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頁
書迷正在閱讀:快穿之位面商城、(綜同人)在無限游戲里養惡靈、每次轉世總是沒有修仙天賦、[快穿]哥們,哭一發?、女配不炮灰[快穿]、快穿之還愿司、讓他嬌(穿書)、原女主(快穿)、情敵總在撩撥我[快穿]、不婚(NP)
怪不得會的這么多,原本她還想著宋城就算是帶著大筆的銀子投靠小寧王,自身卻一無名氣,二無功名,這些年也沒正經學過詩書經義,就算會幾下拳腳,也還比不上個正經拳師,怕是也不能得什么重用,卻沒想到靠著這些雜學,還能入得寧王青眼? 是了,小寧王看著才十七八歲,還是少年心性,喜歡這些花巧東西也不奇怪。 福兒,哦不,是城兒,這個名字倒更像是小郎君的,以后就這么叫!如今看到你能有出頭的一日,我真是hellip;hellip;rdquo; 鄭氏說著突然又想起,城兒,這都快一年了,你就沒在這邊尋個姑娘?rdquo; 宋城的目光連閃,迅速游移,哈哈哈,母親說笑了,我才在殿下帳下做事不到一年,還沒立什么功勞呢,哪里就好琢磨個人的小事?等將來事業有成再提不遲,反正我也才十七歲啊。rdquo; 鄭氏略有點失望,卻也沒多說。 心想等她到了寧城,自然可以替兒子相看cao持。 話說這兒子吧,就是不讓父母省心,不讓談情說愛的時候吧,非得談,這讓談情說愛了,反而又要搞事業了!這年頭當娘的可真難! 鄭氏是坐著那個奇特又合適的馬車到的寧城。 一路上,是一點罪都沒遭過,樣樣都有人安排得妥妥當當。 等到了寧城,那古樸高大的城墻和箭樓很是讓鄭氏稀奇了一番。 鄭氏心下暗想,到底不過是邊陲小城,跟京城是沒法比的,而且這城墻一看,就是經歷長年征戰的。 等進了寧城,鄭氏暗中觀察,發現城內街道平直齊整,干干凈凈,不管是民居,還是鋪子,都是規規整整的,街上行人穿著,著實不比京城居民差,且大都身材高大,笑容爽朗,街頭巷尾都看不到一個叫花子。 宋城把鄭氏安排在城內的一處小宅子里頭。 這宅子是兩進的院子,小而齊全,宋城之前陪嫁過來的人手基本都安頓這里,為了迎接鄭氏,早就將里外打掃一新,插花焚香。 鄭氏住在正堂里,臥房里擺著不少當初從京城運送過來的嫁妝。 點的香,箱籠鋪陳,也都是她習慣用的那些,下人婆子也是舊人,除了房舍內多了暖炕外,竟是感覺與在京城秋實院沒什么不同。 只有宋城,從小在她眼前長大的兒子,是三五天都難見他一回面兒,成天不是跟著王爺去山里的礦上,就是在城內開的什么廠里頭,整天忙活得不可開交。 偶而回來,就多半會帶著個新奇物事,就似那怪模樣的馬車一般。 比如說一件用鴨絨做成的外袍啊,鴨rou本賤,鴨毛更不值錢,誰能想得到那東西做成的袍子,居然比大毛衣裳還暖和呢?關鍵這東西它便宜而且又輕巧,還能用水洗呢! 再比如那鐵皮盒子里裝的rou,不知道是怎么個做法,撬開就能直接吃,味道還正經不錯hellip;hellip; 還有那種摸起來輕輕軟軟,綿乎乎的手感特別好的厚毛氈子,平時能當薄被子蓋,據說是用羊身上的小絨毛做成的hellip;hellip;也不知都是怎么想到的! 還有一輛三個輪子的車,人坐在上頭,用腳踩輪子,不知道怎么地那輪子就能帶著車子跑起來,壓根不用牛馬騾子,她院里的下人們激動得不行,個個都搶著試,她都好奇地坐在后頭的露天座上試了試,也是新鮮又有趣的。 這般的好日子,天天歡聲笑語,過得她都有些罪惡感,后悔沒力勸老夫人也到寧城來。 倒是宋城他聽她說起,就準備了滿滿一大車的東西,派人想辦法送到老家給老夫人。 寧城離老家太遠,一年最多也就送一回節禮。 她在信里只說一切都好,勸老夫人也來這邊,但老夫人始終沒答應過來寧城。 等到第三年,朝廷幾位皇子爭權亂斗,京城風聲鶴唳,多少世家大族被牽連,毀家破族hellip;hellip; 老家那邊也鬧起了民亂,好幾個縣城被攻占,書信難通。 還是小寧王派了探子,想辦法摸到了老家宋家莊,才打聽到了老夫人的消息。 原來民亂之時,幸好有二房那邊的宋家人,出頭護住了老宅和老夫人,不然只怕后果堪憂,不過老夫人也是年事已高,受了點驚嚇之后就一病不起,纏綿床榻最后撒手西去,還是宋家二房出面料理的后事。 說起來二房的宋家人,就是當初富陽公府慘事之后,最先懷疑的那位宋家老二,這位性情剛烈,不堪質疑,居然氣得一頭撞死,后來他的兒孫們都表示,絕不會染指爵位,遠離京城,回到祖地居住。沒想到到了關鍵時刻,倒是他們不計前嫌,出手相助。 這一支宋家人本就是武將出身,眼瞅著世道大亂,他們一家雖然兒郎不少,家丁眾多,能對付得了小規模的亂匪,卻抵擋不住成百上千的流民hellip;hellip;正巧借著這個機會跟寧王那邊連上了線,干脆就拋家舍業,一大家子人,都秘密地通過海路來到了寧城。 宋城和原歌這一對夫妻,這三年,簡直都忙成了狗,一個是軍備狂魔,一個是工業狂魔。 雖然這個世界發展不了什么高科技,但低科技還是可以發展的。 在現代,開一個廠子,要招工都得有五險一金,法定休假,未來發展啥的,開得比同行少一點,都招不來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