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節
張氏笑著扶起了顧晴,“你的婚禮,我自然會回來參加?!?/br> 這些年來,三皇子膝下也有了其他的庶出兒女,可無論是誰,都及不上晴姐兒在她心中的地位。 晴姐兒成親,即將成為應家婦,她這個做母親的,自然得親自送一送女兒。 張氏笑著拈起了顧晴的長發,“讓我給晴姐兒上頭吧?!?/br> “娘娘,這……”一旁的媒婆低聲道:“這梳頭婦人向來是要請全福人?!?/br> 所謂全福之人便是指上有父母健在,有丈夫,下是兒女雙全的婦人,以求新婚夫婦在未來的日子里能事事吉祥如意。 而三皇子妃雖然膝下有子,但卻沒有女兒,著實不符合全福人的定義啊。 但張氏只是笑著給顧晴梳了一個頭,她定定的看著顧晴,笑道:“我有一個女兒?!?/br> 雖然不能明著把晴丫頭認回來,但她知道,她有一個聰慧懂事,懂事的讓人心疼的女兒。 仁安帝四十八年,春末。 離顧晴前世的死亡日子還有八年,顧晴于歸應府,成了應四夫人。 作者有話要說: 全福人的資料出自百度百科 第94章 不想做人 三皇子妃回京,那也表示三皇子也跟著回京了,只要略略對政事敏感之人,自然明白這件事的意思。 仁安帝本來是兒子眾多,不缺繼承者的,但不知怎么的,自從奪嫡開始,兒子接著一個兒子出事,四皇子自盡一事更是讓仁安帝大受打擊,為此病了好長一陣子。 眼見皇子們病的病、小的小,好些人都在猜圣上說不定會把三皇子給召回來了,但在圣上真的把三皇子給召回來的那一瞬間,眾人還是震驚了。 在這個時間點召回三皇子,等于明明白白的表示仁安帝有意傳位給三皇子?。。?! 三皇子沈寂多年,他的嫡系如解子慎……等,當年貶的貶、逐的逐,留在京里的幾乎等于沒有,如張閣老這般的親家更是直接回了老鄉,一時間,倒是讓人不好攀關系了。 至于三皇子府本身偏生又以什么旅途勞頓為由,閉門謝客,更是讓人沒法子上門套關系。 一知道三皇子妃做了一回全福人,親自給定國公府的大姑娘上頭,又好似顧大姑娘的娘家人一般去了應家喝喜酒,一時間,不認是認識還是不認識,盡數都應家討上一杯喜酒,頓時把應府前的那一條街給擠的水泄不通。 原本應府和定國公府也無意大辦應軒與顧晴之間的婚宴,但因著三皇子妃回京之事,來的賓客一瞬間增了這么多,也難為郡主是個厲害人,雖是多了這么多的賓客,倒也支應得過來,竟然能把事兒都安排的妥妥當當。 如果說三皇子妃的到來是意外之喜的話,那婚禮中途,仁安帝與敬妃娘娘的賞賜同時來到,更是讓人驚嚇了。 那怕顧晴的身份暪不過人,但自從三皇子妃去了西北之后,皇家好似忘了這個孫女兒一般,對顧晴不聞不問,即使是顧晴和應軒成親之事報了上去,也不過就是回一句知道了,連半點賞賜都沒有,原以為皇家早就忘了顧晴這個私生女,沒想竟然是在這里等著呢。 仁安帝與敬妃一共賞賜了整整十抬嫁妝,光是白玉如意便有兩對,成雙成對,當真是吉利的很,而且還有好些眼尖之人注意到那兩對白玉如意可是當年敬妃入宮時帶的嫁妝,連這嫁妝給賞賜了,可見得對顧晴的看中。 一時之間,應家喜宴頓時爆了,到了后來,郡主也支應不了了,連忙讓人請了顧琰在定國公府亦開宴席引流,這婚宴這才能順順利利的結束。 到了婚宴結束之時,不只是顧晴和應軒兩個正主兒都快累趴了,就連應府的當家主母郡主也累到不行。 方嬤嬤憐惜的扶著累趴的郡主笑道:“郡主當真辛苦了,按我說那些臨時來的,不理他們也就是了,郡主何必又好酒好菜的招呼著他們???” 按她說,那些人也太不知禮了,那有這樣子臨時來吃喜酒的,要不是郡主厲害,一般的當家主母那能支應得住呢。 正當方嬤嬤沒口子夸獎著郡主之時,郡主微微一嘆,“別說了,以后當家做主的還不知道是誰呢?!?/br> 晴丫頭的身份本就隱隱比她高上一些,而如今三皇子上位,她便就是隱形公主了,以此身份,怎么可能不做應府的當家主母呢,她要是知情識趣的,便該退位讓賢了。 “郡主……”方嬤嬤忍不住抹了抹眼淚,可憐郡主這一輩子都為了應家忙活,結果連當家主母的位置也得拱手讓人了。 “別磨嘰了?!笨ぶ鲝娙讨桓?,笑道:“我勞累了這么多年,趁機休息一會兒難道不好嗎?若放在旁人家,我也到了做人祖母,含飴弄孫的年紀了?!?/br> 方嬤嬤嘴唇動了動,要是有個小少爺也就罷了,可郡主別說孫子了,連兒子都沒有,大老爺又不在京城,以后這長夜漫漫該怎么熬呢? 郡主也悵然若失,她自嫁進應家之時就知道自己注定與夫婿聚少離多,便一心撲在了應家大小事上,而如今連管家之事都沒了,當真讓她不知道以后的日子該做些什么了。 她強忍感傷,別過臉抹了抹淚,吩咐道:“讓人把帳冊整理整理,別讓人說嘴了?!?/br> 方嬤嬤低聲應了聲是。 應軒和顧晴成親,自有一番溫存不提,隔日新婦見禮完了之后,不待應老夫人和應夫人發話,郡主便主動交出了管家權。 應夫人微微皺眉,總覺得這事不妥,有那戶人家是給小兒媳婦管家的呢?更別提這些年來郡主做的著實不錯,難為她十幾年來把應家管的井井有條,應家上下的日子才能過的越來越好,不過想著顧晴背后的三皇子夫婦,應夫人默默地又住了口。 怎么說人家都是隱形公主,掌家也是應該的。 出乎她們意料之外的,顧晴倒是拒絕了,顧晴笑道:“我一個新婦,連家里人都認不清,那好管家呢?!?/br> 她笑著跟郡主撒嬌道:“還請大嫂子疼疼我,讓我多懶散一些日子吧?!?/br> 顧晴心下明白,她一個新婦,才剛嫁到應府里,連人都不熟,掌個什么家呢。 況且,她一心一意盡快把小黑團子給生出來,更是沒那意思想要掌家了。 顧晴比郡主還要小上十余歲,論年紀都可以做得郡主的女兒了,想當年顧晴的身世沒被揭穿之時,郡主也是把顧晴當成女兒看待的,見顧晴跟她撒嬌,郡主也頗有幾分受用。 她笑著讓方嬤嬤收回帳本,親膩的點了點顧晴的額角,笑道:“便宜你了?!?/br> 應夫人笑著看小兒媳婦和大兒媳婦說笑,臉上也帶著幾絲笑意,一家和樂美美的,才是最重要的。 xxx 顧晴是真沒把心思放在管家的事上,對她而言,最重要的自然是要把小黑團子給生出來,也因為如此,這陣子她沒少跟應軒做一些沒羞沒燥的事兒。 只不過…… 看著又準時到的月事,顧晴的臉都黑了。 她直接氣的給應軒來了一個壁咚,“說!是不是你不夠努力,這才害得我沒法子懷孕的?” xd,也不知道這小子那來這么多的花樣,比李三爺還豐富,這幾日搞的她腰都酸了,偏生大姨媽還是準時報到,莫名的讓顧晴有著白廢力氣之感,感覺自個的腰白扭了。 應軒:“?。?!” 這絕對是天大的冤枉??!他那里不夠努力了?除了顧晴不方便的時候,他幾乎天天叫水了,他那里不夠努力呢。 “我絕對沒問題!”應軒連忙道:“要不咱們晚上再試試其他的?” 他記得壓箱底的春宮圖里還有這樣那樣的姿勢,不如今晚努力一把,爭取多解鎖幾個資勢。 顧晴白了他一眼,要是再相信他的話,她就是個傻子! 正當應軒保證自己一定會繼續努力之時,只聽見咯啦一聲,突然聽到瓷盤瞬間在地上砸的粉碎的聲音。 兩人轉頭一看,只見,方嬤嬤慘白著一張臉,腳邊瓷盤碎片、點心……散了一地。 方嬤嬤干巴巴的解釋道:“老奴是奉郡主的命令給四爺和四太太送點心來的?!?/br> 她暗暗懊悔著,怎么好死不死偏偏在這時間過來呢?而且還聽到了這事,當真是尷尬的緊。 方嬤嬤連看都不敢看應軒,那眼睛一直望著地下,連忙道:“老奴再讓人拿一份過來?!?/br> 接著就像是看見了什么一樣落荒而逃。 應軒忍不住捂臉,感覺他的名聲全都完了啊。 果然,當天晚上的晚膳頓時大變樣。 本來應家飲食向來以簡樸為主,飯管飽,點心也有的是,不過都是吃粗飽,和精致全然扯不上關系,至于補湯什么的,應家向來信奉吃飽了就沒病,是以除了幾個太太會私下熬點補湯給自己補補之外,一般而已,應家的飯菜里是不可能有什么補湯的。 平時在飲食上也不似定國公府規矩一堆,什么身份用幾葷幾素,幾道菜之類的,無論是那位主子,包含應老太太在內,平時吃食也不過是二葷二素四道菜罷了,點菜什么的更是沒有,想吃啥的話要不是自己另外給銀子讓廚房里做去,便是從自己的小廚房里出來。 不過這一天應軒的桌上除了原本的菜之外,另外還多了一盅補湯。 看著補湯里詭異的長條物,應軒的整個臉都綠了。 他真的沒有問題,一點也不需要補! 嬤嬤尷尬的輕咳一聲,“四爺,這也是老太太的意思?!?/br> 咳咳,沒辦法,全應家傳宗接代的希望就在四爺的身上了,如果又被新上任的四太太證實不夠努力,怎么可能讓大伙不緊張呢? 不只這一碗湯,就連郡主還有二太太、三太太都讓人把自個私庫里的珍藏拿出來,準備好好給四少爺補補呢。 應軒郁悶了,他真的沒有問題啊。 不只是應軒郁悶,就連小黑團子也都郁悶了,我咧!你們問過做孩子的心情嗎?他不想要應軒這個傻爹啊。 不過面對努力到日日喊著腰酸的娘親,小黑團子只有默默地閉嘴了。 娘親為了他這么辛苦,他這個做兒子的除了乖乖等生之外,還能做啥呢。 且不說應軒和小黑團子的郁悶,一連數月,顧晴別說把小黑團子給生回來了,甚至沒有辦法懷上小黑團子。 見顧晴這么急著有身孕,應軒也有些不明究理,偏生這種事情他一個大男人也不好去問人,只能盡力安慰著,雖說他們應家很希望早早有著下一代,但也沒急到這種程度啊,況且顧晴才十七歲,身子骨也不算完全長開,晚個幾年再要孩子才好。 顧晴嘆道:“你不明白?!?/br> 那怕是夫妻,有些事也是不好說的,特別是事關‘前夫’,顧晴可真不好讓應軒知道真相,要是小黑團子還沒出生,他這個做爹的便先討厭起孩子怎好。 應軒不明究理,只能由著顧晴去了。 隨著日子過去,顧晴懷孕不順,這脾氣越發不好,就連應軒也不敢招惹她,只能默默地跟商老太太求救,商老太太碰到這事也不明究理,干脆悄悄地告訴了三皇子妃。 張氏得知之后,當下便讓人下了帖子,讓顧晴回‘娘家’走走。 雖然仁安帝并沒有下旨立三皇子為太子,不過顧晴成親那日的大禮只不過是個開頭,接著又是把敬妃一口氣連升二級,成了敬皇貴妃,并攝六宮事。 雖說皇后仍然在世,但大伙都明白,皇后自二皇子過逝之后便失了常性,這鳳印本來是仁安帝最喜歡的常貴妃握著的,如今仁安帝一口氣把敬妃連提二級,提到比常貴妃還高,又讓其攝六宮事,可說是副后之位了,不等于明明白白的準備讓三皇子繼位嗎? 如此一來,仁安帝頓時一下子便把三皇子的地位給拉了起來。 不過大概是以前曾經被仁安帝給搞過一回,三皇子這一次特別謙虛,除了自己的份內事之外,不該他管一點也沒管,大部份的時候甚至還以養病為由窩在家里。 三皇子這么安份倒是讓仁安帝很滿意,那怕他知道自己沒得選了,但自己給和被迫給的感覺還是不同的。 仁安帝表達欣賞的方法也很簡單,就是賞賜,而且這一次大概是沒啥好賞賜了,直接大手筆的賞賜了一個園子。 這一次張氏便是以讓顧晴到圣上新賜的園子里賞玩為由,給顧晴下帖子。 雖然這新園子不能和商老太太的別院相比,不過也差不多了,更何況商老太太的別院位于京郊,但圣上賜的園子就在京城里,地點不同,價值更是不同,可比商家的別院要難得許多。 雖然沒明著認孩子,但三皇子府里上上下下都直接以晴姑娘稱呼著,不只是三皇子妃親生的天佑,就連三皇子膝下的其他庶出子女也規規矩矩的喚顧晴一聲jiejie。 見著這些新冒出來的弟弟meimei,顧晴也不由得心生感慨,看來這些年她也是白擔心三皇子一場了,人家不但身體仍好好的,也從來沒有擔誤過生兒育女的大事。 張氏待顧晴極好,但對其他的庶出子女不過是面子情罷了,不過略略讓他們來認認人,便打發了那些庶子、庶女下去。 也怨不得張氏對這些庶出子女平平,當年三皇子得了鼠疫,那怕之后病愈了,這身子骨也嚴重受損,不得勞心勞力,待張氏到西北之后,見到滿目瘡痍的西北,再知道了三皇子的身體不好,張氏毅然決然撐起了西北這一片天。 說句不好聽的,這西北的政事壓根是全都壓在張氏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