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山河不夜天_分節閱讀_379
左丞陳凌海則不掩自己的驚愕,扭頭看向王溱。 連王詮都悄悄地看了自家侄子好幾眼,卻見王子豐眼觀鼻、鼻觀心,神色淡然,仿佛并不知道周太師會突然寫一封這樣的折子夸贊銀引司。 宣讀完奏折后,趙輔揮手道:“愛卿們可還有異議?” 再無一人出言。 趙輔巡視四周,最后他的目光落在王溱身上。他笑道:“子豐?!?/br> 王溱上前一步,行禮道:“臣領旨?!?/br> 第147章 開平三十三年十一月,盛京正下了一場隆冬大雪。 厚重細密的雪花好似鵝毛,紛紛揚揚地自空中落下,將京城裝點得銀裝素裹。這場雪一下便是三天,到最后一天時,道路已然不好行走。官府強制要求每個百姓都必須清掃屋頂積雪,以免發生坍塌事故。 往年這差事就是由工部負責的,工部與盛京官府一同協作,督查清掃積雪的事。 今年唐慎成了工部右侍郎,他喚來主管此事的員外郎,問道:“盛京共有多少戶人家?” 員外郎流暢回答:“登記在冊的,共有九萬六千戶?!?/br> 盛京是大宋的都城,這員外郎嘴上說是“登記在冊”的,可偌大的盛京城,黑戶無處可藏。古人喜多子多孫,以一家五口來算,這便是五十萬人口。而事實上,盛京有百萬多人。 唐慎仔細叮囑對方,務必檢查好今年清掃積雪的差事。待到他下衙回尚書府時,雪已經停了。唐慎回到家中,并未等到王溱。 工部近日忙于承慶宮的修建,唐慎每天忙得是不可開交??烧l人不知,整個朝堂之上,如今最忙的人便是尚書左仆射王溱王大人。 王溱統轄幽州和盛京兩地的銀引司,如今皇帝下旨,將三十六州的兵部銀契莊改為大宋銀契莊。自此以后,再也不僅僅供應兵部軍將,也為天下百姓效力。 世間萬事,皇帝只需下一道旨意,看似隨意輕巧,可那圣旨上的幾個字想要實現,是何其不易。 五年前度支司發生的血案,便是前車之鑒。如今銀引司既不能重蹈覆轍,又要做到盡善盡美。哪怕在百官都相助王溱的前提下,也耗費了他一番心血。 正值寒冬臘月,眼看百官就要休假過年,銀引司的差事便大多擱置到了明年。 銀引司左副御史余潮生此刻正在刑部當差,他身為刑部尚書,到年底了,大宋各地所有典獄司都需要將今年發生的各起命案送到盛京,送入刑部庫房,收庫查用。 余潮生每日忙于處理內務,這一日他正于刑部幾位主事吩咐差事,只見一個官差用手按著官帽,快步走進屋中。余潮生不再說話,抬頭看他。官差半跪行禮,道:“尚書左仆射大人到?!?/br> 堂屋中,眾人皆驚。 余潮生怔了一會兒,他趕忙起身,迎出門去,正好看到王溱從刑部外走了進來。 余潮生走近作揖:“下官余潮生,見過王相公?!?/br> 王溱穿著一品官員的官袍,他右手拿著一只白色折扇。雖說這幾日沒有下雪,可誰也不會莫名其妙拿著一把扇子,頗有種附庸風雅的嫌疑。換做他人,都會讓人覺得此人太過做作,但王溱拿著,便如天造地設,毫無不和諧之處。 刑部官員們在心中嘀咕了一句“王大人可真是不同尋?!?,但表面上誰都沒表露出來。 王溱將扇子合十,啪嗒一聲,他修長的手指將扇骨轉了一圈,最終將扇柄對向余潮生。 王溱聲音溫和:“去歲在幽州時,余大人曾說過喜歡本官手中的扇子,如今本官特意為你帶來了,你可喜歡?” 余潮生徹底愣住,他迅速回憶,這才從記憶角落里想起來這件事。 去歲王溱和余潮生一起去幽州辦差,兩人都有各自的馬車,但總有需要獨處的時候。盛京去幽州,一路漫長,余潮生與王溱神交已久。所謂神交已久,往往指的是久聞大名、素昧平生,余潮生未免尷尬,某日兩人在驛館中用飯時,他隨口便夸贊了王溱一句:“王大人這扇子十分精妙,扇面上的字似乎是大人的手筆。字氣錚然,清骨天成,寫得真是極好?!?/br> 竟然真有這件事,余潮生只能伸出手,硬著頭皮接下了這把王溱親筆題字的折扇。他還得感謝道:“未曾想大人還記得此事,下官不甚感激?!?/br> 王溱笑了笑:“不如進屋一談?” 余潮生側開身子:“請?!?/br> 兩人進了余潮生的尚書屋中,刑部的其他官員一個個看向對方,最后誰也沒敢跟上去。過了片刻,刑部左右侍郎聽說王溱來了,立刻前來見禮。 屋中,很快便只剩下刑部三位頂頭高官和王溱,還有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四品銀引司司正林栩。 余潮親自給王溱沏茶,他心中多有揣測,已然猜到王溱的來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