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頁
書迷正在閱讀:萌娃的超級奶爸、女主不想死[快穿]、[快穿]愛財如命、NBA之神級球王、帥哥太多我要飄了[快穿]、我做判官那些年[快穿]、至愛功勛、快穿之我的任務對象總有奇怪的癖好、最強棄少、驚叫樂園[無限]
潘仁美被押入監牢,等待秋后處斬。潘家家產抄沒充公,子弟三代不得入朝為官。 將燕云十六州的事情和邊關防守將領安排處置完畢之后,謝鯤就帶兵將趙光義的靈柩送回東京。 謝鯤和楚天舒人雖然不在東京,但是楚家商隊卻不停地將東京城中的消息傳到他們手中,讓他們對東京局勢了然于胸。 趙光義有三個兒子,長子趙元佐聰明機警,原本是一個很不錯的儲君人選??墒撬驗榭吹节w光義對趙廷美及其他宗室的手段,精神受了刺激,放火點燃宮室,被趙光義廢為庶人,失去了儲君資格。 次子趙元佑和三子趙元侃,誰更適合做太子,趙光義還沒有選好,所以一直沒有提到立儲之事。誰知道這次趙光義帶兵北伐,竟然在軍前宣布,將太祖嫡孫、魏王嫡子趙鯤立為儲君。 趙鯤,從哪里來的一個趙鯤? 太祖一系心中欣喜,而趙光義兩子卻很不甘心。 不管他們怎么暗中串聯、四處籌謀,謝鯤扶靈回京的日子都到來了。 作者有話要說: 雙11了,把想買的東西加到購物車里 明天就讓老公給清了—— 他跟我保證, 絕對能都給我刪光…… 第118章 楊家將終章 大軍來到東京城外的那天下著毛毛細雨。不管對先帝和這位突兀冒出來的太子有什么想法, 所有的大臣都出了城門, 迎候先帝的靈柩, 拜見太子殿下。 趙光義的兩個兒子,各自有各自的打算。他們手中也有一些自己的勢力, 但是趙光義此人陰刻多疑, 他的兩個兒子都不敢過度發展自己的力量, 以至于到了現在,他們策劃月余, 在京郊的大軍面前, 根本就沒有什么用處。 趙元佑想過關閉城門, 拒不承認這個偽太子。但是偽太子手中有趙光義的靈柩, 他敢這么做就是大不孝,要被千夫所指。 更何況朝中重臣并沒有幾個站在他這邊。曹彬的家人和楊家佘太君等人, 都是浩浩蕩蕩出城門迎接哭靈, 守衛東京的禁衛軍是趙光義的心腹,沒有趙光義的命令誰也調不動。 所以到了最后, 趙元佑和趙元侃兄弟二人也只能接受現實,全身孝服出城迎接。 在文武群臣面前,身材高大的太子殿下面容悲戚,腰間系著白色的麻布, 冷肅而威嚴。在他身后, 盔上系著白纓的精銳部隊在細雨中靜立不動,猶如一群群雕像。 在無聲無息之中,那些曾經的不甘和蠢蠢欲動, 全都化作了泡影。而那些小范圍內的sao動,在不知不覺中就已經被粉碎扼殺。 趙光義的靈柩進了東京城,送到皇宮之中停放,按照規矩由禮部官員負責主持。 入夜之后,皇宮起了一波小小的動亂,可是根本用不著禁軍動手,伴隨在太子殿下身邊的小楚官人,就已經輕松地將其鎮壓平息。 在趙光義的靈柩之前,楚天舒拿出了輔助系統出品的太/祖遺詔,與和太宗親口在兩軍陣前的宣言正好吻合。曹彬和楊業就是人證。 楚天舒的陳述,在眾人心中完美無缺地勾勒出了一個太/祖嫡孫從小努力學文習武,在太宗的默許和保護之下茁壯成長,成年后親自趕赴邊境殺敵立功的高大形象。在這個故事中,趙光義是慈祥而睿智的長者,謝鯤是天賦過人、英明神武的天定儲君。 趙光義一直記得自己對太/祖的承諾,所以從來沒有想過將自己的兒子立為太子,而是努力培養太/祖嫡孫;而太/祖嫡孫也沒有辜負趙光義的期待,成功地成長為一個優秀的儲君,更是在北伐之中立了大功。于是在兩軍陣前,趙光義揭開了隱藏多年的承諾,將這個令他滿意的繼承人推到了天下人面前。 你信不信?反正大家都露出了相信和崇敬的表情,紛紛稱贊先帝和新君之間的深厚情誼,說這是能夠流傳千古的佳話。至于為什么明明是男子,趙光義卻要封其為“瓊華郡主”,楚天舒說是為了掩人耳目,大家也都紛紛點頭表示相信。 小小的過招一番,便被徹底打敗。趙光義的兩位皇子已經清楚的認識到了形勢的改變,只能跪在趙光義的靈前,垂頭喪氣地聽著文武群臣山呼萬歲,將這個突然出現的太/祖嫡孫,送上了皇帝的寶座。 大勢已去,不必再做無用的掙扎。 對于繼位為帝所有的流程,謝鯤并不陌生。提拔心腹,榮養老臣,平衡朝政。改年號,定國策,處理政事,握緊軍權。一切如同行云流水,絲毫不見初為人君的生澀。仿佛他天生就應當執掌天下,指點江山。 和趙光義一登基就迫不及待地將當年年號改為太平興國不同,謝鯤態度從容,按照歷史慣例,次年再改年號為元統。 趙光義的葬禮已經全權交由禮部處理,謝鯤照例上朝,在一次次的大朝會上,以其胸襟氣度,眼見卓識,征服了所有心中存有疑慮的臣下。 對于約束武將,避免唐末悲劇重演,謝鯤是支持的。但是矯枉過正到重武輕文,以從軍習武為恥的程度,他卻絕不允許。沒有鋼鐵長城,中原王朝必將淪為游牧民族砧板上的魚rou! 科舉制度要大規模地推行,軍隊管理也要制度化。謝鯤親自創辦了宋國皇家軍校,將培養軍事人才的權利收歸皇帝手中。日后軍隊中的軍官,都是經過軍校培訓、忠于皇帝的軍校畢業生,軍隊再也不會成為某個將領世家的私人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