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書迷正在閱讀:[綜恐同人] 人生處處是怪談、每天都能遇見變態(NP)、如鯨向海、如風、神秘老公霸道寵:老婆,太惹火、[綜] 專業奶爸執照、[綜漫] 馬甲全員be后我被迫吊唁自己、[HP同人] 厄運追逐、她唇之下、[綜漫] 劇本組酒廠打工日記
在天庭的這十幾天,楊嬋選擇了和媧皇宮護法碧云住在一起。她們畢竟有同門情誼在,有碧云照拂,自然沒有什么神仙不長眼力見地來找楊嬋母子他們麻煩。 而除了嫦娥在那日后來楊嬋處坐了坐,講述了當日沉香離開昆侖山腳下后天庭上下發生的所有事,換來楊嬋良久的沉默以外,沉香也算是得到了自那日他誤殺秦官保后,難得的安靜清閑。 他本沒有那么老實聽話的,甚至于,對于嫦娥姨母提出的二郎神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他們母子也是半信半疑。 但當他聽到母親向媧皇宮護法告罪,言明失落女媧娘娘親賜的寶蓮燈及損毀寶蓮燈燈芯一事,卻換來媧皇宮護法物歸原主、物盡其用的說法后,他也只能在母親了然溫柔的眼神中懨了下去。 什么叫寶蓮燈本是數千年前女媧娘娘贈予某人護身,助他從天兵天將的追殺中脫身的法寶。只是某人后來說寶蓮燈在他手中,恐有累女媧娘娘清名,執意將之還回了媧皇宮,女媧娘娘才選擇了將寶蓮燈交給他母親,算是輾轉送給某人? 什么叫寶蓮燈燈芯內蘊萬年法力,某人與小玉的母親有舊,愿意送給小狐貍就送了,就跟某人仗著和太上老君的關系,任他吃空了兜率宮這些年所煉的仙丹一樣? 事實擺在眼前,這么長時間心中懷有的怨恨憤怒一朝落空,再怎么直愣沖動的孩子,也該能夠冷靜下來清醒地去想一想了。 而在見到新天條出世,就直覺自己惹了大麻煩,不敢回東海龍宮自投羅網,于是厚著臉皮和沉香擠在一起暫時在天庭住下的敖春在理清楚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后,更是不敢回家,也不知道該怎么勸自家好兄弟想開一點的好。 畢竟,自己最多算是順帶被坑的。被自己的親舅舅一路忽悠瘸了的,可還得是沉香啊……尚不知曉自己是被親爹賣了的敖春如此想到。 至于小玉? 早在沉香救母走到后半程時,她便已然不知所蹤。沉香和敖春本疑心她為二郎神所害,甚至幾次為此質問于他。只是現在看來,怕是被她姥姥聯合二郎神一起強行帶回家了吧。 還沒有反應過來媧皇宮護法說的是小玉她母親而非姥姥的沉香和敖春此時依然陷在狐貍姥姥的謊言中,并不知道沉香已經有幸見過了心上人的母親并且不幸地留下了極不靠譜的印象。不過,他們倒是還有幾分自知之明,看出了小玉姥姥一點兒也不贊成小玉同沉香在一起。 雖然看著沉香這些日子悶悶的,明顯受到了巨大打擊,但是若是兒子能夠因此再成長一些,楊嬋還是會覺得很欣慰的。 畢竟是自己生下來的兒子,總不能再塞回去重新懷一遍。 只是,當沉香在沉默了好幾天以后,突然跑過來問她為什么聽到嫦娥姨母這么說卻并不吃驚,為什么舅舅死了她并不難過的時候,楊嬋還是決定反思一下自己。照理說劉璽的智商、情商和臉也還算是都在線的,那這個傻兒子到底遺傳的是誰?難道是隔代遺傳了自己那個人渣父親?這孩子怎么都不知道挑好的長呢? 不過,無論楊嬋是如何糾結遺傳學難題,也無論沉香是怎么陷入了如果舅舅是個好人,那么自己的母親是不是表現得太過冷漠無情了這類動搖三觀的困惑中,以三垣在楊戩培養下鍛煉出來的效率,尤其是紫薇星君和文曲星君前后腳歷劫歸來,重新歸位,天庭時間十幾日后,新天條終于被整理成冊,而萬眾矚目的一次大朝會也在無數人的各懷心思中拉開了帷幕。 第138章 “陛下?!?/br> 新天條的輝光時至今日還在九重天上不斷散射,標志著舊日的秩序尚未倒下,新生的天條還未能徹底取舊天條而代之。 天庭眾神們于凌霄寶殿分列而立,同僚間互相打量,彼此使著眼色。但最前頭少了那位黑袍銀甲的司法天神頂著,誰都不敢貿然開口。最后在昊天頗具威壓的眼神下站出來的,到底還得是太上老君。 “有賴諸仙鼎力相助,如今新天條已整理完畢,還請陛下閱覽?!?/br> “哦?”昊天在所有人的注視下接過由三垣之首的紫微星君遞交、天兵轉呈的新天條,隨意翻了翻?!耙佬蔷?,新天條可是民心所向、眾望所歸???” 昊天若有意指的眼神在沉香他們站的地方晃了一圈。 與有神職在身,在凌霄寶殿上各有所屬位置的神仙們不同,無論是曾經身為地仙,無需上朝的華岳三圣母楊嬋,還是媧皇宮護法碧云、佛門觀音菩薩,以及以沉香、敖春為代表的反天眾,他們在天庭的大朝會上,可沒有應有的位置。 不過,碧云和觀音身份貴重,要見證新天條一事。有他們兩個站在前面,玉帝也就沒有對楊嬋他們的出現再提什么反對意見。 不然,哪怕此次朝會要商議楊嬋思凡一事的后續處理,玉帝也可以要求他們在殿外候著,而不是抓耳撓腮地站在凌霄寶殿上礙他的眼。 紫微星君和文曲星君搭檔多年,又剛在人間做了一世君臣,自有其默契。聽到玉帝的問話,文曲星君上前一步,沉聲答道:“舊天條維護三界安寧數千年,自有其可取之處。我等梳理新天條,并將之與舊天條一一對照,可見其只是在舊天條的基礎上加以修訂完善,進一步規范天庭諸神權責,補全舊天條所缺失的法定罪刑,使日后天條執行之時,有法可依,而不以人心擅斷。余者,更補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