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頁
大娘,我要找不到人,還是會回來的,你就在家把身子骨養好,讓李大哥找一個媳婦,給您生個大胖孫子。rdquo; 她知道李氏最大的心愿就是這個,所以這話也最好聽。 李氏樂了咱們這個小夏子,就會撿好聽的說。rdquo; 行了,聽著路途挺遠,我這幾天就幫你多烙幾張咸餅,好讓你帶在路上吃。rdquo; 三人都笑了笑,葉之秋幫大娘把晚飯做好,吃了飯,李大海就去了縣衙。 一夜無話hellip;hellip; 第二天葉之秋開始按著清單采辦物件。 先把大宗物件買好,油布、棉被、草席、水壺、大竹筐,又到打鐵鋪定了一把刀,一把匕首。 她首先到糧油店買了50斤細面,還有各類菜干、又5斤鹽、5斤蔗糖。 面疙瘩容易做,葉之秋就選了這個作為主糧。 另外又買了核桃,花生、大米、山藥、紅棗、桂圓、蔗糖若干。 把這些拿回去后,她把大米,山藥,花生,和核桃炒好,然后用石磨磨成粉,到時候隨便煮煮加點蔗糖就可以,即可以飽腹、營養也全面,桂圓和紅棗就當零嘴吃。 最后要大娘在2套內衣里縫了幾個口袋。 她要把戶籍、路引,砒霜,還有銀票都用油紙包好,隨身攜帶。 在等待李大海送戶籍和路引的時間里,她跑遍了南城的藥店,葉之秋想找的曼陀羅,一直都沒有找到,倒是找到了石楠花。 她把南城里的石楠花都買了,大約有個四五斤,用藥碾子碾成粉,用油布包好放在筐子最下面。 這些行當加上原來從邊城帶出來的一些東西,把一匹黑馬裝的滿滿當當。 臨別時,葉之秋勸大娘對自己好點,把自己的身體養好,只有身體好了,才能看到李大哥娶妻生子不是,看神態,李氏應該把話聽進去了,葉之秋就放心了。 告別大娘后,她牽著馬就來到玉鼎街,商隊的貨還沒有裝好,她在客棧住了兩天才等到商隊出發。 按照霍剛霍掌柜的說法,從南城到酈城,只要中途不耽擱,基本一個半月能到,葉之秋算著時間,估計到蘇莊只怕到了初夏了。 沒有找到曼陀羅,蘇莊里的4個人自己能殺得了? 只怕還是得從長計議。 葉之秋找的這個商隊人挺多,只怕將近有一千人,有大部分人是出城后加進來的,這些人在路上排成一條長龍,她走在后面都看不到前面。 負責安全的劍士都騎著馬,商隊里還有一些也是隨行的,都有馬車。 拉貨物的有驢,有馬,還有牛。 大部分人都是步行,葉之秋也是這段時間身體養好了,要不然走一天還真受不了的。 她感覺到餓就往口里塞一個紅棗或者桂圓。 每次葉之秋都先不嚼,先含著,含久了,金津玉液就出來了,合著這些大補元氣的液體再把它們嚼碎,這樣既不會滋膩脾胃,又能發揮它們補血的最佳功效。 商隊人數雖然眾多,但是井然有序,到了傍晚時分,小白告訴她這只商隊今天走了將近有30里路。 葉之秋不禁莞爾,自己現在真是長進了,原來在自己的世界,一天之中從來沒有走過這么遠的路,果然人是被逼出來的。 她望了一眼車隊,前面的速度已經放緩,估計要到休息的時候了。 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 第22章 22護衛甲、乙 葉之秋牽著馬找了個地方,攏了點柴火,用石塊搭了一個簡易的小灶。 她把罐子架在上面,從水壺里倒了點水,先抓了一點點菜干和咸rou丟到水里,煮開后又燜了一會,最后用碗調了一點面糊,下到湯里,就成了面疙瘩。 周圍人聲不斷,到處吵吵鬧鬧。 商隊一天就早晚兩頓飯,中午會休息一會,都是吃的干糧,葉之秋中午休息時,就是啃的大娘烙的咸餅,她烙餅的時候怕壞,鹽放的足,吃起來忒咸。 看到罐子直冒白氣,她揭開蓋子,用筷子夾了點菜干嘗了嘗,太硬了,煮不爛的感覺,葉之秋先把面疙瘩和咸rou撈出來,余下的繼續放罐子里煮著。 一陣風吹過來,帶來的都是食物的味道。 葉之秋一邊吃一邊在心里問小白小白,查清楚了嗎?出城后加入商隊的都是些什么人?rdquo; 老板,我今天聽了一天的消息,篩選出來有用的信息不多。rdquo; 無妨,你說來聽聽。rdquo;葉之秋喝了口湯,味道并不好,并且好像忘記放鹽了。 霍掌柜的商隊本身只有三百多人,其余的人大部分是南城的世家,小部分是邊城逃出來的人。rdquo; 葉之秋挑眉南城的世家?rdquo; 是的老板,他們聽到邊城的事情后,都很害怕,有一家更是全族人都遷徙了,馬車上有一只老鷹的就是那個家族。rdquo; 葉之秋這個家族倒是有些遠見,做事有魄力。rdquo; 要知道,故土難離,這個家族的大本營在南城,說放棄就放棄,除了這個家族的家主的影響力,這個家族的族人也很團結。 葉之秋心里有些難過,不管蠻人會不會攻打南城,但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也不知道大娘和李大哥他們以后會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