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頁
書迷正在閱讀:渣男都為我傾倒[快穿]、功德商店[快穿]、(快穿)就想好好睡一覺、好男人就是我[快穿]、快穿之軟飯王、快穿之位面商城、(綜同人)在無限游戲里養惡靈、每次轉世總是沒有修仙天賦、[快穿]哥們,哭一發?、女配不炮灰[快穿]
趙路飛:沒錯,土地都掌握在豪門士紳、官僚望族手里,百姓無田可種,只能去做佃戶。但因為李元英橫征暴斂,賦稅奇高,從上往下層層盤剝,到了百姓頭上,不僅辛苦一年顆粒無收,甚至要倒貼進去。如此一來,百姓活不下去了,不反才怪! hellip;hellip; 分封制均田制私有制什么的,劉瑾看不太懂,畢竟他以前就不愛聽太傅講課,對許多典籍經義毫不了解,所以這些內容對他來說很有難度。他看的一知半解,只好拼命記下來,甚至在面板消失后,又默寫出來,再反復背誦下來,然后才把紙張燒掉。 直覺告訴他,這些東西都很重要,必須得記下來,他現在看不懂,不代表以后也看不懂。他現在已經明白自己的處境,不想渾渾噩噩的繼續被人擺布,就只能努力學習那些他以前認為枯燥乏味的功課。 連續幾天,面板上面都在討論土地制度的事,劉瑾到后面竟然神奇的看懂了一些。因為那些人討論的時候會結合史書上記載的案例,十分透徹的去研究。這倒是方便了什么都不懂的劉瑾。 等土地制度研究完,他們又分析起了軍隊方面的內容,認為大梁的軍.隊制度也很有問題,以至于后來全都擁兵自重,自立為王了。再然后是什么經濟原因、政治原因,雖然劉瑾有很多地方都不懂,但莫名覺得他們分析的很對。 就是他們總是一口一個草包,一口一個活該來罵他,讓他很生氣。不過聽的多了,他也就慢慢習慣了,甚至已經能面不改色的無視了。不無視又能怎么樣?他們隔著一千年的距離,就算想罵回去,他都沒有機會。 如此過了十多天,陸長卿終于回來了。 劉瑾迫不及待的說,人呢?怎可讓先生在殿外等候,快迎他進來!不,朕親自去迎!rdquo; 陸長卿沒想到陛下會對此人有這么大的期待,因此他十分慚愧: 陛下,臣有負陛下所托,沒能將人帶回來,不過他讓臣給陛下帶了一個錦囊。rdquo; 什么錦囊?快拿出來給朕看看!rdquo;劉瑾顧不上遺憾,十分急切道。 陸長卿從懷里拿出錦囊,一邊遞過去,一邊說道:臣剛過去,他就遣了人出來,說已知曉臣的來意,然后給了臣這個錦囊,就讓微臣離開了。rdquo; 他舟車勞頓跑過去,卻連人家都面都沒見著。不過他現在倒是覺得那人或許真的有些本事,畢竟能算到他的出現,也是有些能耐。 劉瑾迫不及待的打開錦囊,里面是一張紙條,紙條上寫著六個字: 天機泄,明君現。 第93章 亡國皇帝的聊天群5 天機泄, 明君現? 劉瑾幾乎是立刻就明白了這句話的意思。 那個面板上透露出來的內容,讓他提前知道了未來的很多事, 確實相當于天機泄露了。所以明君現是指他嗎? 他知道了自己將來的凄慘下場以及大梁亡國的命運,肯定會做出改變,勢必要做一個真正的明君。 天機泄!明君現! 先生大才!竟然真的能看出天機! 劉瑾激動的在殿內走來走去,滿面狂喜,這樣的高人若是能來輔佐他,何愁將來不能翻盤! 思及此, 他連忙抓住陸長卿問,先生可有說其他的?他為何不愿出山輔佐朕?rdquo; 陸長卿面露慚愧, 回陛下, 除了這個錦囊, 他并未交代其他。rdquo; 劉瑾面露沉思,按照那個古怪東西透露出來的內容看, 逍遙山人算出大梁尚有一線生機,不忍百姓遭受戰火流離,因此主動出山前來輔佐他。那這一次他主動去請山人了, 他怎么又不愿意來了呢? 只給出了這六個字, 天機泄,明君現。 只有一線生機的時候他都愿意來, 現在自己已經顯露出明君的資質了, 他卻不來了,那么顯然不是因為覺得他沒救才不來。 難道是因為山人覺得自己不需要他輔佐就能做一個明君了?!不然,除此之外還有別的解釋嗎? 這個猜測讓劉瑾又喜又憂。先生如此看好他, 他自然是喜的,但若是先生真的不來,他真的十分沒底??! 他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做好,先生到底哪來的自信他一定能做個明君? 不行不行!他一定要把先生請來輔佐自己! 那上面都說了,先生才是大梁改變命運的唯一機會,沒有先生坐鎮,他實在心里沒有底。宮里頭虎狼環伺,宮外民怨沸騰,他完全不知道該怎么辦。若得先生相助,若得先生相助hellip;hellip; 朕要親自去請先生出山!rdquo;劉瑾擲地有聲道。 陸長卿嚇了一跳,陛下,萬萬不可!出宮一事非同小可,牽扯甚大,陛下九五之尊,不可輕易涉險!rdquo; 劉瑾皺眉,有御林軍相護,哪里就這般嚴重了?先生大才,朕一定要請他輔佐!rdquo; 陸長卿腸子都悔青了,早知道陛下竟然會親自去請這位逍遙山人,他當時就應該綁也把人綁過來!也不知道到底是誰給陛下灌了**湯,竟然讓陛下對一個素未謀面的人執迷至此! 阿嚏!rdquo;蘇遙打了個噴嚏,誰在背后罵她? 她算了算時間,陸長卿應該已經回到京城了?那想必小皇帝已經看到錦囊了吧? 之所以沒有在陸長卿過來請她時就出山,而是先給了這么一個錦囊,完全是為了給自己造勢。勢必要讓小皇帝對她深信不疑,把她擺在一個世外高人的地位上,最好能把她當菩薩供起來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