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節
書迷正在閱讀:傳統型婚姻abo、身懷詭胎 完結+番外、你大堂兄來了、我在現代的農場主生活 完結+番外、明鏡臺[gl] 完結+番外、[綜英美]寶石商人 完結+番外、穿書后魔尊要殺我 完結+番外、仙途遺禍、硬核快穿、狙在你心上
稱言二郎如何入獄,民眾如何為他請求; 稱暮晚搖如何決然,自斷臂膀,為民請命,請求查辦天下豪強; 稱太子是如何在朝堂中肯定丹陽公主的請書,太子又是如何對廬陵長公主下手…… 皇帝慨嘆:“精彩。 “沒有一個人落下,沒有一個人拖后腿。局勢變化如此有趣,牽一發動全身。本是一個侍女懷孕問題,小打小鬧到了這種程度,朕對他們……越來越感興趣了?!?/br> 第58章 皇城關閉后,位于尚書省右廂的刑部, 迎來了秦王。 年過五旬的刑部尚書請秦王入堂談事, 秦王一路負手而走,臉色冷沉。到進屋坐下, 喝了杯水后,被外頭暑氣熏的一身熱汗好似才緩解了些。 秦王長長吐口氣,看向躬身立在一旁的刑部尚書。 他冷呵一聲:“舅舅且說說, 如今是什么情況?” 刑部尚書是秦王殿下的舅舅, 但君臣有別,他此時也很頭痛。 道:“無非是按照律法,當眾殺人的言二郎該殺;然而據說這幾日皇城外,日日有百姓聚眾相鬧, 還有那些不好好讀書的士人,也不知此時瞎折騰什么,天天上書褒獎言二郎所為?!?/br> 看眼秦王陰晴不定的臉色,刑部尚書道:“照他們的說法, 言二郎殺了人,反而成了圣人, 該被供著了?!?/br> 秦王道:“如今局勢, 可不是被供著了么?” 秦王道:“好大氣魄!殺一人而得天下士人之心, 得天下百姓之心。這時候要是把他殺了, 我等和他怕是都要青史留名了。 “不過他留的是好名,我等留的就是‘酷吏’惡名了?!?/br> 刑部尚書道:“然而若是不殺他,律法如何解釋?難道官寺要鼓勵這般殺人行徑么?日后有人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想殺誰就殺誰,這世道不就亂了么?” 秦王說:“那便殺了他?!?/br> 刑部尚書不語。 秦王瞥他這個老頭子一眼,冷笑:“怎么了舅舅,不讓殺說不合律法,孤現在讓你殺,你又不敢了?” 刑部尚書苦笑。 道:“殿下明鑒。我等都是士人出身,當官除了為民做主,不也是求一個名么?殺了言二郎,這名……便是沒了。老臣年紀大了,還真下不了這個狠心。 秦王“哦”一聲:“讓你殺你不敢,讓你不殺你說不行……看來舅舅是要把這個難題丟給孤了?!?/br> 尚書低頭低聲:“老臣本就是為殿下效力。只要殿下下令,老臣就算不想殺,也會批字殺的?!?/br> 秦王不語了。 他因為娘家關系,自入朝就輕易掌兵部、刑部、吏部三大部。 尚書六部之中,吏部排名第一,之后才是太子所管的禮部和戶部。 而太子掌戶部,是楊家等人cao作的結果,掌禮部嘛……則是太子的先天好條件,皇室宗親是肯定會把禮部交給太子掌的。 所以說,太子掌財,秦王掌兵。 秦王從來就不覺得儲君之爭,自己會輸給太子。 今日事情落到這一步……也讓秦王暗恨。 原本想靠一個侍女,送入晉王府,將暮晚搖一軍,讓暮晚搖和太子離心,甚至讓太子因站豪強那一方而失民心……誰料到暮晚搖那丫頭今非昔比,竟在第一時間就反應過來,自斷臂膀,砍掉了自己身后的豪強。 鄭氏一族??! 暮晚搖那丫頭居然有這種魄力,不光斷自己的,還上書讓太子整頓天下豪強。 豪強雖是豪強,卻到底不是世家。暮晚搖沒有動了世家的利益,那些世家這么多年來估計也有不少煩豪強的……正好趁這個機會里應外合,將權勢重新歸整。 暮晚搖沒有拖后腿。 而太子那般在秦王眼中、本就陰險狡詐的人,更是沒在這個環節出了漏子。 所以事情到這一步,暮晚搖損失了一個侍女,看似和晉王有了糾葛……然而暮晚搖為太子作出的犧牲更大??丛谀和頁u自斷鄭氏的強力相護的面子上,太子也不會跟暮晚搖在這件事上離心。 到底不過是一個侍女而已,哪有一方豪強重要? 秦王嘆氣,真不知道局勢是怎么走到了這一步。自己沒有撈到好處不說,刑部現在還被太子架上了火坑,天下人都在看著刑部會怎么審這個案子…… 良久,秦王冷笑:“太子想讓刑部一部來擔惡名,哪有那般好事?” 他有了主意,吩咐刑部尚書道:“明日你就上書中樞,說言二郎為國為民,天下大義,刑部不敢獨審。要召集……三堂會審,言二郎是功是罪,要三堂會審后才知道?!?/br> 秦王戲謔道:“這些士人,不是要把言尚捧成圣人么?呵,孤倒要看看,這個捧出來的圣人,何時會反將他們一軍……這次言二郎是合了他們的心意,孤不信言二郎所為,永遠合他們的心意?!?/br> 三堂會審,即刑部、御史臺、大理寺同案審判。 刑部是秦王舅舅所掌,自是秦王這一邊;大理寺卿是楊家人所掌,自是太子那一脈。 而御史臺嘛,行使監察權,其實不屬于三省六部中的制度。不過這一次,中樞直接讓人進御史臺,從三省中的中書省直接調人下放,中書省要有人進御史臺,目的就是想聽一聽,這個案子會如何審。 大魏的官制,是三省、六部、一臺。 臺是御史臺,六部是三省中的尚書省其下設的六部。而三省,則是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 大魏朝中樞行政,一般程序是中書省商議后擬旨,門下省審批,門下省審批后要求天子審批,之后命令會下放到尚書省。尚書省的六部,是負責執行中樞命令的。尚書省只有執行權,沒有決定權。 這般制度下,大魏朝又采取群相制。 造成的結果便是,大魏朝的相公們(宰相),都是出自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是沒有人有資格當宰相的。這一次中書省調人去御史臺,便是幾位相公想旁聽這個案子,看看大家要怎么審判。 三堂會審的提議上書中書省后,中書省很快批準,太子也無異議。天下的士人和學子本就關注著此案,此時聽到朝廷沒有讓刑部專斷,而是三堂會審,一個個都松口氣,知道朝廷還是謹慎的。 太學中,眾學子就聚在一起,討論此事。 有振臂一揮者,踩在石案上,向四方聚來的士子學子們高呼:“言二郎不能死!言二郎若是死了,豈不是說民心之向都是沒有意義的么?我等讀書這么多年,難道只為求名求利,致天理于不顧么? “長安士人中,我首推言二郎!就沖他敢殺了那鄭氏家主!若是我在場,我必然也殺!” 下方有人不屑,看上面高呼的人唾沫橫飛,心想若是你在場,恐怕早嚇得屁滾尿流,哪里敢殺人。但是上方呼吁的人總體上沒說錯,言尚所為符合了這個時代的普世觀念,大家都認為他做得對。 一旦有人呼吁,一個個士子便聚過去,一起簽字,聯名上朝廷上書,為言尚說情了。 無外乎是法外有情、人治天下之類的道理。 畢竟太學學生,手執一筆,文人熱血,算是和下面的百姓接觸最多的了。 一個個學子們聚過去簽字,為言尚正名。韋樹剛來太學,便被這般劇烈的群情給嚇了一跳,還以為他們要聚眾鬧事。待弄明白他們是要上書朝廷為言二郎說情保命后,韋樹微微吐口氣。 反正他們要真的聚眾鬧事,韋樹肯定掉頭就走了。 韋樹到這里來,也是想到太學有直接向朝廷上書的權利……他如今見不到丹陽公主,又不想去求助韋家,便想試試這個法子。沒想到他才來,早有人比他更先想到這個主意了。 而今看他們激動地聯名上書……韋樹想了想,慢吞吞地混在人群中,打算也湊個數。 只是上面宣講呼吁的人,聲音極大,好似和言尚關系極好。 韋樹心不在焉地想,也許真的是關系很好吧,他并不清楚。 韋樹的書童跟著自己郎君混在人群中,韋樹安靜地站在角落里,清冷沉默,不和其他人同行。 書童回來了,激動地與自家郎君分享:“七郎,我打聽清楚了。那個在上面呼喊著讓大家救言二郎的人,根本和言二郎沒說過幾句話。大約就是言二郎去了弘文館后,有一次回來太學見他老師,對那個人笑了笑,對方就將言二郎引以為知己了……這不是有病嘛?!?/br> 韋樹:“唔?!?/br> 他低聲:“言二哥人際關系一直很好?!?/br> 說不定不是有病,對方是真的為言尚所折腰。 書童才不信,書童覺得自家郎君才是言二郎真正的好友??墒茄劭慈缃襁@么好的出名機會,被一個莫名其妙的學子所占,自家郎君卻混在人群里充數……他著急道:“七郎,你應該跳出來,以二郎好友的身份當領頭人!而不是在這里留個名就走……言二郎若是從牢獄中出來了,只會記得領人救他的人,怎么會記得你這個混在人群里的人呢?” 韋樹說:“言二哥不是那種人?!?/br> 他頓一頓,非??咕艿溃骸叭绱司秃芎?。我不愿出風頭?!?/br> 書童:“……” 他恨鐵不成鋼:“七郎,你是怕和人說話吧?!這有什么可怕的!大家都是人,你和他們說幾句話怕什么?” 十四歲的少年郎,韋樹面容突得一紅,似被自己的書童說中心事。 他卻仍一派冷淡清涼、萬物不擾的狀態,只倔道:“我沒有怕和人說話。我只是不想和烏合之眾混在一起而已?!?/br> 書童道:“郎君你是要當官的人,你都沒有幾個朋友……” 韋樹道:“結黨營私才是罪,我這般不是罪。而且誰說我沒有朋友?言二哥不是么?公主不是么?我與公主的關系挺好的?!?/br> 書童:“……” 那是關系好么? 丹陽公主明明是見你長得好看,才會一看到你就笑啊。真要說起來,丹陽公主和言二郎的關系不是更好么? 哎,好愁。 書童心想,七郎的老師,明明是丹陽公主的舅舅李公。李公早就說過希望七郎能和丹陽公主結親……自家郎君來長安,不也抱著這種目的么? 而今這結親嘛……看自己郎君這架勢,好難。 這些天,太子大力整治豪強之流,世家也多多少少地自查,配合太子。一時間,整個長安都熱鬧了起來,每天都有快馬加鞭的書信送去東宮,讓太子審批。 鄭氏一族都被下了獄不說,鄉野之間的豪強之列,人人自危,四處求救。但昔日多容忍他們的世家,這時候都閉門不見,不愿惹禍上身。 一時間,官寺來查,有直接認罪請求贖罪的,有期期艾艾送出七成家產保平安的,也有直接下獄的,還有被打死的。 百姓們積極向官寺舉查,昔日總是三推四請的官寺,一時間辦案速度極快。 而這些天最為影響大的一件事,是太子親自去查了廬陵長公主。 太子向皇帝上書,說廬陵長公主不能管住自己的下人,多年來鬧事不斷;且廬陵長公主既是當了女冠,修了宮觀住,為何不戒男色,四處搜刮美男子? 很多事,不糾察的時候大家睜只眼閉只眼,要查的時候,那都是罪。 據說皇帝為廬陵長公主說了幾句話,長公主的宮觀才沒有被沒收,繼續住著。但是長公主府上的財產充公半數,哪怕長公主哭哭啼啼要見皇帝,太子以皇帝避暑靜養為由,不讓長公主前去打擾皇帝。 到此時,長安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廬陵長公主的威勢被太子親自打壓,皇帝不救,日后廬陵長公主在長安,不能再如往日那般囂張了。 而那些自覺自己容貌長得好的士人,齊齊松口氣,也不管長公主根本看不看得上他們,反正都自覺從女陰魔手中逃過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