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節
胤禛確實不是個慣會說柔情話的人,可架不住先頭已經起了話頭,更架不住這一家和樂加上事業得意的雙重好心情,再加上他原就還不過二十歲,便饒是平日里謹言慎行慣了,這會兒也忍不住有些喜形于色,語氣亦是越發的柔和—— “況且,弘暉這孩子身為長孫,便是你我都不是高調鋪張之人,這滿月之禮也少不得要上下忙活,這般之下,若是再要慶祝一番,一來是難免惹了旁人的眼,沒得弄得不好看,二來也讓你太勞累了,倒不如我們一家三口隨意用上一些說說體己話來得快意,你說可是這么個理兒?” “您說得很是?!笔嫣m深知胤禛的性子,也不過是應景的說上這么一句,聽了這般話頭自然順水推舟的就轉了話頭,“咱們一家人關起門來隨意點倒是無妨,可是明面上該賀喜的總是不能少,不知道大哥三哥,還有弟弟們那兒是個什么光景?” “大哥和三哥與我一般都是郡王,前者封號為直,后者封號為誠,五弟七弟和八弟則是貝勒?!?/br> 這眾皇子頭一次封爵論賞,如何下旨什么順序傳旨都是有說頭有講究的,幸得康熙向來講究平衡的,不光是平日里恩賞對待如此,在行軍帶兵上頭亦是如此,到了這論功封賞自然也就都是從上到下而來,是以,傳旨傳到胤禛這兒的時候胤褆和胤祉的旨意已經前一腳的下了,再稍微打聽一下后頭的便算全然有了分數,如此,就只見胤禛很是自然的就接過了話頭—— “雖說你一向妥當,于這人情來往上頭只有比我更通透的理兒,可五弟他們按著慣例來就罷了,橫豎位分有別長幼有別,三哥那兒隨意也無妨,左右三哥也不是個重利的計較人,只是大哥那兒……” “我明白,雖說咱們跟太子爺和太子妃來得比較投契,一向跟大哥大嫂走得不算親近,可到底是一門兄弟,前頭又出了這同日生產的事兒,少不得會有所比較有所失衡,眼瞧著這出宮建府在即,總是沒得再雪上加霜,節外生枝的理兒?!?/br> 胤禛和舒蘭的顧慮不是沒有道理,只是他們雖然有意做得好看一些,不至于弄得面上太不和諧,可是胤褆和伊爾根覺羅氏顯然不是會順著梯子往下爬的主兒—— 撇開前塵舊怨不說,按照胤褆所想,他出身上頭棋差一招比不過身為嫡子的胤礽便罷了,可在余下兄弟里頭總該是超然的頭一份吧?卻不料位分跟向來重文輕武的胤祉和萬事平平的胤禛同一爵位,且還在各自的封號里頭狠狠被下了臉,如此,他怎么可能順得下這口氣? 至于伊爾根覺羅氏,她當然也沒好性兒到哪里去,先是眼睜睜看著原本板上釘釘的皇長孫的尊榮被奪了去,再是被老爺子賜下的名諱又膈應了一回,弘昱弘暉,看起來都是指日光,可細究起來,昱通煜只是代表光明光亮,可暉同輝,除了朝暉還代表著日月同輝,相較起來可謂是差了不止一星半點,如此,她又怎么會不給胤禛夫妻連帶著弘暉狠狠記上一筆? 這般兩兩相加之下,胤褆和伊爾根覺羅氏自然是非但不覺得這格外厚重的賀禮在給他們體面,反而覺得被狠狠的打了臉,只是于前朝,胤禛有胤礽照拂著,沒等胤褆陰陽怪氣上幾句就直接被‘只會拿著兄弟們撒氣,有本事找皇阿瑪’給堵了回來,而于內院,伊爾根覺羅氏和舒蘭皆是尚未出月,便是想找晦氣想鬧騰也沒得碰面的機會,這樣一來二去的,就直接拖到了孩子們的滿月禮—— “哎喲,我的主子呀,您怎的將將才換了衣裳?奴才聽說大福晉和弘昱阿哥可都已經到寧壽宮說了好一會兒話了,雖說太后主子不會計較,可是沒得被人拿著當話頭,豈不是白白的在大喜日子添了晦氣?” “旁人若是想要雞蛋里挑骨頭,便是你做得再好也總是能找得到說頭,如此,倒不如不去理會,省得沒得壞了心情,再者這時辰又還沒到,早去了豈不是越發給她機會折騰?” “嘎!” “你也覺得額娘說得在理?那你還不乖乖喝奶?若不然待會餓得哭鼻子,額娘可就要笑話你了!” 作為大家庭的一家之主,作為長輩,康熙老爺子當然是樂得宮中喜事多,可是這都撞在一起有的時候卻也覺得頭疼,比如這同一日出生的弘暉和弘昱,一個是生來帶福的長孫,一個是生了四個丫頭才盼來的長子家的嫡長子,他向來講究平衡之道,哪怕是心中對弘暉來得歡喜一點,明面上也總是不愿意厚此薄彼留了怨言,便是干脆大手一揮的一起cao辦,且還連地兒都挑好了就在寧壽宮,一來是省得顧了這頭薄了那頭,二來也能讓太后瞧著重孫輩兒樂呵樂呵…… 從大局上來說,這樣當然是個一舉幾得的辦法,但凡事有利則有弊,比如舒蘭就很是了然自家那位大嫂必然不會省心到哪里去,便也干脆喂飽了兒子又收拾了好一番才不緊不慢的動了身,帶著嬤嬤奶娘宮女一行人往寧壽宮而去。 “喲,我當這是誰呢?近日里只聽大侄子長得甚是喜人,想要親眼見見又礙著身在月中,好不容易出了月又沒料到四弟妹平日里一向來得早,今個兒卻是姍姍來遲,可是叫咱們一番好等呀!” “叫大嫂等得這樣辛苦,那可真是弟妹的不是了?!?/br> 對于大福晉發難,舒蘭原就在意料之中,便是面上神色半分不變,等朝太后行了禮,又給眾妃道了福落了座之后才慢條斯理的接過話頭—— “原本我也跟大嫂一般想見見小侄子,想著跟大嫂都住在阿哥所里頭一道過來也算是得了巧占了這頭一份,卻不料大嫂今個兒竟是來得這樣早,早知如此就該叫奴才們長點心才是,倒是叫大嫂好等了?!?/br> “你!” 要論這說話的技巧,大福晉當然是拍馬也趕不上活了兩輩子的舒蘭,一句話說得明面上半分不錯,似是順著對方的話茬往下接,卻是實際上字字指著她居心不良,沒事找事上趕著找茬兒,直將大福晉思忖了老半晌的話盡數給噎了回去,只能勉強壓著怒氣又將矛頭轉到了弘暉身上—— “我這個做大嫂的便是等等弟妹也沒什么,不過今個兒到底是孩子們的好日子,若是耽擱了豈不是上趕著討沒趣,四弟妹向來是個重規矩的,平日里請安最是到得早,我瞅著大侄子從進來到現在就沒怎么張過眼,可別是大侄子有個什么吧?” 大福晉眼珠子一轉,顧不得身在什么地方,也顧不得此話一出眾人微妙的神色,便又緊跟著拋下一句。 “雖說四弟妹一向將養得好,身子骨也比我要來得康健不少,可到底于產期早了足足兩個月,總得小心點才好,要不叫太醫來看看?” “大嫂費心了?!?/br> 舒蘭根本不用多想就能夠猜得到這位大嫂的用意,皇家萬事講究個吉祥如意,加上今個兒又是長孫滿月的大日子,趁著戰事剛平普天同慶,老爺子有意大辦不光是來了各福晉娘家內眷,還有不少朝臣和宗室,若是在這時候宣太醫添晦氣,便等于告訴所有人這孩子是個沒福氣的…… 對于舒蘭來說,對方因著心中不平衡句句帶刺她可以不當回事,可是這樣口無遮攔將話頭胡扯到自家兒子身上,她可就沒有什么好心性了,如此,便只見她唇邊笑意雖是不變,目光卻是陡然一冷。 “弘暉雖說是早產,可托了皇阿瑪皇瑪嬤的福卻是康健得很,平日里便是喝奶都喝得要比尋常孩子多,然后吃完了就忍不住打盹,您瞧,這還剛剛滿月就養得圓滾滾的,便是叫我抱起來都有些費力了,沒得讓大嫂笑話了?!?/br> 說著不等大福晉接話,又將視線轉到身在主位的太后身上。 “說起來您可不許嫌孫媳奉承,我原也不過一個尋常女子,可在為人女時有阿瑪庇護,為人婦時得夫君愛重,為人母又兒女康健,我自感念上蒼庇佑亦是感念皇瑪嬤的照拂,若不然孫媳哪有今日的安樂,便是借著今個兒這好日子只愿您老人家一直鳳體安康,如此,我等小輩便也能福蔭無限了?!?/br> “嘎!” “好,甭管這是不是奉承,這話都聽得我老婆子高興,還有弘暉,瞧著這模樣兒呀,我心里頭就覺得歡喜,快讓哀家也抱抱!” 舒蘭這話從明面上來看似乎只是借著轉移話題的當口兒上順便拍拍太后的馬屁,可在場的人都不是什么傻子,自然聽得出其中的弦外之音,伊爾根覺羅氏雖說是皇家的長媳,拿出去也是身份尊榮的主兒,可仔細計較起來,其父早就被削官一直碌碌無為,與大阿哥看起來是夫妻和樂可實際上卻是為著之前的四個丫頭沒少鬧不快,為人母就更不用說了,幾個丫頭一個比一個糟心,好不容易生了個阿哥又因為傷了身子,哪怕足了月也不過個小貓模樣兒,便可謂是處處比不過舒蘭,句句被戳中了軟肋,直接被氣得變了臉,連帶著一旁的惠妃也頓時黑了臉,只是比起不討喜的大福晉太后顯然更為喜歡舒蘭,再加上太子妃在旁邊插科打諢,一時之間便是誰都裝看不到那婆媳二人的臉色,只紛紛轉過頭湊起了趣—— “可還別說,這弘暉阿哥可當真是生得喜人,剛滿月的孩子我也見過不少,可哪里就有這樣生得這樣白里透紅的,喲,您瞧,這孩子可是在朝您笑呢?” “是嗎?這么小的孩子就知道笑啦?” “嘎!” “哎喲,你聽,這孩子可當真是聰慧喜人,可別是聽懂咱們在說什么了吧?這長孫可到底是長孫,當真是生來就不一般呢!” “嘎!” 太后原本也只是因著舒蘭話說得討喜,和弘暉突然哼唧了一聲,便順手抱過來逗上一逗,可這真的抱在懷里逗上了卻是老太太看大孫子,越看越喜歡了起來,再加上太子妃和宜妃的湊趣,便是笑得見牙不見眼,越發將一旁眼睜睜看著大福晉刺激得不行,想到方才自己抱著弘昱前來,太后雖說也逗了一會兒可別說喜成這樣,就是抱都沒見抱一下,伊爾根覺羅氏更是慪得快要吐血了,而說來今個兒也奇了,不知道是弘暉看不得對方欺負自家額娘故意跟她作對,還是老天爺原就不待見她,沒等她顧忌著場合努力平復下心緒,就只聽到外頭突然傳來兩聲靜鞭響,然后與此同時弘暉也跟著將視線轉到了門口處—— “嘛!” 第45章 明里暗里不太平 “大老遠就聽到皇額娘在樂呵,您這是在說什么呢?” “皇帝來了?哀家一把年紀的人還能樂呵什么?還不就是瞧著這些個小的們高興?哎呀,你看這小子,皇帝你還沒進屋就眼巴巴的瞅著了,可是盼著你來呢!” “哦?” 康熙本就重子嗣,看著這孫輩里頭終于有了阿哥心中自然是歡喜,便是將這滿月禮的地兒選在寧壽宮雖是主要為了顧全大局,其中卻也難免有著自己的私心,畢竟若是在阿哥所,礙著太子的顏面礙著兩頭的平衡,他總是沒法特特的上門插上一腳,而在寧壽宮就不同了,瞧著這滿頭和樂且自家額娘也笑得見牙不見眼,便亦是人逢喜事的滿面帶著笑,不帶一點架子的免了眾人的禮落了座,然后順著太后的視線移到了那小小的人兒身上—— “這么小的孩子竟是知道認人了?這倒是出奇,依朕瞧怕是沾了您老人家的福氣,待您多抱抱多親近親近說不定等會兒就要張口叫烏庫瑪嬤了?!?/br> “你就知道哄哀家這個老婆子高興,這孩子方才滿月,能夠這樣乖巧認得人已經夠叫人稀罕了,偏生還叫皇帝你拿著這樣打趣?!?/br> “朕又哪里是拿著孩子打趣您了,這幾個月一直勞皇額娘在宮中cao持上下,外頭捷報頻傳,里頭又添了兩個皇孫,這難道還不算是沾了您老人家的福氣?這孩子既是能得您歡喜便也是他的福氣,您說可是這么個理兒?” “嘛!” 康熙雖然于朝政上頭是說一不二的主兒,可是于私底下特別是親近的人卻多是和善,再加上他幼年喪父喪母,方才獨當一面最親近的孝莊文皇后又撒手而去,這長輩里頭感情上頭最親近的當然就只有眼前的仁憲太后了,是以,對著自家額娘他當然也不會講究皇帝的身份皇帝的威嚴,只以子為居,可謂怎么讓老太太高興怎么來,而老太太被哄了個眉開眼笑,趴在其懷中的弘暉卻是不知道是真的聽懂了想要上趕著湊趣還是什么旁的緣由,竟也后腳趕著前腳的哼唧著出了聲,直逗得太后越發開懷—— “你們這爺孫倆可是一唱一搭上了,好,便是哀家有這個福氣,皇帝也是萬福之身,孩子們亦是個個如此,福氣綿延?!边@人都喜歡聽好聽的話,太后自然也不例外,加上她年紀大了本就喜歡兒孫滿堂,瞧著這般模樣兒就更是樂呵,轉頭又逗起了越瞧越喜歡的弘暉,“小弘暉,這是你皇瑪法,你這嘛嘛嘛的叫喚個不停,可是想叫你皇瑪法也抱抱呀?” “嘛!” 這尋常剛滿月的孩子,多是像先前舒蘭所說的那般,吃了睡睡了吃,哪里又會像聽得懂大人們所言這般接話,便是這哼唧哼唧的再含糊再聽不出個所以然,得了太后這番說頭就越發顯得弘暉聰慧喜人,而原先康熙并未見過自家的兩個孫子,一進來就只顧著哄老太太也沒注意這抱著的是哪家的孩子,可眼下里得知這就是自家長孫,心中的天平便亦是不由得傾斜了一點,順著這番話頭就接過了弘暉—— “嗬,這孩子雖是將將滿月可掂起來卻是不輕,瞧著這眉眼之間,還真是透著點子機靈,老四媳婦倒是會養人,不錯!” “皇阿瑪謬贊了,這話可是說得媳婦有些臉紅,說起來也是弘暉這孩子好養不鬧騰,想來亦是托了皇瑪嬤和皇阿瑪的福氣,便是哪里敢在您幾位面前搶功勞?” “老四平日里多是鮮言少語,倒是得了個伶俐大方的福晉,你這孩子養得好,費揚古也教養得好?!?/br> 康熙雖說是皇家的大家長,可公公兒媳的卻到底是有所避忌,便是打從舒蘭進門,除了翌日請安和年節大宴很少能碰得到面,難得這么說上兩句瞧著這知進退的模樣兒,心中不由得也添了幾分好感—— “這孩子穿的小衣裳瞧著很是精致,倒是瞧起來繡工不錯,可是你做的?” “皇阿瑪方才那話雖說是謬贊了兒媳,可兒媳到底還能在心底里暗自得意上一二,可眼下里兒媳可就不敢承了,這肚兜是太子妃娘娘特特送來的,那時兒媳還打趣太子妃娘娘說若是弘暉用慣了以后沒得用了,怕是要哭鼻子了?!?/br> “哦?” “皇阿瑪可莫要聽四弟妹胡說,四弟妹眼下里是有子萬事足,便是比起以往性子越發活絡了,兒媳身為伯母,便是幫大侄子多準備些衣裳又有什么難的,您說可是這么個理兒?” 太子妃本就是個恭順賢良的,每年萬壽也沒少為康熙獻上自己親手所制的衣裳鞋襪以表孝誠,康熙最為看重太子這一頭自然不會認不出來這頭一份的蘇繡,也是因著怕太過青眼弘暉惹得有孕的太子妃心中有所計較才有了這么一說,而太子妃心中通透當然亦是聞弦歌知雅意,跟舒蘭一唱一搭的將殿中氣氛弄得越發的和樂,只是這番模樣兒看在旁人眼中也就罷了,橫豎沒得兒子來出彩也沒得爭,可看在有兒子且跟弘暉同日滿月,本應當也是今日主角之一的大福晉眼里,卻是心中越發失衡,下意識收緊雙手直叫弘昱猛的一吃痛,竟是‘呱’的一聲哭了起來—— “喲,這是怎么了?這好端端的怎么哭起來了?這是餓了還是尿了,可是趕緊叫嬤嬤抱到后殿去收拾一二吧?” “兒媳……” “去吧?!?/br> 這尋常大戶人家辦個什么喜事都喜歡講究個好兆頭,到了這宮中自然更加如此,而這滿月又不同洗三,后者是考慮到孩子的實際情況,哭得越大聲就越是代表孩子身子康健,可前者卻是不然,笑得越是歡喜才越是代表著身帶福氣,這也是舒蘭哪怕晚些出門也要將弘暉收拾妥當的緣由之一,而理雖是這么個理兒,但孩子還小會哭鬧也算不得什么出大褶子的事兒,一般時候長輩間打打哈哈,比如眼下說是弘昱也想讓康熙抱抱便也算是揭過去了,可偏偏大福晉和惠妃太不討人喜歡,甚至是在宮中結怨頗多,便是孩子前腳剛哭出聲就見宜妃飛快的搶過了話頭…… 哭不算什么,可尿卻是污穢之物,聽得這話饒是康熙不是不講理的人,也不至于上趕著跟孩子計較什么,卻也不由得失了原先抱完弘暉也抱抱弘昱的心思,不等大福晉接話就直接擺了擺手示意其自去后殿。 “主子,奴才方才瞧著大福晉那臉都要氣歪了,雖說咱們小主子確實是有福之人,也得兩宮青眼,可是……” 這皇家的滿月禮雖然諸事講究,可在寧壽宮里頭說鬧了一通,后頭也不過是掛悠車剃胎發這一系列尋常流程,弘暉原就懂事聰慧,自然是不哭不鬧一切隨著嬤嬤來,而弘昱雖是身子弱一些也怕生人,可不知道是大福晉哄了又哄還是使了什么旁的法子,倒也算兩兩無事走完了這一遭…… 紫禁城的筵席向來是男女有別,康熙帶著眾阿哥們在前頭還沒散,寧壽宮中又輪不到舒蘭來做主,太后瞧著折騰了這么一天孩子都累得睡著了,便干脆大手一揮讓她們先回來歇著了,也就趁著這會兒功夫關起門說起了體己話。 “這說句不好聽的,槍打出頭鳥,這是不是也太惹眼了些?” “有著皇長孫這么個名頭壓在身上,你以為平日里低調些,就沒人上心上眼了?” 上一世身為皇后,雖說無子傍身可胤禛對自己敬重有加,到底也算是尊尊榮榮走完了一生,是以,按照舒蘭內心來說倒也真沒想過要上趕著去爭什么,可是這有的時候卻也不是你不相爭別人就會當做沒你的存在…… 正如她這話所說,弘暉身為皇長子,胤禛身為兄弟之中最尊貴的幾位主兒之一,再加上跟大阿哥那一邊的齟齬越深,一切都已經有了這樣大的出入便已然注定了你無法低調,如此,倒不如反其道而行,讓自家兒子風風光光的立在這兒,說句糙的,便是虱子多了不癢,債多了不愁。 “橫豎這梁子已經結下了,你依舊如此她看著刺眼,你低調而為她也未必順眼,說不定還覺得咱們假惺惺的故作姿態,如此,左右她也蹦跶不了多久了,咱們也出宮建府在即,倒不如順其自然該是如何就如何,而若真有不怕死的想在這上頭動什么歪念頭,我也必然有辦法叫她賠了夫人又折兵!” “主子,您是指……” “方才我瞧著永和宮那位一直沒接半句話,雖說按理來說她不至于甘愿冒著觸到皇阿瑪底線對弘暉做什么,往后不在同一個屋檐下她手也伸不了這么長,但我這心里頭總是不穩當,寧兒去打探消息,可打聽到什么了?” “說是那位跟李格格身邊的嬤嬤說了會子話,倒也沒扯到咱們小主子什么事兒,只說大格格也要滿周歲了,趁著最近宮中喜事多也該大肆慶祝慶祝才好?!?/br> “嗯?大格格?” 第46章 德妃的惡毒心思 “嗯?李靜琬?大格格?” “可不是?”方嬤嬤顯然有些不忿,“不是奴才逾越,可甭管怎么著咱們小主子才是長孫嫡子,您生產當日百般找茬便罷了,今個兒當著那樣多人的面眼瞧著您被刁難竟還半句話都不說,只權當自己個兒是個局外人,如此也就算了,但轉頭就關心起了大格格的抓周算是個怎么回事,豈不是太不將您放在眼里了?” “說句真心的,我倒也巴不得她莫要將我放在眼里,省得沒事找事的再來些幺蛾子沒得折騰,橫豎我也不盼著她的那點子抬舉過活,若是她只想給李氏長臉撐腰倒也沒什么,怕只怕她又起了什么小心思……” 舒蘭雖然心知跟德妃的關系已經在數次的你來我往之中越發僵硬,可有子傍身又出宮在即,她也并不想在這當口兒上徒生波瀾,只想著若能維持面上的平和便也沒必要當真弄得撕破臉皮再不留一絲余地,可德妃突然來了這么一出卻又讓她不由得提了提心,而事實上也印證了她的猜想并不是無的放矢,便是翌日剛從寧壽宮請了安出來就被德妃叫到了永和宮,話里有話的提起了這一茬兒—— “雖說李氏不過是個格格,連個側室的名分都沒有,大格格亦不過是個庶女,可我私心里總是覺得胤禛膝下空虛良久,得了大格格之后卻是好消息不斷,總算是個有福氣了,趁著眼下里喜事連連大肆cao辦cao辦,一來算是給她添點子喜氣,二來也是喜上加喜,三來則是我聽說李氏這一胎有些個不穩,便也順道當作是沖沖喜了?!?/br> 合著弘暉能夠順利出生還是仰仗了一個庶女了? 舒蘭雖是對幾乎就沒消停過的李靜琬感觀很是不佳,可禍不及子女,加上記憶中大格格不像她額娘那般,一直還算得上乖巧聽話,便是再對李氏不滿也從未殃及到大格格身上去,連帶著分例用度也多是優待,可是一茬歸一茬兒,聽到這幾乎等同于說自家兒子托了對方福氣的話,換做任何一個當額娘的心里都不會舒坦到哪里去,便是再心知大格格一介幼兒無辜,也不由得在對德妃惡感更重的同時對其好感一降再降,語氣亦是跟著一冷—— “額娘這話倒是叫兒媳有些聽不明白了,若只是為大格格cao辦個抓周禮,原也在情理之中算不得什么事兒,畢竟再是庶女也是爺的長女,滿月的時候因著李氏身子不好和一些旁的事兒疊在一起只草草慶祝了一番,眼下里便是當做彌補也沒什么,可您說要大肆cao辦是想要怎么個cao辦法?不是兒媳容不得人,更不是兒媳有了親生兒子就忘了嫡母的本分,可李格格的身份擺在那兒大格格的身份也擺在那兒,總是不能越了規矩去,不然豈不是徒惹人笑話?” “你是個萬事通透的又有什么想不明白了,且又那樣拿得住事兒,又豈是那掌握不住分寸的人?” 出乎意料的德妃態度很是溫和,非但沒有過往拿著婆母的架子咄咄逼人,反倒還頭一回的夸贊起了舒蘭,面上笑意亦是端得尤為親近,不知內情怕還真以為是這婆媳倆有商有量的在合計什么—— “說起來這宮中雖是規矩重,可只要不出了大褶子去關起門來也不會有人去太過計較,就像眼下里,宋氏正在禁足之中,李氏又有了身孕,整個兒后院里頭能伺候的統共也就你一個且還剛剛剛出月,若真是要事事講禮豈不是我也該早早給胤禛添兩個人才是?” 德妃一副掏心掏肺的模樣兒,可該說的想說的卻也一句都沒落下。 “剛巧胤禛爭氣得了郡王的爵位,便是趁著這個機會樂上一樂也在情理之中,往外了說也只會說你賢惠大度,眾人面上都好看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