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頁
想到這里,柳言絮霍然起身,給了個讓唐謠不用擔心的眼神就迅速離開了,看她急匆匆的樣子應該也是想早點找到合適的商隊。恰好瑞草帶著太醫到了,唐謠不再說話,安心地開始聽太醫講如何才能在短時間內調養好自己的身子。瑞草和云林沒有什么好臉色,卻還是要按照主子的吩咐伺候唐謠,索性唐謠現在也顧不上她們了。 這一頭唐謠心急如焚地制定著一系列救命逃亡的計劃,另一頭紀清光一身騎裝坐在馬上,悠哉游哉地在腦子里給主神交流保家衛國的任務新心得。 沒錯,紀清光之所以這么痛快地答應前往烏漠部落“和親”,除了因為不再擔心唐謠外,更重要的原因還是她成功地從烏漠使臣身上殘留的數據波動痕跡里提取出了主神的精神鏈接數據,從而成功地連接上了主神! 紀清光在主神大人的身份頁面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看到了“烏漠部落新任汗王”八個大字,自然也清楚上一個世界的唐業肯定也被主神大人拴在了自己身邊。那個時候,紀清光心里就有了一個絕妙的想法。 這個小世界的時空背景是禮法森嚴的古代,雖然因為國門開放引進了不少新鮮物事,但人們的思想還是較為保守固執,諸如“斷袖之癖”“磨鏡之好”這些事情雖然也存在的,但是是絕對不會被大眾所承認的。所以,不論是她和唐謠,還是兄長和將軍,都是不能正大光明地站在世人面前的。 原世界線中紀青珩繼承皇位后,冊封皇后就會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原世界線中紀青珩雖然堅持到死都沒有冊立皇后,但一些大臣還是因為立后的事情鬧出了不少風波,不僅不利于朝局穩定,也給兄長和將軍之間添了不少膈應和阻礙。 使臣求親當晚她就和父皇談了許久,言語間并沒有提到兄長,只是說自己的手下從草原上探聽到了一個消息:烏漠部落的新汗王不論在何處,身邊一直帶著一位中原男子,兩人應是相互愛慕,所以向大元求親只是一個試探大元的一個手段,就算是紀清光這位大元最尊貴的公主嫁了過去也討不到什么好處。 但如果把那賜婚圣旨上的名字換一下,說不定會有些不一樣。那男子雖與汗王情比金堅,到底是中原人士,對皇帝的賜婚不可能不有所觸動。解決了汗王的愛人,到時紀清光入了烏漠部落也不會收到更糟的待遇。憑借紀清光的聰明才智,很有可能大元還能與烏漠部落結盟,達到一個雙贏的局面。 紀清光那日與皇帝爭吵了許久,就是在爭論身為皇帝到底能不能當著大元百姓的面給兩個男子賜婚。紀清光那是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啊,磨破了嘴皮子給父皇叨叨了一大堆好處。一是若為他二人賜婚,紀清光到了草原后充其量就是個大元的使者,以后還能找機會回來;二是烏漠部落汗王并不受大元皇帝管束,那中原男子也不一定是大元人氏,因此這圣旨并無實質用處,只是表明皇帝對待烏漠部落的一個誠意與態度;三是紀清光若能捧著這塊敲門磚達成與烏漠部落的盟約,不僅大元百姓可保一時無虞,紀清光還能為自家兄長拉來一個強大的盟友,于他日后登基也有利。 前面的倒還好,這最后一條可謂是切切實實地說到了皇帝的心坎兒里。 元后逝世后他沒有照顧好一雙兒女,本就對紀青珩和紀清光有愧,加之紀青珩天資聰穎,文武雙全,皇帝是屬意傳位于他的。這么些年皇帝也能漸漸感受到繼后和二皇子的野心,就算日后他傳位給了紀青珩,也難保老二以及他身后的勢力不會跳出來作對。若是紀青珩能與烏漠部落結盟,無疑是擁有了一個極其有利的后盾和臂膀。思忖良久,皇帝還是咬著牙寫下了這么一卷賜婚圣旨。 所以紀清光是揣著兩卷圣旨上的路,一卷是封她為使臣出使烏漠部落的冊封圣旨,一卷是沒寫名字的賜婚圣旨。出發前禮部官員念的是冊封使臣的那一卷,世人皆以為是皇帝不愿接受女兒和親才想出這么個自欺欺人的法子,只有皇帝和紀清光知道這圣旨真正的意義。 這長長一條“陪嫁”隊伍,箱子里裝著的不是嫁妝,而是紀清光帶給烏漠部落的數量龐大的茶葉和布匹,隨行的也不是陪嫁宮女和侍衛,而是皇帝和將軍一人一半撥給她的親兵。她更不是什么凄凄慘慘戚戚的和親公主,而是好心去給主神送溫暖,去給兄長鋪路的善良的化身! 想著她還有一個月就能自由自在無憂無慮地在草原上飛馳,冷清如紀清光,也露出了一個向往的笑容。 跟在紀清光后頭的那六個虎背熊腰的漢子看著她一臉開心的笑容,不禁感到疑惑:這個公主是因為馬上就要嫁給汗王才笑得這么開心嗎?那他們汗王怎么辦?會不會被公子趕出帳篷??? 作者有話要說:呦呦呦呦,今天是又多又早到的小唐,求抱抱求表揚! 感謝在20200327 23:19:30~20200328 15:02:51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洛洛 2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51章 紀清光來到這個世界后第一次沒有戴任何首飾釵環, 而是簡單利落的把頭發梳成馬尾, 穿一身騎裝, 騎著踏雪英姿颯爽。因為隊伍實在太過龐大,紀清光騎著馬, 和那六個使者一起把身后的人甩了老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