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250.大明朝堂的爭斗
劉伯溫的話語落下后,整個朝堂為之一靜,簡直鴉雀無聲。 “不至于吧,李家世代忠良,豈敢背棄我大明?” 過了許久,那朝臣中才有一人弱弱的出聲。 “是及,李天命若是敢反抗大明簡直是為李家列祖列宗蒙羞?!?/br> “沒錯,我大明天兵一下,西北只不過是土雞瓦狗罷了,不堪一擊?!?/br> 好似得到了信號一般,那些回過神來的大臣紛紛出言,無不是將西北制作大明的仇敵。 “混賬!來人,將這幾個不辨是非的逆臣拉下去,關入天牢,無陛下命令不可釋放?!?/br> 劉伯溫可以說是大明朝廷中對于李天命最了解之人,聽到這些人的話后,簡直被氣笑了,直接越過了朱瞻基下令道。 “憑什么關我,劉伯溫你枉為丞相?!?/br> “劉伯溫,陛下還在此,你竟敢胡言亂語,簡直大逆不道!” “我看你定然是被李天命小兒收買,否則為何幫助西北殘害大明忠臣!” 在劉伯溫下令后,那些宮殿士兵自然的上前將被劉伯溫指名的官員抓捕。 那些官員自然不甘就此淪為廢人,紛紛的開口,希望將劉伯溫也拉下水。 “夠了,將這些看不清形勢的蠢貨都帶下去,朕不想再看到他們!” 沉默了許久的朱瞻基終于發話了,他非蠢人,自然知曉這些人提議的根本就不是為了大明,反而更多的是為了自己。因此內心中相當的認同劉伯溫,有些事自己剛剛登基不適合做,但劉伯溫歷經五朝丞相,卻沒有那么多的顧忌。 但盡管內心認同劉伯溫,朱瞻基卻也對于劉伯溫的威望產生了忌憚。 一言之下,原本對于皇室忠誠不二的宮殿士兵便紛紛行動,這讓朱瞻基如何能夠安心。 “陛下,不論是為了名正言順或是手機的利益,此時我大明與西北都是休戚與共,請陛下下令配合西北與瓦剌宣戰吧!畢竟瓦剌乃是大明世代仇敵,正好借此機會一舉將之殲滅?!?/br> 劉伯溫并不是不知曉自己的舉動會讓朱瞻基產生想法,但為大明盡心竭力了數十年,劉伯溫早已深深的將自己視為與大明休戚相關。 因此哪怕明知道會得罪朱瞻基,但為了大明的利益,劉伯溫也不可能不開口。 “宣戰?沒有必要吧,畢竟瓦剌只是得罪了西北,是非經過如何還不好說呢?!?/br> 朱瞻基遲疑著說道。 對于劉伯溫的智謀,朱瞻基自然是深信不疑,只是明顯的事情是西北惹出來的,大明沒有必要為西北出頭吧。 “陛下,不論事情真相如何,您若是不想失去西北三省,就必須對瓦剌宣戰!” 劉伯溫恭敬的對朱瞻基行了一禮后,堅定的說道。 “陛下,丞相所言極是。西北三省乃是抵御瓦剌韃靼以及西域諸國的前線,不容有失啊?!?/br> “將西北列為李家封地乃是太祖的國策,這數十年來,李家幾代忠烈,皆為西北戰死,可見太祖的高瞻遠矚。西北,不可失啊,陛下!” “陛下,可別忘了,極西之地還有個不下于大明的哈烈帝國虎視眈眈啊?!?/br> 三楊以及朝堂上真正的明白人,在劉伯溫打擊了那些軟骨頭之后,終于找到了發言的機會,紛紛站了出來,對朱瞻基說道。 這些話雖然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存在感,卻也是肺腑之言,一切都是為了大明的利益。 “朕手握封人榜,卻還要向一個凡夫俗子低頭不成?” 朱瞻基狠狠的看著出列的幾個大臣,很不情愿的說道。 “這,陛下,封人榜名額有限,并非萬能。以臣看來,李天命恐怕并不需要。況且此時也并非只是為西北出頭,有我大明千萬大軍加上西北足以讓瓦剌低頭,如此乃是提升為大明國威的絕佳時機啊?!?/br> 劉伯溫知曉,一味的與帝王對著干絕對沒有好下場,因此在反駁了朱瞻基后,換了個角度說道。 “丞相,你確定瓦剌會因此低頭?” 朱瞻基果然有所意動,只是心中還有一口氣難平。 “瓦剌在草原上不但有著韃靼這一世仇,還有西方哈烈帝國的步步緊逼。若是再面臨我大明的攻擊,恐怕只能覆滅與歷史中了。臣曾見過瓦剌王,他非如此不智之人,因此有百分之八九十的可能瓦剌會因此服軟?!?/br> 劉伯溫耐心的為朱瞻基分析道。 他曾與西北之主李天命照過面,知曉眼前李天命的實力絕對不是大明所能抵抗的,因此拼命的找理由為李天命說話。 當然這是在李天命并沒有損害大明利益的前提下,否則哪怕付出再大的代價劉伯溫也要將衛王府消滅。 為了達到目的,劉伯溫不惜查閱了無數被束之高閣的資料。 這些資料大明一直有在收集,但從來沒有人去為它匯總。 因此在劉伯溫提出來之后,許多大臣還顯得有些懵逼。 只有內閣三楊真正的意識到了劉伯溫的最終目的,紛紛出言附和。 “陛下,李天命小兒既然敢叫囂,必然有足夠的后手,以臣對于李天命的了解,他絕不是胡言亂語之人?!?/br> “陛下,丞相所言極是。瓦剌一直窺視我大明神器,此次正好給它一個教訓?!?/br> “我大明自古便是天朝上國,豈容瓦剌挑釁,唯有將之徹底滅絕,才能讓子孫后代不留后患?!?/br> 在劉伯溫與三楊的表態后,其余官員攝于他們的威嚴也紛紛站了出來附和,生怕慢了一步被當作典型如同剛才幾人一般被拖出宮殿。 “也罷,既然如此,丞相,你便代表大明向瓦剌宣戰吧!” 看著底下原本吵吵鬧鬧意見不一的聲漸漸的被劉伯溫統一,朱瞻基也失去了所有的興致。 更不要說挑戰劉伯溫的權威了,眼下立足未穩也只能順著他行事了。 因此在權衡利弊之下,朱瞻基說出了這么一番話。在說完這話后,朱瞻基便不顧其余人的臉色直接離開了大殿。 “這,丞相?” 三楊面面相覷,最后楊士奇站了出來,看向劉伯溫問道。 “此事由我代表朝廷,你們三位代表內閣,就蓋章吧,最后拿給皇上蓋章,皇上并非不明事理之人,不會拒絕的?!?/br> 劉伯溫沉吟片刻后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