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頁
說來這種愛cao心別人家私事的行為也算是本國特色了,舉凡考多少分排多少名工資多少存款多少房子多大有沒有車有沒有男女朋友什么時候結婚生娃什么時候生一胎什么時候生二胎等等各種私密問題就沒一個這些人不愛打聽cao心的。 原身作為一個喪偶的單身mama這么些年來沒少被七大姑八大姨說教關注,就是那鄰居朋友里也有人好關心她這個事,只是有的人是真心關心,有的就是純粹瞎湊熱鬧。 說的難聽點,簡直是看不得她這個帶娃的寡婦一個人也把日子過得好好的,居然沒男人伺候,那哪能行呢,差不多年齡的誰不在家干家務帶孩子伺候老的小的,怎么你死了男人還小日子過得不錯了,這不是圖自己快活是什么。 這可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什么的,都說女人何苦為難女人,可是要知道現實中有的女人對付起自己的同胞們來比男人還狠呢,仇女起來跟有什么深仇大恨似的,不管自己日子過得怎樣,反正看到別的女人日子舒坦就心里不爽。 俗話說寡婦門前是非多,原身中年喪夫一個人帶娃,盡管是生活在城市不是那什么偏遠落后的小村子,也沒避開被人編排說嘴的命運,眼臟心臟什么都能往不堪上面扯,唯一好點的可能也就是不敢那么明目張膽罷了。 原身又不傻怎么不曉得那些人背后的不懷好意指指點點呢,只是沒撞到跟前不好發作罷了,真有瞎咧咧湊到跟前來的,她也不是那種軟脾氣的人,這碰了釘子一般人也就算了,留待日后有機會再說。 這不蘇云彥上大學去了,愛管閑事的八卦婆子們自覺是個好時機了,又開始時不時cao心馮玉芬找不找老伴的私事來了,直叫她不堪其擾十分郁悶,然而吵歸吵,你總管不住別人嘴啊。 這不相干的人都要刷個存在感,自家爹媽那里自然也免不了有想法。 要說原身守寡多年,婆家就算了,娘家難不成從來沒催過不成,那自是不可能的,馮老頭兩口子也是實實在在疼孩子的人。 雖然女婿確實不錯,然而再不錯人沒了也白搭啊,自家閨女要工作有工作要相貌有相貌,總不能就這么不嫁了以后孤獨終老,外孫子長大了成家立業以后有自己的小家庭可不就剩閨女一個人了嗎。 心疼閨女的老兩口老早就提過讓女兒另嫁的話了,只是原身一個是跟丈夫感情深厚不愿再嫁他人,另一個呢,蘇云彥當時都十來歲上小學了早已記事,這么大的孩子極少有男方愿意接納的。 丈夫沒了就剩一個兒子,原身自然不肯不管孩子自己嫁人,再說了,男人又不傻,她一個中年女人還有一個老大的兒子,就是再找能找到什么樣的呢,介紹的那些亂七八糟的人她也看不上眼。 就這么推拒拉扯了好幾回,老兩口見確實沒什么好貨,也只好收了那勸女兒改嫁的心思,轉而幫襯孩子一起養外孫了。 然而幾年過去,外孫子上大學去了,眼見著女兒一個在家孤單單的,老兩口那一片愛女之心又開始蠢蠢欲動了,尋思著還是要給尋個老伴才好,老一派的思想,這一個人過日子不管再怎么標榜自己過得好,到了他們那兒也必是口是心非強顏歡笑只能想到你晚景凄涼的場景。 外人可以不搭理開懟,自家爹媽卻不好這樣,馮玉芬廢了不少口水解釋勸說,又拗不過老娘的眼淚勉強去見了幾個老頭子,折騰了很久才勸下來老人家不要再cao心她這檔子事了,都要奔5的人了,要是有想法她自己會找的。 想到老兩口唉聲嘆氣的樣子,馮玉芬不由覺得亞歷山大,一時沒什么好辦法,只好讓便宜兒子多多跟老人家聯系,自己默默減少了回老家的次數。 要說找老伴這個事,馮玉芬最不能理解的就是什么相互照顧的鬼話,按大多數情況來看,都是女的長壽男的早死,伺候人的基本都是女的,所以這指望相互照顧之類的本來就跟個中彩票似的不靠譜。 你要是年輕夫妻走過來的還好,好歹還有情誼在,臨老了找個伴,誰還是個傻子不成,別到時候自個兒變成伺候人的老媽子了,所以這種事十分沒必要著急上火,順其自然好了。 自家爹媽那里勉強安撫住了,自然對旁人也就更不用客氣了,有那熱衷保媒拉纖給人介紹對象的在馮玉芬這兒再一次沒討著好,只好鎩羽而歸。 蘇云彥自然也知道了到處有人要給老媽介紹老伴的事,心里十分不爽,只是也不好反對,只能別別扭扭表示下支持算了。 這主要的自然是因為對老媽的獨占欲作祟,他爸剛去世沒多久的時候就有人勸老媽改嫁來著,無意中撞破這事的小蘇云彥那個時候十分惶恐,不知道怎么辦才好,生怕自己要變成沒人管的孤兒了,幸好老媽一個都沒看上沒答應,母子倆才能清清靜靜過了這么些年。 然而現在自己都大了,再要攔著老媽找也不合適,可也笑不出來,只好表示一切以老媽想法為準了。 更何況,他也很擔心老媽會被人給騙了,萬一找了個不靠譜的老頭子可咋整啊,蘇云彥嘴上不說,心里愁的不行,就怕哪天自己沒防備的時候會突然多出個后爹來,他是沒關系反正都能養活自己了,老媽這么大年紀了要是遇人不淑那代價可太大了。 哎,回回想到這些事情的時候,蘇云彥都要嘀咕一回要是自己爸還在世就好了,這樣自己也不用犯愁老媽也不用被人催來催去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