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書迷正在閱讀:[綜恐同人] 人生處處是怪談、每天都能遇見變態(NP)、如鯨向海、如風、神秘老公霸道寵:老婆,太惹火、[綜] 專業奶爸執照、[綜漫] 馬甲全員be后我被迫吊唁自己、[HP同人] 厄運追逐、她唇之下、[綜漫] 劇本組酒廠打工日記
玉帝顯然是要讓那陽間人王來地府走一遭,他們揣度上意,不敢違逆。但地府如今另有他主,律法森嚴,便是他們這些一殿閻王,也不能肆意妄為,擅自引生魂入地府。 左也為難,右也為難,倒不如把問題拋回給大佬們,由得他們博弈出個結果再說。 “如此也好?!?/br> “當是如此?!?/br> 閻王們紛紛點頭稱是,至于為了禮數周全應該親自前去拜謁……想到前些年那些痛苦的時光……還是免了吧,免了好,反正那位圣人也看不上他們這點虛禮。 “便請崔判官走上一遭?!?/br> “有理,有理?!?/br> “崔判官公直廉介、為官清正,最適合不過了?!?/br> “快快宣崔判官上殿!” 卻說這十殿閻王們口中的崔判官,正是那大唐長子縣令崔玨。 他生而有異,能夠晝為縣令斷陽間,夜為判官理地府。 因為曾經親眼見過隋末百姓流離的災苦景象,如今得見大唐盛世,自是對太宗皇帝頗為忠心。 此時得十殿閻王之命,要他去求問陰君圣人,是否需應涇河龍王請求,勾唐皇魂魄下陰,他心中也頗有幾番憂慮,不知圣人如何做想,只盼能夠免去人皇這一遭劫難。 開陰路直往驪山,不料到了驪山,崔玨連圣人宮闕都還未瞧見,就遇上了一位威儀不凡的文士。 “崔判官請留步?!?/br> “敢問閣下是……” “陛下有旨,涇河龍王生死,均乃玉帝決斷,與人間帝王何干?若龍王違逆玉帝敕旨,擅改行雨時辰,克扣點數一事有冤,則自去天庭伸張。無冤,則閻君還不將其送入輪藏?!” 語到最后,已是厲聲。崔判官甚至隱隱可以聽到其背后方向傳來的兵戈cao演之音。 電光火石間,崔玨已明白了眼前之人的身份。 既然圣人意旨與他所盼相同,崔玨便也不再多加逗留,只沖著驪山方向深深一禮,然后就回地府復命去了。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 縱使他是隋唐之臣,但仍禮敬這位千古一帝。 始皇出世,李斯相之。 既是代陛下傳達旨意,想來面前這位,就是大秦的李斯李相國了。 崔玨有些扼腕。 他其實生的晚了,沒能夠親眼見證大秦的名臣賢將是如何以雷霆手段來整治地府的。但他當日肯受閻王夢中邀請,夜間于地府任判官一職,卻正是因為見識到了地府律法森嚴、井然有序的風致。 秦律嚴苛,由此而衍生出的地府律法自然也是嚴明巍然、不容徇私。 然而,見到了地府功德簿上辨真偽,輪回道前懲善惡,回到人間,為官一方之時,他才能夠始終堅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惡人終會得到懲罰,而好人所行之善事,終究有人記得,不會輕易被辜負。 且不提十殿閻王是如何拿著崔玨崔判官帶回的意旨依律送了那涇河龍王轉生。驪山之中,秦皇宮闕,正是昔年嬴政本欲興土木倚咸陽宮而建,卻因知曉了所余時日不足以待其完工而最后擱置了的阿房宮。 阿,近也,以其去咸陽近,且號阿房。 當日規劃這座朝宮時,并未取名,只因其鄰近咸陽,暫時以“阿房”稱之。如今一朝登圣,照著當年規劃的圖紙一念之間于驪山起宮闕,但有資格為它命名的人卻沒有了那個心思。 咸陽宮已被西楚霸王項羽的一把火夷為廢墟,阿房宮中處處有著咸陽宮的影子,卻到底不是舊時宮闕。 留在嬴政身邊的老秦人不敢過問太多。大秦二世而亡,終究是他們的遺恨,那對于為了一統六國、秦歷千秋付出了那么多心血努力的陛下呢? 但此時坐在嬴政對面的東華卻明白嬴政的想法。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過去的事已成定局,嬴政不是沉湎于過往的那種人。阿房宮本就是他為自己規劃的新朝宮,而咸陽宮已成為了過去,一切……只是如此而已。 “此計不成,西方和天庭總會有別的手段?!?/br> 嬴政不置可否。 他其實不在乎那個大唐皇帝最后會不會點頭,允許佛法東渡。當年春秋之時,百家爭鳴,諸子顯學各有所長。秦國所謂的尊奉法家,也不過是利用法家的種種學說手段來實現大一統的偉業而已。 只要皇權始終凌駕于各派之上,縱使佛法傳入東土,也不過是成為統治者可以利用的又一種工具罷了。 但是,無論昊天想要做什么,地府的秩序和凡人的命運,都不再是他應該擺上棋盤的東西。 自他以圣人之尊應下陰君名號,生死簿與功德簿兩物便已不再是隨便什么人來都可以篡改的靈寶。大唐皇帝本就還有十年陽壽,又何必誘人徇私舞弊,擅添壽數? 第35章 東華對嬴政這樣的態度,也有所預料。事實上,此番嬴政仍愿意見他一面,他已經是頗為驚訝了。 無論他們事后做了多少補救,又付出了多大代價,對于嬴政來說,他們都是毀掉了他一生心血的罪魁禍首之一。 他此來,也不過是在賭嬴政對他的長子扶蘇,多少還懷有幾分慈父之心。 “你身邊那人呢?” 嬴政突然開口,令東華也是一怔,隨后便舒緩了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