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節
好些富貴人家認定了這小孩骨頭的藥丸有壯/陽補腎之效,私下收購,為此,他們每年不知得弄死多少孩子,這才能湊到那些富貴人家要的藥丸。 很不幸的,張閣老家的小孫子就屬于長的不怎么好看的那一種,還好衙役去的及時,要不就差一點,張閣老家的小孫子就要被人販子給宰了。 尋回孩子之后,張大嫂特意備了重禮,去了商家好生跟商老太太和商管家道謝。 張大嫂是個仔細人,不只是商管家的那份禮是重中之重,就連顧晴也沒有忘了,特特送了一個孔雀金線打的小花籃,雖說算不得有多貴重,不過這小花籃打的精細又漂亮,可看出當真是用心做了。 她鄭而重之的跟商老太太福了一福道:“老太太,這次真是多謝了你和你們家管家,不然我家小寶怕是就這樣沒了啊?!?/br> 一想到兒子差點被人吃了,張大嫂便忍不住抹淚,要是被拐賣了,說不得還有一點子想頭??墒呛⒆颖怀缘袅?,她們怎么找也是空的,要不是商管家經驗豐富,一眼瞧出那商販有問題,只怕她連小兒子的尸骨都尋不回啊。 想到此處,張大嫂暗暗慶幸自家妹子先前特意交好繼女之舉,若非如此,商家人也不會因為送她們回張府而略略晚了出城,更不會這么巧的遇上了人販子,恰好救回她可憐的小兒子。 “這沒什么?!鄙汤咸牧伺膹埓笊┑氖值溃骸昂⒆诱一貋砭秃??!?/br> 看得出來張大嫂是真嚇怕了,連出門做客時都不忘帶著孩子,不過張小寶似乎被嚇的很了,一點孩子的靈活勁都沒有,就是傻呼呼的靠在母親懷里,給吃就吃,給喝就喝,別說喚人了,連眼珠子都好似不會轉了。 她瞧了一眼傻呼呼的張小寶,放柔了聲音問道:“孩子還好吧?” 一提到這,張大嫂便忍不住哭了。 雖是及時尋回了孩子,不過張小寶也被嚇的很了,回來之后連話都不會說了,更別提哭了。 以前小寶多機靈啊,才三歲就背得全三字經,更是早就認識了近百個字,就連公公都說小寶早慧,將來絕非池中之物,但如今別說三字經了,就連娘都不會叫了。 那怕她日日哄著,又求了公公請了太醫來給孩子瞧瞧,但孩子始終沒好,太醫只說孩子是被嚇的很了,只能暫且調養看看,但究竟要調養多久,也說不出個準話。 一想到好好的孩子變成眼下這種模樣,張大嫂就恨死了那些天殺的人販子。 張大嫂哭了一陣,略略說明了情況,嘆道:“太醫說孩子還小,得細細養著?!?/br> 雖是如此,但張大嫂面有憂色,顯然是不抱多少希望。 商老太太也跟著嘆了口氣,她年紀大了,也不是沒見過像小寶這樣被嚇傻的孩子,運氣好的話養個幾年也就養回來了,要是運氣不好的話,只怕好幾年也養不回來,傻上一輩子的也所在多有。 商老太太不好多提,只能拍了拍張大嫂的手,讓人拿了一匣子的南海珍珠給張大嫂,“珍珠能安魂定神,拿回去給孩子用,說不定能讓孩子快些好了?!?/br> “這太貴重了,那成呢?!睆埓笊┻B忙推了回去,這一匣子的南海珍珠顆顆飽滿圓潤,瑩光溫潤,每顆少說也有姆指大小,做頭面首飾都成了,拿來磨成粉給孩子服用,著實糟蹋了。 商老太太曬道:“只要孩子好就成了,區區珍珠算什么?!?/br> 她有的是銀子,也不缺這么幾顆珍珠,況且她對張家人的印像極好,更是舍得花銀子了。 張大嫂略一思索,也就謝了。老太太說的沒錯,要是一點子銀子能換得孩子平安,倒也沒什么舍不得的了。 她鄭重跟商老太太謝過,笑道:“妾身此次前來除了要謝一謝老太太之外,另外也有事兒想求一求老太太?!?/br> “哦!”商老太太奇道:“什么事兒?” 雖說她有的是銀子,但論身份地位可遠不如張家了,張家有什么能求到她身上的? 張大嫂笑道:“老太太也知道,大meimei她出嫁在即,我們想借一借宇哥兒做滾床童子!” 俗話說滾床生小子,所謂滾床童子,便是找幾個小男孩在新房婚床上打幾個滾,也好給新娘子帶來好孕,好早生貴子。 三皇子和張大姑娘成婚在即,他們張家自然是早就挑好了滾床童子,原本是挑了小寶來滾床的,但小寶眼下嚇成這樣,那好讓小寶去滾床呢,于是乎,張老太太和張大嫂想了半天,便想著請宇哥兒來做一做這滾床童子了。 這也是她們的一番心意,商家幫著救回了小寶,她們能回報的不多,思前想后,也只能在宇哥兒的事上幫襯一把,借著這事告訴大家,宇哥兒雖然身世尷尬,但也是有他們護著呢。 商老太太聞言大喜,大方道:“這自然是極好,別說宇哥兒了,連晴姐兒也可以借你們?!?/br> 她自然知道張家的意思,如此一來也是明明白白告訴大家,以后這兩個孩子有她們張家護著呢。 張大嫂面上笑意更深,“那先謝謝老太太了?!?/br> 商老太太頓了頓,忍不住問道:“這事三皇子可同意?” 說句不好聽的,宇哥兒為什么會這么艱難,還不是因為三皇子之故,難道三皇子當真容得宇哥兒在他眼皮子底下趴趴走? 張大嫂面上笑意更深,“老太太放心吧,這事三皇子也是同意的?!?/br> 她們要不是問過三皇子的意見,那敢讓宇哥兒去做三皇子和大姑娘大婚時的滾床童子,原本她們也有些忐忑的,沒想到三皇子二話不說就應了。 想來也是,三皇子是做大事的,怎么可能會跟一個孩子計較呢,要計較也是跟定國公計較,把氣出在孩子身上像什么話。 得了張大嫂的準話,商老太太這才松了一口氣。 好了!大孫子不用出國了。 張大嫂一走,商老太太喜的拉著傅嬤嬤直說道:“真是太好了,以后宇哥兒便不會那么艱難了?!?/br> 雖說她給宇哥兒備好了退路,但如果能夠在自己的國家里過日子,何必非得要到外頭去呢,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也不是只有漢人有,別看那些西洋人在她跟前多巴結,背著她時還不是罵她什么黃皮猴子之類的,能留下,總比出去強些。 就連顧晴也贊同道:“當真是喜事?!?/br> 宇哥兒這么可愛,她也不舍得宇哥兒將來到了西洋,到時好幾年都不見得能見上一面。 想著張家這次也算幫了大忙,顧晴靈機一動,連忙道:“張家這次也算是幫了忙,我瞧小寶那樣,怕是得用上不少藥,不如咱們讓人收拾一批藥材送過去?!?/br> 張小寶那樣已經不是身體的問題,而是因為見到人販子宰殺其他小孩子的場景,這才嚇的傻了,這種情況下,她也不好說靈泉水能不能幫得上忙,也只能暫且試試了。 商老太太贊同,“如此甚好?!?/br> 她連忙讓人再收拾了一批藥材送到張家,顧晴也幫忙挑揀藥材,順便悄悄地把部份的藥材換成她在墨玉空間里的種的藥材,再在藥材上滴了幾滴靈泉水,希望能加減幫上一些忙了。 雖說沒聽到什么張小寶大好的消息,不過也沒有什么壞消息出來,有時這沒消息便是好消息,況且張小寶也不過才三歲,慢慢養著,總是有希望的。 因著張小寶的事兒,她也略略研究了一下墨玉空間里的醫書,按著墨玉空間里的醫書所言,張小寶的情況算是心理疾病,而且因為張小寶早慧,比尋常孩子更早懂事,這情況也越發嚴重,除了需要家人的陪伴之外,也得有朋友陪著才好。 于是顧晴便干脆時時帶著顧宇一同去張家,宇哥兒和張小寶年歲相當,有個差不多年歲的孩子陪著,說不定張小寶能夠快一點恢復過來。 果然有了小伙伴之后,張小寶的情況頓時進步多了,雖說張小寶還是一樣沉默寡言,不過也總算有了點反應,雖說這說話變成一個字一個字的吐,最常說的話就是“吵!”。但已經比先前好上許多。 喜的張家人恨不得把宇哥兒給留下來,張大嫂還特意認了宇哥兒做干兒子,方便兩家長久往來。 原本張大嫂還想順便把顧晴也認下來做干女兒的,她生了二個兒子,就是沒半個女兒,顧晴生的玉雪可愛,又間接幫了小寶好幾次,說是她們家的恩人也不為過,她自然也想把顧晴也順便認下,不過礙于顧晴的身份,終究還是罷了。 怎么說顧晴都是皇家女,那有她們認干親的份,況且張大姑娘也透露出來了一點意思,準備過門之后和三皇子一起認個干女兒,以后往來也方便些。 既然三皇子那邊都透了意思出來,張大嫂自然不會和他搶女兒,便一心撲在宇哥兒身上了,只要小寶有的,宇哥兒也會有,不只如此,張家子弟啟蒙之后向來是由著張閣老親自指導,每個孩子的功課都會細細看過,無一例外。 如今張大嫂認了宇哥兒為干親,宇哥兒以后也能跟著蹭一蹭張閣老的學了,對此商老太太更是高興,雖說她也能給宇哥兒請到先生,不過這世上有那一個先生能及得上張閣老的學問呢。 從此兩家往來越發密切,由著先前的面子情而當真處出了幾分交情。 到了張大姑娘與三皇子正日子的那天,張家特地驅了車來親自來接,張大嫂更是親自帶著四個孩子前去。 因著顧晴與顧宇已經出了孝期,二個孩子也能大大方方的穿紅了,按說這出了孝之后,也該行個除服禮,正正式式的告訴大家,兩個孩子出了孝期之事,不過顧老太太一心撲在郭氏的肚子上,而顧琰又外放去了,竟沒有人給兩個孩子行除服禮。 也難為張大嫂在給張大姑娘備嫁之時,百忙之中還抽出空來,幫襯著商老太太在商家別院中舉行了一個小小的除服禮,邀請幾個親近的人家來聚一聚,要不兩個孩子那好大大方方的穿紅。 宇哥兒本就生的可愛,再被打扮的紅通通的,當真好似年畫上的童子一般,他這一滾床,好些夫人們都撐不住了,爭相抱著顧宇。 一個剛成婚的婦人艷羨道:“也不知前定國公大太太是怎么生的,兩個孩子一個比一個可愛?!?/br> 另外一個夫人連忙拉了她一下,有些事兒大家沒明說,不過也心里有數的,在張大姑娘和三皇子的大好日子上談什么前頭的女人,讓新娘子家人聽見了,不知有多不舒服啊。 那婦人也好奇的瞧了一眼張大嫂,只見張大嫂笑咪咪的抱著顧晴,哄著顧晴吃點心,那笑咪咪的模樣好似真把顧晴當成自家親侄女看待了,絲毫沒把那些婦人的話放在心上。 眾人暗暗佩服,不愧是張家,無論是女兒還是媳婦都教的一等一的好,賢良淑德讓人無話可說,這才是和繼女真好,不似那郭氏,全都是裝的呢。 說起郭氏,便不可不說元宵燈會時的那些人販子了。 每年的元宵燈會或多或少都會少幾個孩子,這次好不容易捉到了人販子,自然是細細審問,務必要把他們以前拐走的孩子也追回來才是,沒想到這一問,倒是知道了郭家的一個大秘密…… 作者有話要說: 古代人販子吃拐賣來的孩子的資料是在知乎上看到的 第41章 麒麟死 郭家,也就是定國公府的親家郭家,也是商管家的手段太過厲害,讓那些人販子什么都招了,不只是這幾年來拐來的孩子,就連前些年的事也說了。 說起來,他們做人販子還當真是全年無休啊,不只是在元宵佳節的時候拐人,有時候高門大戶的太太們一句話,他們也得去收孩子。 好些太太們管不住丈夫,也管不住姨娘不讓她們生孩子,便干脆私下把庶出的孩子賣一賣,省得留下來跟自家嫡子爭資源,或著還要花錢養活。 遠的不說,這近的就有才和定國公府結了親的郭家,前陣子郭太太才剛賣了一個庶子呢,不過長的著實不怎么樣,他們一到手就直接宰了吃掉了,算起來還是虧了。 當然啦,其實他們并不是很想買那些大戶人家的庶出子女,說實在,他們想要孩子的話自己拐賣不好嗎? 要是去買那些庶出孩子,還倒給當家主母一點子銀子呢,雖然不多,但總歸是多余的花銷,不過為了攀上那些官宦人家的門路,他們也只好捏著鼻子買了。 要知道,拐孩子是個技術活,運孩子更是件難事,這些年來,他們就是靠著幫這些官夫人解決庶出子女,官夫人也幫著吹著枕頭風,抬抬手,好讓他們方便運孩子出去。 他們好不容易才打通關系,搞出了一條運孩子的路,當然其中貢獻最多的自然也就是郭家,誰叫他們家賣的孩子最多呢。 這事一爆出來,全京嘩然。 郭家頓時被去了職,而且還被撤職查辦。 雖說郭氏做為嫡母,販賣庶出子女算不得錯,不過她私底下因此而方便人販子賣人便就是錯了。 這事揭了出來之后,不待官府來拿人,郭母隔日一早便就自殺了,即使是死了,也沒得到個好,照樣被郭父死后休棄,尸體不許進郭家祖墳,直接棄在亂葬崗上,那怕有個嫁到定國公府的女兒也沒保住她。 這也難怪,她們要是郭大人,只怕也休定了這敗家娘們,賣了庶出子女不說,而且還利用夫君的職務之便幫著人販子運孩子,那怕郭大人不知道這事,這前程也完了,娶了這么一個婆娘,當真是把祖祖輩輩的臉面都給丟盡了。 也是因著這事,定國公府面上無光,堂堂三皇子的大婚之日,無論是顧老太太還是郭氏都沒有來討這杯喜酒。 而且不只如此,圣上聽聞這事之后就說了二個字,嚴辦!只怕這次郭家不僅僅只是丟臉,而是連命都要跟著沒了。 當然啦,大伙都是明白人,在給人販子的事業上增磚添瓦的絕對不只有郭家一戶人家,賣掉庶出孩子的也絕對不只郭母一人,不過誰叫郭家不爭氣呢。 郭父這些年來屁股連挪都不曾挪過,一直都是個不入流的小官,而其依靠的定國公府最近也沒到那去,堂堂定國公甚至還灰撲撲的求了個外放,在這種情況之下,不找郭家頂罪找誰呢。 一提到這事,有一夫人忍不住笑道:“說起來這郭氏也是好命,偏偏在這時間有了孕,要不然……” 不但免了跟著娘家遭罪,更免了被夫家休棄,要不然娘家出了這種丑事,稍微有些頭腦的人家,斷是不可能要像郭氏這樣的媳婦的。 “你懂什么?!币毁F婦淡淡道:“這事還沒完呢?!?/br> 眼下沒事可不代表一輩子沒事,女人生產本就是一只腳踏入鬼門關里,弄個留子去母又有何難,說起來定國公前頭解氏也是死的挺不明不白的,也不知道這背后是否有鬼。 另外一年輕貴婦艷羨道:“她婆婆可是她親姑姑呢,再怎么也會護著她一二的?!?/br> 誰不知道這顧老太太最是偏心,為了自家侄女,連自己孫子都不要了,她要有這么一個好婆婆就好了,可惜啊…… 眾人竊竊私語著,談著談著,這眼睛不免一個勁的往顧晴身上瞄去了。 對于這種眼神,顧晴也算是習慣了,自從郭家的事爆了之后,因著郭家對她好奇的人可不少,她早就習慣了,不過她習慣,可不表示其他人也習慣了。 聽著眾人的私語,張小寶臉色一沉,直接說了一句,“煩!” 張小寶這聲音又清脆又大聲,屋里的人都聽見了,好些八卦的人不由得一楞,面面相覷,尷尬了起來,好些人甚至忍不住瞪起張小寶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