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頁
書迷正在閱讀:我在求生游戲里養崽[無限]、直播快穿之打臉成神、宮門yin后(nph)、高考失敗后我重生了(校園,1v1)、梔子花下的情事、俱樂部調教生涯(道具,sm)、快穿之男主他總是黑化HH+、濃情酒店、破道狂兵、鄉野小仙農
婦人哭得差點斷氣,她抱著自己的丈夫,看著滿臉冷漠的兒子,覺得兒子徹底沒救了,捂著臉嗚咽痛哭。 “老天爺啊,這讓村里人知道了背后怎么說我們家?好好的兒子成了二椅子,就算上過高中也沒鄉里姑娘愿意嫁給你??!” “小川,聽媽的,你也別上學了,跟媽回家,趁著事情沒鬧大娶個媳婦,娶個愿意嫁給你的寡婦也行,好好地種地,生個娃娃。有了媳婦和娃娃,你就還有救,別人聽到風聲也不能再對我們家說三道四,城里你別待了,收拾收拾,跟爹和媽回家去,好好種田賺錢,娶媳婦生娃才是正經事兒!” 這就是原主的父母,要不是原主學習好,村里人都說將來原主會有大出息,他的父母估計都不愿意供原主上學,只想原主打工賺錢,娶媳婦生孫子。 顧父的怒罵和顧母的哭嚎,顧陵川充耳不聞,他冷漠的等著后續發展,沈大少爺應該不會讓他太失望。 原主父母之所以會突然跑到學校對顧陵川發難,不用說,正是被顧陵川激怒的沈千澄沈大少爺的手筆。 一陣鬧騰,學校到了下課時間,顧陵川的教室門口圍滿了看熱鬧的人群,沈千澄站在一群人中間,聽著顧父顧母的哭嚎,一陣舒心。 他不信,這么來一出,顧陵川還有臉待在學校。但這還遠遠不夠,沈大少爺的本意是讓顧陵川失去容身之所,讓顧家帶走顧陵川,也不是他想要的結果,他要顧陵川身敗名裂,成為過街老鼠,最后只能乖乖地成為自己的掌中玩物。 沈大少爺對跟班示意,跟班秒懂,于是提前預備下的兩個社會人士上場表演。 那兩人吆喝著分開人群,走到顧父顧母面前,臉上橫rou抖動:“叫喚啥!你兒子和我們都是正常來往,你情我愿的事兒,這小子叫我們開心了,給點錢怎么能叫賣呢?” 看到這兩個五大三粗的男人,顧陵川額角青筋直跳:……算了,還是等處理完原主雙親再打死沈千澄好了! 顧母聞言愕然的看著兩個和自己丈夫年紀差不多的男人,再看看沒有出言否認的兒子,搖搖欲墜,差點昏厥。 顧父此時已經緩了過來,驚懼的看著兩個男人,第一反應是掄起椅子,砸向顧陵川:“我打死你個丟臉的玩意兒!你媽怎么生了你這么個不知羞恥的臟東西!” 顧陵川還沒動手,那兩個大漢已經牢牢地握住了砸過去的椅子,一人一把抓住顧父,臉上橫rou抖動:“我們和你兒子玩玩,你兒子就臟了?你這是不是拐著彎兒罵我們臟?” 顧父一哆嗦,下意識的否認:“不是,你們當然沒有錯,是這個兔崽子臟!你們肯定是他貪圖虛榮勾引的……” “兩位大爺啊,求求你們了,別再禍害我家小川了,我家小川有錯,他虛榮,我們會帶他回去好好管教的,兩位大爺就看在我們家就這一根獨苗苗的份上,放我們家小川回家娶媳婦生娃給老顧家續上香火吧!” 顧母直接沖過來砰砰的給兩個大漢磕了兩個頭,鬧得兩個來演戲的群眾演員下意識后退一步,面面相覷,心道這該怎么配合。 還大爺,大清早亡了,封建時代的大爺也都入土了,顧陵川他媽沖上來就又大爺又磕頭的,這坑人的錢果然不好掙??! 顧母為什么磕頭呢? 原來她尋思著顧陵川一身好衣服,打扮時髦,一看就是花了別人不少錢,她和顧父要想帶走顧陵川,別人少不得要討回被顧陵川這個敗家子霍霍掉的錢,沒錢還人家的顧母第一反應就是下跪磕頭哭訴。 讀取了原主記憶的顧陵川自然清楚顧母的套路,原主上學是政策要求,適齡兒童必須讀書,不送孩子讀書會被罰款,沒有這么強硬的政策,原主父母也不會送兒子去上學。 小學家里窮交不起學費,學校左催右催,催的沒招了,顧母就跑到校領導那里去磕頭下跪,校領導無法,看原主實在可憐,又是個學習好的孩子,就拼湊了錢給原主當學費。 一來二去,顧母嘗到了甜頭,只要遇到解決不了的事兒,就會下跪磕頭,甚至還會拉著原主一起。 那時候還沒有貧困生補貼,也沒有九年義務教育免除學費的政策,原主母親的作為讓原主越懂事越難堪,他求過母親別那么做,但顧母卻哭著說兒子貪慕虛榮,嫌棄家里窮。 好在原主爭氣,在小學讀完后,靠優異的成績獲得了助學金,為了能好好學習改變自己的命運,原主拼了命的學習,終于在中考的時候成為中考狀元,被這所高中免除學雜費招收進來。 原主的父母,人窮志短,慢慢的就被生活磨搓成了畸形的模樣,他們輕賤自己不說,還要折斷兒子挺直的脊梁骨,倒是應了一句話——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原主長這么大,被人輕賤鄙視,很多時候就是他父母堪稱可怕的行為帶來的,原主察覺到了這一點,試圖改變父母的思想,但他從未成功過,反而一次次被指責愛慕虛榮。 原主遇到過人渣,但成長途中遇到了更多的好人,當初那個可憐他為他拼湊學費的校長,給他申請助學金的老師,以及提供助學金的那些人,都是原主遇到過的好人,但是,一直以來想把原主拉進泥淖的人,反而是原主的父母。 誠然,他們給了原主生命,養育了原主,但他們真的稱不上偉大,顧陵川清楚地感知到,這對夫婦養育兒子的目的,只是為了養老和傳宗接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