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79.將蜂羽衣捉拿歸案
“既然如此,余大人以為對待叛徒,是否該一視同仁?” 鋪墊了這么久,李天命終于問出了最關鍵的話語。 “這,這,這…” 余星海很想說是,可看李天命的神情,余星海心頭一突,是字卡在喉嚨里,怎么也無法吐出。 “莫非余大人先前一直在消遣本王,以為本王刀不利乎?” 李天命注視著余星海,厲聲道。同時抽出了于謙歸還的“紅燭”,一刀斬在面前的地上。 以李天命如今的修為,輕易的便在面前斬出了一個深坑,深坑一直蔓延到余星海身前不遠才停下。 剛剛好不容易勉強站住到余星海嚇得又一屁股坐在了地上,顯得有些不知所措。 看著余星海那連話都說不出的慫樣,李天命也沒有心情繼續逼問下去,左右不過是將死之人罷了,何必再多費口舌呢。 “殿下,叛徒自然是該殺,不殺不足以平民憤,不殺更不足以告慰那些死去軍民的在天之靈?!?/br> 正當李天命想要公布罪證將這群人一網打盡時,又一個人跳了出來。 將目光轉了過去,說出這番大義凜然的話語赫然便是顧保。 在李天命印象中,顧保是典型的眼高手低的書呆子,除了權力欲望大了些,能力低下了一些,但是非觀還是有的,根本不可能背叛人族與妖族勾結。 不然成祖也不會講他派到西北,朱高熾也不會一直對他信任有加了。 只不過顧保代表的是朝廷的利益,眼下又怎會出來應和自己呢?這么做對于他可是一點好處都沒有,難不成自己看走了眼,此人與于謙一般有文人風骨不成? 只是下一刻,顧保說出的話,讓李天命明白了他的心思,還以為這老頭轉了性子,原來是挖了坑等待自己跳呢。 “還請殿下發布海捕文書,將叛徒蜂羽衣捉拿歸案!” 顧保膽子比余星海大了許多,余星海早已被嚇破了膽,膽顧保卻還能鎮定的站在原地,并借著李天命的話語將了他一軍,由此可見成祖看人的眼光絕對是一流的。 “顧大人所言極是,余某附議!” 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那般,余星海急切的出聲符合,想借此連同官員再一次的逼迫李天命。 畢竟李天命已經退讓了一次,這一次若是再能逼迫李天命退步,他在西北的威望必然大損,到時自己隨不能如同先前那般名利皆收,畢竟此時主導者已經成了顧保,但至少保住小命沒有絲毫的難度。 但出乎意料的是,早已被滾滾人頭嚇破了膽膽其余官員,除去一些戰場上退下的老兵堅定的站在他身后之外,其余人附和者寥寥無幾。 要不便是被李天命的鐵血嚇的不敢出聲,要不就是早已失去了力氣,比之余星海還要不堪。 “石大人以為如何?” 李天命并沒有搭理余星海等人,反而問向了石京山。 “理該如此!” 先前李劫也料到了會有人用蜂羽衣做文章,因此他事先劫走蜂羽衣未嘗沒有給那些異心之人一個發難借口的意思在里面。 而石京山也早已想透了這一點,反正已經背叛了西北官員,干脆便背叛的徹底一些罷了,因此對于李天命的演出石京山相當的配合。 “隋將軍以為呢?” 得到了石京山的恢復之后,李天命將目光對向了隋乘龍。 “某是粗漢,不明白太多的大道理,但對于叛徒,必然該付出血的代價才是?!?/br> 隋乘龍毫不猶豫的回答道。 他并不知道李劫布下的局,因此說出的話都是自己真心的想法。 但就是這般李天命范兒對他更加的看中了一些,畢竟常人看來李天命之所以問過了石京山之后再次問他,顯然是不想處置蜂羽衣。 而隋乘龍自然也能明白這一點,可他還是毫不猶豫的說了出來,哪怕因此會激怒李天命,在那上千人頭大震懾之下,還能如此堅持之人可見他心中有著自己的堅持和原則。 想來前世若不是因為衛王府徹底滅亡,哪怕是蹉跎一世,隋乘龍也不一定會投靠大明。 想明白了這一點之后,李天命心中越發覺得此事過后應當重用隋乘龍。 心中這般想,但李天命卻不會表現出來,上位者應當喜怒不形于色,李天命雖還有些稚嫩,但這么多年下來這么簡單的道理自然是明白的。 接下來李天命又點名了好些西北的眾臣老臣,大致的看清了這些人的態度,同時也對這些人今后是升是降有了個大概的想法。 出乎意料的是,大部分老臣都同意處置蜂羽衣,哪怕是李天命臉色越來越陰沉,大有一言不合便大開殺戒之勢,堅持不住附和李天命的反而更多的是他這些年提拔起來之人。 這些人,一方面是為了應合主子放棄了原則,一方面確實也被那上千還未冷去的人頭嚇到了。 眼前這一幕對于自認為完全掌控了西北的李天命無疑是打臉,但李天命表面上生氣,內心卻沒有絲毫惱怒,甚至有些自責。 因為這些反對之人恰恰是真心為了西北著想之人,而這些人大多都是李天命父輩祖輩所提拔,認起識人,李天命感受到了自己的不足,暗自決定今后必須要吸取教訓才是。 而余星海則是另一番心思,眼見支持的人越來越多,余星海心中也就沒有那么的懼怕了,以剛才李天命的退讓來看,這一次面對大多數人的支持李天命很有可能還會再次的退讓,如此自己的小命顯然是保住了。 那么有沒有可能為自己謀得更大的利益呢?看著站在自己不遠處的老頭顧保,余星海的心思再一次的活泛了起來。 但眼下李天命還未低頭,余星海不敢有多余動作,只是低著頭用余光打量著李天命。 看著李天命陰沉的彷佛能滴出水來的臉色,以及屢次深呼吸壓制著憤怒的神態,余星海認為自己的判斷應該是八九不離十,李天命有很大的可能會選擇妥協。 雖然余星海不知道此時的大明文人還是很有風骨的,真正的變得自私自利還要從嘉靖帝的大禮儀開始。 那時候起,因為畏懼嘉靖帝屠刀,基本上的文人都被砍斷了脊梁骨,再也沒有了自己的堅持。 當然風骨一說,自然不包括余星海等人,哪怕此時的文人大多數面對大是大非還有著自己的堅持,但不管哪朝哪代總會有一些貪生怕死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