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頁
書迷正在閱讀:原女主(快穿)、情敵總在撩撥我[快穿]、不婚(NP)、海上星、狐貍在上他在下、七夜激情、無劇本翻車指南(h)、今晚不想睡、直不起腰(H)、鉆石兒媳
她將明稷迎進屋,鉤戈殿里的地龍早燒得暖洋洋的了,明稷脫下斗篷和揣手,跟著麗姬進了里殿。 因著主子懷孕,鉤戈殿的內殿換了一遍裝潢,所有尖銳的東西被收起來,連桌椅邊角都包了柔軟的皮子,明稷環顧一周,坐在沿窗的炕邊,摸著炕上用來當坐墊的虎皮說:一整塊的虎皮啊,這可是少見的好東西。rdquo; 麗姬揮退了伺候的人,只留下浮萍和有貌在隔斷外,說:我這里的東西哪里叫好,現在宮里最叫人艷羨的地方應該是香宜殿!rdquo; 明稷安撫了麗姬兩句,后者擺擺手說:我不妨事,倒是你,怎么看著心事重重的?rdquo; 麗姬搶先開了這個頭,明稷也就不藏著掖著了,她說:昨天姍寶林落水,把孩子跌沒了,宓家姑娘說是秀兒推的,不瞞姑母,這事愁得我一晚上都睡不著。rdquo; 年宴上人頭攢雜,麗姬怕沖撞到孩子早早就退席了,也就沒經歷昨天的那幕險情。 麗姬沒有回答明稷,反而提起了另一件事:我聽說前些日子老太君帶著秀兒去見你,提了公子沉擇夫人的事。rdquo; 是有這么回事。rdquo;明稷應道:老太君的意思是在擇選名單里加上秀兒的名字,我給拒了。rdquo; 麗姬嘲了一聲,說:稷兒做得對,我們家本來同公子沉那邊就不應該有什么關系,也不知明秀是鬼迷了心還是怎么。rdquo; 公子沉喜歡宓糖,早向王后表過心意,也向國公府求娶了,但是糖姑娘自己不愿嫁,王后才開了擇選mdash;mdash;無論有沒有這場擇選,秀兒都是沒有希望的。rdquo; 明稷輕輕放下茶碗,說:公子沉求娶宓糖這事將軍府里知情嗎?rdquo; 她聯想到那天在宮宴上幾家女郎還原的事發時的站位,心里突然有了一個怪異的猜測:若是李明秀知道公子沉求娶宓糖,依她的性子,那她要推的很可能不是姜三,而是當時就在她身旁的宓糖??! 麗姬略略沉吟了一會,道:稷兒的猜測也不無可能,只是hellip;hellip;當時姍寶林身邊圍著那么多人,秀兒哪能一下把人擠下水?rdquo; 她揮手招來浮萍,問:王后這次撥去東宮伺候姍寶林的,都是些什么人吶?rdquo; 浮萍略一思索,道:倒也不是什么特別的人物mdash;mdash;幾個從宓家陪嫁來的心腹罷了。rdquo; 麗姬嗤笑道:說起來稷兒可能不信,依著我對中宮那位的了解,她若是看不慣姜三肚里那個孩子,叫人害了去完全有可能的,再說了姍寶林是東宮的侍妾,這hellip;hellip;rdquo; 麗姬說到一半忽然停了下來,慢慢看向侄女:對啊hellip;hellip;rdquo; 王后看咱們不順眼又不是一天兩天了。rdquo; 她做這事不稀奇啊,栽贓、嫁禍,可是慣用的看家本事呢。rdquo; 明稷低頭淺笑:姑母說得這些我也想到了。rdquo;她又飲了一口茶:我想了個應對之策,但還得姑母幫我一把。rdquo; . 清早,整個楚王宮剛剛蘇醒,到處都沉浸在新年的喜悅中,而宓糖已經跪在中宮大殿里整整半個時辰了。 她不敢抬頭,雙腿脹痛無比也不敢動彈,從王后的位置看過去,能看見她線條漂亮又纖細的肩膀,是一個合格的、宓家教養出來的女子。 小宓氏手里的毛筆蘸了蘸墨水:起來罷,跪夠久了。rdquo; 糖兒不敢。rdquo; 你有什么不敢的。rdquo;飽蘸墨汁的毛筆在上好的澄心堂紙上一橫、一勾,王后站直身子,看著展幅的書法。 王后的語氣不算重,但是話里卻仿佛帶著刀子,宓糖跪著不敢動:是糖兒自作主張,在橋上逼急了李明秀,她想將糖兒推下橋,卻不小心把姍寶林擠下去了,害姍寶林跌了孩子。rdquo; 是糖兒的錯,糖兒知錯了!rdquo; 慎刑司的人動作飛快,大年初一清早就出了調查結果,宓糖心里惶恐,一點都不敢耽誤,天一亮就托家中老祖宗套了馬車帶她進宮,到這個點為止,她已經跪在中宮里半個時辰了。 王后嘴里說著不責怪,不還是讓她跪了半個時辰,可見不是真心話。 逼急?rdquo;王后越看越不滿意,揉爛了一張宣紙,重新提筆:因為什么事???rdquo; 宓糖微微壓著頭,喉頭滾動:是因為,公子沉hellip;hellip;可那也是因為李家姑娘先出言不遜的!rdquo;她生怕王后不信,語氣焦急:姑母明鑒,糖兒句句實話!rdquo; 糖兒,本宮玩手段的時候,你還在沁園里被奶嬤嬤帶著玩呢。rdquo;王后終于抬起頭看她,語氣也威嚴了一半:說實話!rdquo; 宓糖嚇得一驚,連忙說:姑母hellip;hellip;rdquo; 你與李明秀爭執是不假,當時姍寶林好好走在你倆前面,左右都是宮女嬤嬤,得多大的力氣才將她擠下橋去?rdquo; 宓糖低著頭,眼睛卻驚慌地亂轉,王后冷酷的聲音在頭頂響起:姍寶林身邊伺候的宮女嬤嬤全是從中宮撥去的,再仔細問問就會發現,基本全是宓家出去的。rdquo; 元后大宓氏在的時候,整個中宮都是她的心腹,等小宓氏入宮的時候,發現這些堂姐留下來的人并不如想像中的聽話,所以當時從宓家抽調了許多丫鬟婆子充入中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