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池醉一陣惡寒。 他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影子上還趴著無數只眼睛。 那些眼睛正黏在他的身后,牢牢地注視著他。 ……正如他牢牢地注視著白色瞳仁中自己的倒影。 場面實在有些詭異。 如果換成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此刻恐怕已經瘋了,san值狂掉。 但池醉只是掐了掐手心,就將自己的理智喚回。 惡心又怎樣? 沒有危險就行。 有了之前的經驗,池醉打算從整個副本的角度思考問題。 不過眼睛作為一種人體器官,跟宗教其實沒什么聯系。 相應的,《圣經》中有關眼睛的描寫也寥寥無幾。 池醉認為有價值的是這么一句: 【眼睛就是身上的燈。你的眼睛若瞭亮,全身就光明;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br> 也就是說,想要去往光明所在之處,就要使眼睛嘹亮。 那怎么讓眼睛嘹亮? 是讓自己的眼睛嘹亮,還是讓這只巨型眼睛嘹亮? 池醉隱約覺得,自己可能忽略了什么。 他退遠了些,打算從整體上觀察這只詭異的眼睛。 一分鐘、兩分鐘…… 五分鐘后,池醉還真瞧出了點名堂。 他發現,這只巨型眼睛看似占滿整個池底,實則被一個等邊三角形框在了中央—— 瞳仁處在等邊三角形三條中線的交點上,兩個眼角則分別抵住兩條邊的中點。 這樣的圖案池醉總覺得在哪兒見過。 是哪里呢? 他閉上眼,迅速整合著腦海中的信息。 宗教、圣經、眼睛…… 終于,靈光乍現,池醉一拍腦袋。 他想起來了,是上帝之眼! 上帝之眼又稱全知之眼,是上帝用來監視人類的眼睛,由于其三角狀如金字塔般的外形,也叫普羅維登斯之眼。 如果這只眼睛真的是上帝之眼,那他面臨的問題可謂迎刃而解—— 基督教徒普遍認為,人世是黑暗的存在,唯有天堂和天國才是光明的象征。 而‘化骨池’作為“蠟燭”,是光明與黑暗間的通道。 他想從這里出去,相當于從人世前往天堂或者天國。 但這兩個地方不是誰都能進的,尤其是天國。 【神愛世人……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br> 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圣經》中記載著這么一個故事—— 猶太人尼哥底母問耶穌,怎樣才能進入天國。 耶穌回答他:“……人若不是從水和圣靈生的,就不能進神的國。從rou身生的,就是rou身;從靈生的,就是靈?!?/br> 因此,人無論如何都沒法進入天國。 除非上帝之眼消失。 所以他想從這里出去,必須做到兩點: 一、讓眼睛嘹亮; 二、毀掉上帝之眼。 其中,第二點對池醉來說不是什么難事,金光轟一轟就行,第一點卻讓他有些摸不著頭腦。 但既然與眼睛有關,思考方向還是落回到眼睛上比較好。 池醉想起了自己身后那密密麻麻的眼睛。 會跟它們有關嗎? 想到這里,池醉再次端著打火機,游到上帝之眼的瞳仁前。 詭異的畫面看100遍也就不詭異了,何況這些眼睛并沒有對他造成實質性的傷害,因此重來一次時,池醉關注到了更多東西。 比如,慘白瞳仁能夠映射出的,并不是他身后全部的眼睛; 再比如,他身后的一些眼睛因為視角限制,只能看到上帝之眼的某個部位…… 這讓問題更加復雜—— 假設這里所有的眼睛,他自己的眼睛,趴在他背后的眼睛,以及上帝之眼,全都需要嘹亮,那該怎么辦? 要知道,視角的缺陷幾乎是無解的。 而比起這個,更難的一點是,如何在嘹亮上帝之眼的同時毀掉它? 池醉沒什么頭緒。 他干脆將火光熄滅,一個人在黑暗中漂了會兒。 讓眼睛昏花倒是好辦,直接把光一滅,所有眼睛就都成了暗的。 問題是沒法讓所有眼睛里都有光。 池醉把玩著手里的打火機,心不在焉地想:要是能把光放大該多好? 等等! 他突然反應過來,把光放大?! 腦海中仿佛有什么劃過,電光火石間,池醉生出了一個非常狗的想法。 放眼望去,上帝之眼幾乎占據了整個池底。 如果他能把上帝之眼全部點燃,豈不是又毀了它,又嘹亮了它,還順便嘹亮了其他眼睛? ——簡直一箭三雕! 這下,池醉看上帝之眼的眼神就仿佛惡狼見到rou一般“核善”。 他一邊微笑,一邊在心中盤算要怎么把火放的更大。 唔……打火機火苗太小,干燒燒不起來,還是加點酒精比較好。 易燃易爆炸。 唔……這道菜就叫“水煮死魚眼”吧。 名副其實。 于是5分鐘后,‘化骨池’底火光沖天。 上帝之眼憤怒地凝視著池醉,從最開始的有力到最后的虛弱,最終在池醉輕快的小曲兒中化為了灰燼。 其他眼睛看著這一幕,不知為什么,覺得有點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