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s級副本不是好闖的。 深思過后,池醉和薄冰打算從諾亞方舟的背景入手。 諾亞方舟的故事見記于《圣經·創世紀》第六至九章—— 傳說,上帝耶和華目睹人類的種種惡行,失望不已。 為將惡人從地上除滅,他決心用洪水淹沒大地,降雨在地上四十晝夜。 同時他發現,人類里有一位好人。 這位好人便是諾亞。 上帝憐憫諾亞,不忍見他死去,于是令他建造方舟,在洪水來臨之際躲進方舟避難。 由此,諾亞及其妻兒得以在洪水中幸存。 諾亞方舟也成了《圣經》中最著名的故事之一,流傳甚廣。 池醉對比后發現,副本背景和原版故事并不完全相同,甚至可以說有極大的出入。 首先是“惡”的評判者和定義。 《圣經》中,“惡”的評判者是上帝耶和華,他把“惡”定義為“敗壞、強/暴和不法的邪惡行為”; 然而通訊器的旁白卻說: 【惡,什么是惡? 我說不清……】 這句話里的“我”和“惡”,都是未知數。 其次,上帝認為諾亞是好人,才讓他建造方舟避難。 可在副本中,登上方舟的卻是那些“算不上惡的人”。 好人和算不上惡的人,這二者可謂天差地別。 起碼從入獄后見到的種種景象來看,池醉覺得,這里根本就是惡人的天下。 哪怕他自己,都并非一個純粹的好人。 甚至,他跟“好人”一詞完全搭不上邊。 那這是否意味著,他已經失去了走下方舟的資格? 池醉將目光轉向薄冰。 他知道,薄冰很可能是‘人獸監獄’中唯一一個還未手染鮮血的人。 其他人,比如他,或多或少背負著幾條乃至幾十條人命。 盡管這樣做是為了生存—— 為了活下去,不得不像動物一樣生存…… 沒有人會譴責餓的奄奄一息的獅子獵殺水牛,不是嗎? 但,人之所以與動物不同,正是因為人有人性。 生存是獸性,是本能,是想要活下去的欲望。 人在獸性支配下,往往會做出許多殘忍的事情。 而當獸性消失,人性便會開始拷問所剩無幾的良心。 那么,為了生存而作的惡,究竟是不是惡? 值不值得原諒? 又是否能經得起良心的譴責? 池醉從不愿想這幾個問題。 因為他不知道答案,也沒必要知道答案。 潛意識早已為他做出選擇。 即使一遍遍告訴自己,作惡僅僅是為了生存,可這依舊改變不了那些真實存在的、自欺欺人的真相。 認識薄冰后,池醉很少再像以前一樣失眠。 然而在此刻,他久違地感受到了大腦的興奮與神經的跳動。 池醉看著自己的手,很白,很完美,淡青色的血管rou眼可見,手心處堅硬的老繭則彰顯著與外表截然不符的力量。 ——這是一雙終結了無數人性命、奪走過無數生命的手。 池醉盯著它們,總覺得上面那些青筋很快就會復活,帶著強烈的怨恨沖破皮rou,像嘶嘶作響的毒蛇那樣,用毒液將他融化…… 這個瞬間,一股難以言喻的負面情緒占據了池醉的心神。 他垂下頭,妄圖掩去心中的暴虐。 明明生出了無數陰暗想法,表面上卻愈發平靜。 而薄冰坐在池醉身邊,卻全然不知對方心底那些可怖的念頭。 如果他此時有所察覺,或許就能意識到‘人面獸心’的真正含義。 可惜…… 除卻以上兩處不同,還有一處不同在于洪水消退的條件。 《圣經》記載,過了220天,洪水便開始消退。 旁白卻提示玩家,只有當真正的善人出現,洪水才會退去。 相較于前兩句話的隱晦,這句足夠直白。 ——它以一種否定的形式,變相回答了如何“逃離”。 雖然池醉和薄冰無法看到方舟的全貌,但根據旁白和原故事,方舟外部顯然是滔天洪水。 洪水淹沒了大地,淹沒了高山,將方舟以外的生命吞噬殆盡,唯余死物。 如果玩家貿然跳下方舟,或在方舟底部鑿個洞,即使出去,遇上的也可能是危險的洪水而非安全的陸地。 更何況,《圣經》的洪水里是只有死物,可在副本的洪水里呢? 死物會不會復活,誰都說不清…… 考慮到這點,池醉和薄冰都認為,他們還是要到‘最上面’一探究竟。 將前因后果串聯在一起思考后,兩人已經很清楚—— 所謂“逃離”,絕不僅僅是字面意義的“逃”和“離”那么簡單! 但到底是什么,他們或許只能到‘豬玀城’去尋找答案了…… 對池醉和薄冰而言,主線任務的發布是今天的第一件喜事。 至于第二件…… 這個緊隨而來的好消息讓兩人安心不少,甚至隱隱感到振奮—— 宿琬和宿眠平安無事,而且已經與他們恢復了聯絡! 尤為巧合的是,通訊器前腳發布任務,宿琬后腳就來了消息。 她簡單地講了下自己目前的情況,接著跟池醉談了談詛咒的后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