氣令吃得津津有味的撲天鷹都忍不住分出了眼神,而后同樣也看到了法海身上已能見出殷紅的血煞。 不比珍娘其實一直被師父、師祖護得好好的,撲天鷹倒不是第一次見到法海這類人。但新天條是他家主人苦心孤詣數千年的努力成果,而妖族則是他交好的朋友,無論如何,他都不會選擇對此袖手旁觀。 撲天鷹放下筷子,給了閬風一個眼神,讓他看著點珍娘這位因果牽連深厚的救命恩人,然后便走到了珍娘身側,為她壓陣。 法海見許宣被幾妖死死盯著,心下暗自忖度今日之事恐不能善了。 不過他只是心有顧忌,卻也并非全無把握。更何況法海降妖伏魔多年,從不縱虎歸山,事已至此也就不再瞻前顧后,而是當機立斷地將缽盂拋出,懸于許宣頭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