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頁
書迷正在閱讀:情敵總在撩撥我[快穿]、不婚(NP)、海上星、狐貍在上他在下、七夜激情、無劇本翻車指南(h)、今晚不想睡、直不起腰(H)、鉆石兒媳、我的透視人生
她們石家雖然祖上都是滿人,但是因為姓氏被劃為漢軍旗,所以祖父和父親包括幾個哥哥接觸漢學不少,是以家中覺羅氏非常注重培養女兒漢學,真珠才剛開始留頭就請了名師教導漢學,滿文蒙語也專門學著,除了不學武學,其余的都和哥哥們一般。 不僅如此,覺羅氏知道滿洲選秀最看重的除了德行之外還有女紅,已經在杭州請了名師,除了幾個節日還有自己的生日她都不能休息,所以真珠今日能休息一天,實在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女兒乖巧懂事,自然是覺羅氏的驕傲,她的祖父曾經是親王爵位,若非意外,原本她也應該是郡主爵位,哪像現在也不過就是個郡君罷了,還是沒有正式冊封的,旁人看到她也不過是叫一聲石夫人,這讓她如何甘心。 所以她把希望寄托在女兒身上,希望女兒能比她過的更好,滿洲的姑娘在家里那是非常有話語權的,原因也是因為選秀。 太子什么的她不敢想,但是親王福晉也不是不成,覺羅氏看了女兒一眼,越發慈祥了,好,你回去吧,晚上額娘讓人燉了你愛喝的鴨子湯給你送過去。rdquo; 真珠這才福了一身出去,她想這樣的生活若是真的七歲的孩子該是多么痛苦,即便是現代的人也沒有學這么多。 出來走了一趟,她心情也好了不少,回去寫完大字這才睡下。 次日,再去請安的時候,又瞄到了一位新面孔,覺羅氏不在意的跟她介紹:這是宋姨娘。rdquo; 她這么一說真珠就明白了,覺羅氏不方便,自然要新人伺候,偏偏有位姨娘得病死了,所以又安排了一位,真珠暗地里撇撇嘴,若是沒有命運的安排,她倒是還真的不想嫁給太子,和許多人分自己的丈夫。 但那是不可能的,這但凡家里有權有勢的,誰都有幾個小妾通房,而且普遍疼妾的多。似石家這樣尊重正妻的,已經算是很好了。 宋姨娘好。rdquo;真珠倒是不仇視她們,說到底,這個制度就是這樣,再者覺羅氏安排的,宋氏也不敢不從。 宋氏是杭州一個秀才的姑娘,生的也清秀可人,略對她回了一禮。 請完安后,真珠從覺羅氏這里出來,碰到王大福家的,王大娘忙跪下請安,真珠喊她起來:王大娘,您不是回京城了嗎?怎么這樣快就回來了。rdquo; 王大福家的便道:原本是指望著在京里多置辦些物事回來,但是老太爺說圣駕南巡,怕家里忙不過來,所以讓我們都回來了。rdquo; 第188章 清穿太子妃(2) 原來如此, 真珠點了點頭:想必你要去我額娘那里,我就不打擾你了。 圣駕南巡, 也不知道她的阿瑪這次會不會有造化, 她嘆了口氣,又去書房讀書了,教導她的是錢江名師譚袖章,是個五十歲的老夫子,見真珠過來,讓她遞上自己的字,認真點評了幾句, 開始教導她讀書了。 這譚先生剛開始也只是抱著教這姑娘讀幾本書,認識幾個字罷了,卻沒想到她比男孩子還要用功,寒暑不輟,無論是三伏天還是下大雪,每次讀書寫字從來不耽擱,而且記憶力超群,他才起了興致教, 甚至還比對自家侄子還要用心。 讀了兩個時辰的書, 才用午膳, 菜色是杭州的菜,說來也奇怪,她家里人都喜歡吃京里的菜,還帶著京里的廚子過來的, 但真珠卻更愛吃米飯,不愛吃面食,以至于覺羅氏直接讓杭州的廚子專門跟她做菜。 這里面有的是她的私心,因為她穿越以前就是南方人,南方人的主食是以米飯為主,面條一般都是早上吃,這是其一,更重要的是吃面條容易發胖,她親身體驗,所以更不敢多吃面食,也就偶爾陪覺羅氏的時候吃點餑餑什么的。 齊格端了一小炕桌過來,真珠坐下來慢慢吃,吃完,恭嬤嬤喊她午休去,這恭嬤嬤是滿洲老姓那拉家的,但是滿洲人叫名字不叫姓名,她原名叫恭娜雅,年紀又在這兒,大伙兒都叫她恭嬤嬤。 睡了一個時辰,真珠起床看了會書,說是繡娘過來了,她只好認命的起來做女紅。 在她枯燥的日復一日的生活中,很快迎來了圣駕南巡,此時其母覺羅氏已經生了弟弟觀音保了,石文炳擢升為漢軍正白旗都統的消息傳來之后,真珠的生活就發生了改變,尤其是從覺羅氏怎么也掩不住的笑臉中,真珠知道她很快就要回京了。 來杭州的時候她六歲,大概也記得許多事情了,但覺羅氏仍舊不放心,百忙中還是抽空跟她說家族關系。其實石家人口很簡單,真珠祖父華善,平三藩的時候原本是定南將軍,又授安南將軍,但因為永興一事,解了將軍印,原應該論罪的,但是康熙寬大處理了,雖然沒有定罪,但是現在也是賦閑在家。 華善前后娶了兩任妻子,原配是石文炳之母,豫親王多鐸第三女郡主,但是生下石文炳之后就過身了,于是又續弦了肅親王豪格第五女也是郡主,這位郡主沒有生過孩子,于是把真珠庶出的叔叔石文焯抱在膝下養著,相比于石文炳,更疼石文綽罷了。這關系就有些微妙了,還好石文焯是個拎得清的,和兄嫂感情都很好。 石文焯剛剛娶妻,新妻子具體是個什么脾性,覺羅氏不清楚,但不希望是個難相處的。 除開石文焯之外,就是真珠的倆個哥哥了,這倒沒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