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節
書迷正在閱讀:喂,老男人[重生]、師父今天黑化了嗎、為了養老婆我成了開國皇帝[星際]、別煩我,我超兇、全道門都欠我一個人情、瘸子都被我忽悠的站起來了、別胡說,我爸爸超愛我的(NPH父女luanlun)、快穿之逆轉吾生、講男講女[快穿]、快穿之偏心
第26章 從小到大,原主都沒怎么看過寧培遠的笑臉。 他仕途受挫,原本心境便不佳,唯有的那幾分溫柔也都給了寧柔和寧載。寧姝只是寧府里一個逝去者的影子,若不是之前還頂著晉國公府的婚約,怕是寧培遠根本都不會看她一眼。 一家之主這般態度,其他人便也效仿,否則怎會在寧載周歲生辰的時候故意忽視原主的那場大??? 寧姝被換婚約的時候寧培遠未說過話,等到寧姝出宮時卻在門廳等著,他對寧姝的態度無非取決于有用和沒用。 說到底,只是個吃著祖蔭的利己主義者罷了。 仔細想想寧老太太是那樣的,兒子又能好到哪兒去? 寧培遠見寧姝手上還拎了兩個小箱子,示意一旁的管家:“看什么呢?小姐回來也不知道接個東西?” 管家平日里就受了寧趙氏的點撥,無視這位小姐慣了,如今聞言一愣,連忙來拿,寧姝卻搖了搖頭:“我自己拿著就好?!?/br> 寧姝:萬一寧培遠突然發瘋給摔了呢?我家汝奉這么可愛。 寧培遠臉上的笑不免有些尷尬,轉身對一旁之人恭敬道:“中使,姝兒已經回來了?!?/br> 寧姝順著看去,原來是位宮里的內侍,也怪不得寧培遠這般恭敬。 這人她之前也見過,是自己初入宮時來送慈棹宮送銀骨炭的那位。 小內侍見了寧姝,臉上這才露出笑容:“寧姝姑娘方才離宮一日,太后娘娘便想了,說姑娘在慈棹宮的時候多熱鬧,如今卻冷清了?!?/br> 寧姝:??!走的時候忘記把做的uno牌留下了! 小內侍又說:“太后娘娘惦記寧姝姑娘,這便讓奴才送些東西過來?!闭f著,他掃了一眼寧培遠,聲音冷了許多,“方才姑娘不在府中,奴才還是得將東西送到了該送的人手里,這才好交差?!?/br> “是,中使思量得當?!睂幣噙h面不改色的吹捧道。 小內侍沖身后招了招手,幾個同來的便搬起一個個的朱漆箱子往寧府里面送去。 寧趙氏早就聞了信兒,但身為女眷總不好站在門外一同讓人看,便帶著寧柔在里面候著,如今見東西一箱箱的抬進來,不由得笑逐顏開。 她聽寧老夫人說過,早些年老太爺還在世的時候曾得過宮里的賞賜,是個金絲雕縷的飛燕硯臺。寧趙氏聽的心里饞,拿著兒子寧載當由頭,這才在寧載六歲的時候將那硯臺扒進了自己的小私庫。 如今這可是十箱宮里的賞賜??!里面得放了多少好東西! 寧趙氏按捺住喜色,拉著寧柔上前與小內侍見禮,笑道:“中使辛勞?!?/br> 小內侍瞥了她一眼,知道這就是戴庸口中的惡毒后娘,抻著嗓子回了一句:“為太后娘娘辦事兒,是咱家的光榮,哪兒來的辛勞?” “是是是?!睂幣噙h瞪了寧趙氏一眼,臉上卻仍掛著笑:“中使用盞茶再走?!?/br> 寧趙氏也沒使小性子,畢竟有這么十箱子東西放在眼前,哪兒還有空理會這些?她只在一旁拿出夫人的架勢,指揮道:“這些放在中院便可,稍后府中下人會收的,不勞煩各位中使?!?/br> 小內侍皺著眉問她:“寧姝姑娘可住在中院?” 寧趙氏一愣,連忙答道:“中使真是會說笑話,自然不是住在中院,姝兒有自己的小院?!?/br> “那煩請夫人引路,太后娘娘賞的是寧姝姑娘,咱家自然應當將這些送到寧姝姑娘的住處?!眱仁虛沃┠槾鸬?。 他早在出宮前就被戴庸叮囑過了,東西切記要送到寧姝那兒,話要說的清楚干凈,否則這家子人家難保就吞下了,半絲半毫都到不了寧姑娘那處。這東西不是給他們的,想用?自己去買! 小內侍雖然在宮里輩分小,總是被人支使,但畢竟也是辨人臉色的差事,見人下菜碟他最拿手,尤其是對付寧培遠這些。 “這位中使,敢問這箱子里面裝的是什么呀?”寧柔突然在旁問道,聲音纖細溫柔,一雙大眼睛忽閃忽閃的看著小內侍。見小內侍看過來,她笑了下,低下頭說道:“柔兒是第一次見到宮里的賞賜,所以有些好奇?!?/br> 寧姝:???和小內侍撒嬌就不太合適了吧。 秘葵在寧姝的袖囊里冷哼一聲:“論撒嬌,寧柔和汝奉比起來差太多了。汝奉,你來一段?!?/br> 汝奉在木箱里哼了兩聲:“汝奉才不學她說話吶!” 聲音嘎嘣脆,還甜而不膩,嬌滴滴卻不含半分做作。 秘葵:“聽見沒,寧柔算的了什么?!?/br> 寧姝承認,倘若自己是男人,怕是撐不過汝奉這一關。 小內侍自然是聽不見汝奉說話的,見寧柔這么個嬌滴滴的小姑娘問,也不好意思給臉色,便回道:“是銀骨炭。寧姝姑娘畏寒,太后娘娘擔憂她用不慣家中的炭,這才賞賜下來的?!?/br> 他這話一說出口,寧培遠在旁變了臉色,什么叫用不慣家中的炭?這些年都用下來了,就因為進宮幾日便用不慣了?難不成寧姝在太后娘娘面前胡說了些東西? “是銀骨炭?”寧趙氏見小內侍對寧柔還算和顏悅色,便拉著寧柔走過去說道:“這可好了。我們柔兒近來為與晉國公府世子的婚事忙著繡被面,可天冷手寒,尋常木炭又容易起煙,看的不甚真切,如今這銀骨炭可是解了大憂?!?/br> 她特地將與晉國公府世子的婚事幾個字咬的重,生怕旁人聽不出來似的。 小內侍從朱漆木箱上收回目光,看向寧趙氏:“夫人,這銀骨炭是太后娘娘賞賜給寧姝姑娘的。不是賞給您的,也不是賞給晉國公府世子未過門的媳婦的,更不是賞給張三李四的。太后娘娘說了,給寧姝姑娘。那這銀骨炭便要用在寧姝姑娘那兒,旁人誰用都不行。您聽明白了嗎?還是要咱家說的再清楚些?” 寧趙氏左右看看,吞了下口水:“我……我……臣婦明白了?!?/br> 這小內侍說話講究,將方才寧趙氏著重咬的那幾個字兒又照葫蘆畫瓢的咬了一遍,寧柔聽在耳里,只覺得臉上發燙。 是啊,晉國公府又如何呢?怎能和太后并提? 小內侍“哼”地一轉頭,對寧培遠說道:“寧大人,還請您為咱家帶個路,將東西擱寧姝姑娘那處?!?/br> “啊,是,中使這邊請?!睂幣噙h心里煩悶,好不容易寧姝這是入了太后的眼,結果家里這個女人竟出來丟人現眼! 小內侍看著東西送到了寧姝院子里,又按照戴庸的意思里外打量了一圈,對寧姝說道:“寧姝姑娘,若是沒旁的事兒,咱家這就回宮復命了?!?/br> “中使稍候?!睂庢芑胤績?,將裝著汝奉和青瓷虎子的兩個木箱放在桌上,又拿了自制的uno牌,用紙包妥善包好,拿出來交給小內侍:“勞煩中使將這個給太后娘娘?!?/br> 小內侍顛了顛紙包,一時拿不準,小聲問道:“里面不是給我‘辛苦銀’吧?” 寧姝愣了一下,這才想起來忘記打點他了,連忙說道:“中使稍候?!?/br> 小內侍連忙擺手:“不是這個意思,我就是問問清楚,以防耽誤事兒。咱家出來之前特地交代過的,您給的不能拿?!?/br> 他這么一說,寧姝倒有些想太后了。方才相處這段時日,卻比寧家人更惦記自己。 小內侍回到宮里先去太后處將寧姝送的紙牌呈上,太后見了那牌又仔細問了小內侍寧姝的境況。 待小內侍走了,太后對袁嬤嬤說道:“原本我是不想讓姝姝嫁那么遠的,睦州離京城來回要走幾個月。但你看她這家人,這般不成體統,留在那處只是受罪。秦王是個好孩子,性子耿率,為皇上駐守邊疆多年,府中也沒個女眷,干干凈凈的。如今恰好孝期過了,若能和姝姝湊在一處多好?!?/br> 袁嬤嬤點頭應道:“秦王年紀雖大些,但也是因守孝。而且男子年紀大些總是會疼人,寧姑娘又是從小缺人噓寒問暖的,定能相處融洽?!?/br> —— 有了銀骨炭燒著,寧姝的冬日便舒服了起來。 青瓷虎子一開始并不怎么受瓷器們歡迎,實在是因為他的長相過于怪異,再加上被寧姝買回來的原因有些難以啟齒。 待他要解釋的時候,寧姝把一眾未成年的小瓷們挨個捧到外面去了。她想了想,最后也把小孔雀抱了出來擱在臺階上,自己則拿了根樹枝,蹲在地上涂涂畫畫。 “姝姝你在做什么呀?”琺瑯彩瓷碗脆生生的問道。 “不要打擾姝姝,姝姝是在思考!”斗彩葡萄紋高足杯奶聲奶氣。 正在亂涂亂畫的寧姝胳膊僵了一下。 “姝姝姝姝,你覺得我和梅梅誰好看?”兩個長的幾乎一模一樣的斗盞杯并排站在一處,模樣像極了插著腰挺著小肚子的孩童。 “姝姝,為什么虎子哥哥講故事不讓我們聽???”菊瓣盤問道。 寧姝一邊和他們說著話,一邊晃著樹枝兒坐到小孔雀邊上,兩側延展擺著各式各樣的小瓷器。 月色高懸,將院子里的照的舒朗。銀光鋪灑在每一件瓷器身上。天氣雖冷,但冷的時候亦有凜冽清爽之感,是冬日特有的氣息。 荀翊就這般看著她,月光在她的身上揚了一層溫暖的柔紗。她仰著頭似是在欣賞月亮,但又好像是月宮仙娥懷念故鄉。 銀骨炭她應當收到了吧。 荀翊想著,反正是之前送去太后宮中的那些,未曾用完寧姝便走了,總是應當給她送去的。 但若只是以自己之名多有不便,便借母后的一用。 寧姝似是想到了什么,嘴角微微翹起,眼睛也跟著彎了起來。 荀翊看她,莫名覺得心情舒緩了起來。 天高地遠,即便是只看月亮,也應覺得此景美甚。 第27章 當今圣上荀翊少時登基,江山風雨飄搖,外戚兀結越主,旁人眼中他不過是個帶著鐐銬的木偶小可憐。 圣上十八歲時,因遼州水患治理一事怒劈龍椅,問罪外戚房氏一族,牽連出大小官吏,皇親國戚無數。 秦王便是其一。 方到那時,眾人才知這位“小可憐”帝王并不可憐,而是在仇恨中掙脫出來的真龍天子。 圣上念秦王之子秦歧州自幼不在京城,且戍守漠北有功,加之皇室子弟人數凋零,未使其連罪,依舊承繼秦王的俸祿爵位。 那年,荀翊十九,荀歧州二十六。 如今三年已去,荀歧州是頭次回到京城,還是因為母親與舅舅孝期過了,他想回祖祠來上一柱香。 荀歧州打小父母關系便不和睦,母親乃是將門虎女,行事干凈利落,一次爭執后便帶著年幼的荀歧州跑回自己娘家,跟著兄長去漠北戍衛,活的瀟灑恣意,荀歧州便是在這般環境下長大的。 其實一直到秦王出事兒,他回京城的次數也屈指可數。京中人人都知秦王荀歧州駐守邊疆,卻甚少有人識得他面貌。 他的骨血已經融進了北界,大抵一輩子都無法抽離出來了。 荀歧州那日聽太后的意思,好像是要給他指婚,其實他對成婚這事兒并不在意。畢竟兒時父母感情不睦,后院煩亂,讓他多少有些陰影。且在他成長的環境中,女人那都不是女人,是一起上戰場殺敵一起浴血一起喝酒的同袍。 沙場上的女人打起架來也一個個兇的嚇人,當年他娘親就曾一人連斬對方五員大將,滿身是血的跑回來,面不改色的給他講睡前故事,哄他入眠。 他永遠也忘不了那個血腥的擁抱,只知道自己被嚇得不敢睡,卻只能假裝睡著了的窘迫。 但既然如今太后說了,有這個意思,荀歧州覺得自己總還是得去看看。他不想像自己爹娘那般,要是不合適,或者人家看不上他,早點說清楚,也省的鬧到最后互看成仇人。 荀歧州出府前問清楚路,便朝寧府去了。 興許是近鄉情怯,又或許是早上打定這個主意的時候腦袋還沒清醒,荀歧州在寧府不遠處時突然停下來了。 他猛然間想起自己這般直接登門拜訪是不是不太好?往日沒甚來往,如今去了該怎么說說些什么?甚至可能還見不到那位寧姝姑娘。 不行,此時還是得尋個人來當中間人。 荀歧州思忖半天,在京城里踱著步子,好巧不巧看見蘇淵和陳衿經過,登時一個箭步沖了上去,喊道:“蘇淵!” 蘇淵聞聲一看,荀歧州笑的誠摯,眼角的紋路又重了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