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頁
書迷正在閱讀:快穿之位面商城、(綜同人)在無限游戲里養惡靈、每次轉世總是沒有修仙天賦、[快穿]哥們,哭一發?、女配不炮灰[快穿]、快穿之還愿司、讓他嬌(穿書)、原女主(快穿)、情敵總在撩撥我[快穿]、不婚(NP)
大部分時間都忙得飛起,又是畫圖紙,又是改裝機械的,連新婚夫妻見面的時間都縮短到了只能在夜里hellip;hellip;就那一個晚上,又要聊天,又要談事,還要忙活hellip;hellip;咳,他容易么他! 轉眼冬去春來,又是新的一年。 臨祥縣,宋家莊。 鄭氏捧著一碗湯,奉給坐榻上的婆母羅氏。 母親,您真的不去寧城么?rdquo; 羅氏接過湯喝了一小口,嘆了聲。 我老了,不想去那么遠的地方,我就守著咱們的老宅子,過完這幾年吧。rdquo; 鄭氏的目光閃了閃。 當初兒子說要帶著全部嫁妝投靠小寧王的時候,她其實也是沒報太大的希望。 就算小寧王看在那筆錢的份上,愿意庇護他,可也最多就是個衣食無憂罷了,難道還像當初圣上和老富陽公那樣,將錢袋子交給福兒管? 不過不管怎么樣吧,兒子在邊遠的寧城,起碼是沒有性命之憂,可以光明正大地恢復男兒身份,娶妻生子了。 唯一讓她感到有點憂慮的是,那個肖六娘居然成了寧王側妃! 要知道兒子的正妃是假的,遲早是會過世的,而側妃卻是真的,萬一那個心機女在寧王身邊吹枕頭風給兒子使絆子怎么辦? 再憂慮她也是無能為力,畢竟寧城遠在千里之外,她哪里有那個能耐去管??! 兒子坐上送親隊伍的馬車之后,府里連著辦了兩場婚事。 兩個侄女也順利的嫁了出去。 她就趁機稟告老夫人,要回鄉去住。 也恰在這個時候,朝中有人上表,說起富陽公當年的才干功勞,然而卻因為一場變故弄得府中無男丁,如今三位小娘子都已出嫁,而三位夫人卻是膝下寂寞。 而駙馬宋瑯明明也是富陽公的嫡幼子,只因為避嫌才不爭富陽公爵位,這么多年在朝為官效力,忠信可嘉,可見當初的變故,跟宋瑯并沒什么牽連,因此空置多年的爵位,也該有個說法了。 朝上的大臣們就分成了幾派。 一派主張宋瑯繼承爵位。 另一派說爵位都是父死子繼,兄終弟及也有,但第三任富陽公是宋瑯的侄孫子??! 沒聽說過,這爵位是叔爺爺繼承侄孫子的! 將來寫到了史書上,豈不是要讓后人笑掉大牙? 還有一派則說那不是還有二房呢么,當年二房雖然因為事故弄得元氣大傷,但這都十幾年過去了,就該以大局為重,將二房的子孫過繼給羅老夫人做孫子,這樣不就可以繼承爵位了? 總之,是各有盤算,各有心機,鬧鬧哄哄之后,得出了最終的圣意。 宋瑯之子,算是半過繼給羅氏當兒子,所謂一肩挑兩房。 自然,這爵位就能繼承了。 圣旨一下,守在富陽公府里寡婦人家,還能說什么呢? 本來按理說,宋瑯之子是要每年住在富陽公府里半年的。 但宋瑯的兒子還小啊,需要父母教養,所以在這半年里,宋瑯和公主也是要搬來的。 雖然沒有明說,宋瑯的兒子是富陽公了,那他的親生父母也就是這府里的主人。 至于那三個老寡婦,自然是最好老老實實地混吃等死,一聲不吭。 羅氏婆媳三個當然是受不了這個的,鄭氏本來就打算回老家,跟羅氏一提,羅氏便也要離府回老家,至于王氏,卻是舍不得娘家,而且宋慧也傳出了坐床之喜!王氏也就順理成章地搬到了娘家,好方便照顧女兒和外孫。 羅氏鄭氏這一對婆媳回到老家的老宅,這老宅其實也是富陽公發達了之后修的,算起來并沒多少年頭,房子一直有維護著,住起來雖不如國公府精致,其實也還算安逸。 只是每每想起,最終偌大的國公府,還是被古氏和宋瑯給得了去,這心里就意難平。 開春之后,老宅這邊就來了遠客。 這遠客卻是打從寧城來的。 除了有鄭氏從前的陪房鄭忠之外,還有七八個精壯漢子。 鄭忠帶來了宋城的書信。 書信簡短,只說他在寧城一切都好,只是思念母親和祖母,想要派人將羅氏和鄭氏接到寧城奉養,所以派了鄭忠和幾個人手一起過來。 信里說的自然不能太細,萬一落到了對頭的手里可就不妙。 鄭氏只能抓著鄭忠細問究竟。 鄭忠雖然是陪房,后來又跟著宋城去了寧城,但他是一點也不知道小娘子居然是小公子的。 見鄭氏關切,就盡撿著好聽的說。 什么兩位太妃都很喜歡小娘子啊,什么王爺獨寵王妃,甚至因為王妃身子骨不好陪著去溫泉莊子上養病啦hellip;hellip; 鄭氏起先聽著還挺安心的,可聽到后來更納悶了。 這小寧王是怎么回事? 總不會是有那特殊的愛好吧? 鄭氏這顆心可不就忽悠上下的,恨不得立馬插上翅膀飛到寧城去看個究竟。 她一急,就向老夫人羅氏和盤托出。 說宋福本是個兒子,但她為了保命才謊稱是女兒。 羅氏起先大驚,再三確認,這才抹著眼睛說她做得對。 如果不是這一個謊,說不定宋福早就沒命了! 不管怎么說,他們大房這一脈,是沒有真的絕了后! 羅氏慢慢地把那碗補湯喝光,看著兒媳收拾空碗,她想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