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頁
這當然不是為了聊天而是拉同盟軍來了。 這樣的場景叫方凌覺得有些似曾相識,似乎是原主當年對兒子兒媳催生厲害的時候也干過這個事,只不過到了現在, 兩人的位置倒了個個兒罷了。 老太太們的想法也很好理解,我一個人催你不當回事, 我就找你丈母娘/婆婆一起,兩邊家長都著急, 我看你是不是還能置若罔聞不把大人的意見當回事! 遇到這種情況,性子軟的不堪其擾自然也就退步妥協了,即便是性子倔的,天天被家長們這么個催命似的鬧來鬧去除非不認父母了不然到了最后了也還是只有舉白旗投降的份兒,家長們大獲全勝得償所愿不說還要說幾句風涼話, 批評孩子們不懂事瞎胡鬧浪費時間, 要是早點聽他們的也不至于折騰這么久, 總之,說來說去,道理全在家長們那邊,至于孩子們內心深處到底怎么想的,這樣的行為舉措會不會有什么隱患留下, 就不在父母的考慮范圍之內了。 這么cao心勞力著急上火的還不是為了孩子好么,又不是為了自己,非要死犟著不肯不是自私自利不孝順是什么?就一點都不懂得當父母的這些個良苦用心! 國人的親子關系中分寸界限**這樣的東西似乎是不存在的,好像被生下來了,被辛辛苦苦養大了,就天然的要矮對方一頭,父母就對孩子的一生都有著天然的支配權管控權,不管做什么怎么干涉都能占據著道德的制高點,獨立的人格平等的地位什么的是不存在的,溝通好像也不能起到什么作用,因為大多數時候并不能心平氣和地進行下去,往往開始沒多久那些反駁傾訴的話語就會淹沒在父母的哭訴震怒甚至于拳腳相加中。 這有的父母是真的自認為自個兒是為了孩子好只是眼界性格原因導致觀念不同并不接受反駁只能按照自己安排的來,而有的呢,怕是源于自己的私心和強烈的掌控欲作祟罷了。 當然也并不是每個家庭都是這樣,只是相對來說真正能做到相互尊重的卻是少數情況。 要是都稀里糊涂過日子也就罷了,怕就怕有些年輕人頭腦清醒然而卻無力掌控自己的人生,那樣的痛苦和遺憾更是要成倍增加,即便埋在記憶深處了,也總有那么些不經意的時刻跳出來提醒自己曾經妥協了什么錯過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方凌一個是因為原主當年因著催生這件事添了很多煩惱傷心和遺憾,自是不肯再重蹈覆轍,再一個呢,她本人實在是對橫加干涉他人生活這種事情敬謝不敏,因而雖然被親家母私下里聯系了,但也并沒有多么的積極主動,只偶爾問上一句表示下關心罷了。 葛天寶夫妻倆自是對老媽這樣的態度松了口氣,好歹有個喘口氣的地方了,不用到處被關心肚子和孩子,因而連回家吃飯過周末的次數都增加了不少。 兒子媳婦再加上女兒外孫女,倒是顯得家里熱鬧了許多。 對于便宜兒子這么經常性地帶著小嬌妻回來吃飯,方凌能怎么辦呢,總不好老把人往外面攆,總要顧忌下影響,畢竟家里現在不止住著自己一個人了。 何況,這也并不算是全無好處的,這見的多了,馬玲玲又不是那種多嘴多舌賣弄是非的人,心蕊小姑娘也不是個討人嫌的熊孩子,被催生催得頭都大了的小夫妻倆在老母親這兒感受到了久違的輕松自在,沒多久,相互之間倒是親近了不少,很有點那么一家親的感覺了。 葛家和和樂樂的,馮家那頭陳素梅卻是氣壞了,本來她是找親家母統一戰線來著,誰知道這個jian猾的嘴上說得好聽半點動作都沒有,沒過多久居然把自己那沒心眼的女兒都給籠絡過去了,陳素梅一想到女兒婆婆長婆婆短的掛在嘴邊上就生氣窩火,自己養了二十多年的閨女結果呢是給旁人養的不成,這個不知道好歹的死丫頭簡直要氣死人了! 親家母指望不上,陳素梅只好自己發力,她算是看明白了,這姓馬的自從老頭子沒了之后就不敢在兒子跟前大小聲了,生怕跟兒子之間產生嫌隙,什么時候懷孕生孩子抱不抱孫子的都不重要,兒子高不高興才是要緊的,要是惹了不高興了到時候靠誰養老呢! 這個沒出息不中用的! 只是她馬春月養的是兒子自是不用著急,再說除了兒子還有個女兒,十來歲的外孫女擺在跟前現成的,也不缺孩子帶,可她閨女嬌嬌卻是個女孩子啊,不生孩子以后吃虧的還不是自家嗎! 老太太對這眼前的情況十分氣苦,可也只好專注于盯著閨女了,非把這死丫頭扭過來不可。 馮嬌嬌這當閨女的還不想生,難得老公跟自己一條心,婆婆雖提了幾次可態度也沒有多么強硬,大好的條件總想著能拖幾年是幾年,先松快松快到時候再說。 偏偏婆家不催娘家催,親媽跟瘋魔了似的,恨不得自己今兒懷孕明天生孩子后天大胖孫子就滿地跑了,對于自己說的各種懷孕生產的危害危險各種病癥之類的,還總嫌自己一天到晚就看負面新聞盡胡思亂想態度不端正,動不動就說什么女人哪有不生孩子的都是這么過來的之類的話,可惜這樣的場面話并不能安撫人心,反而叫人心生煩悶只想發火吵架。 原本親密無間的母女倆為了這個事兒是三天兩頭的拌嘴生氣鬧脾氣! 而方凌和馬玲玲之間的關系倒是比以前更加融洽了。 住一起之前別說馬玲玲了就是方凌自己也有些擔心,好不容易一個人清清靜靜住了些日子,每天做做飯養花種菜擼貓貓就好了,這又加人進來的話,要是脾氣不合處不來就麻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