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好萊塢養龍 完結+番外_分節閱讀_284
第87章你們怎么沒意見? 在薩米回家過圣誕的這些日子里,《驅魔師》票房不錯,但迪士尼并不怎么開心。 和一門心思只想著賺大錢的克里兄弟不同,大公司總是講究一些,要求更多,野心更大,所以,能賺到錢僅僅算是達到了及格要求。 除此以外,他們還要關注什么整體口碑帶來的影響,以及影片的創新性、題材的可挖掘性和一部分藝術價值。 畢竟,‘迪士尼理應將自己看作潮流的開創者而不是潮流的追隨者’,凡事都必須精益求精。 然而,薩米給他們帶來了太多、太多的問題。 這些問題雖然都是很微小的問題,諸如,一些外界的輿論(薩米旁若無人的態度經常招黑);一些宗教傾向上的問題(有一部分宗教狂熱人士對他在影片中抹黑天堂,砸毀十字架的行為很不滿意);亂選特效公司(在迪士尼看來,爪根特效這種聽起來就很山寨的公司,特別不靠譜);還有電影分級的事(由于他種種個性十足,亂用血漿和搞點兒事嚇人一跳的獨特喜好,電影評級委員會似乎已經把他列入到重點觀察的黑名單里了)。 但毫無疑問,在一個標榜言論自由的國度里,這些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或者說協商后互相妥協的。 只是這就像婚姻一樣,真正造成雙方不滿的原因往往不是涉及到生死存亡的大問題,反而會是一些日常相處中出現的雞毛蒜皮小事。 目前的情況就是這樣:薩米每次執導電影,總是情不自禁地完全沉浸在自己世界中,一門心思只想拍出(他想象中的)那種精彩又好玩兒的東西,完全不顧外界和周圍人的感受。 這樣一來,作為制片方的迪士尼沒少費心費力地跟在后頭,給他解決麻煩。 因此,哪怕影片上映的結果不錯。 但由于并沒有達到全球火爆,僅僅是優秀水準,又因為拍攝中陸陸續續的小問題太多,在迪士尼一部分高層眼中,投入和回報依然不怎么成正比,而且,影片評價還呈兩極分化狀態。 市場推廣部的艾德就很不喜歡《驅魔師》。 他不喜歡白貓女主角,不喜歡小打小鬧的日常驅魔活動,不喜歡偶爾溫馨的過度環節,不喜歡女巫的演員娜麗,也不喜歡人面章魚居然是個好怪物,更不喜歡天堂蓄水池(拿上帝和諾亞方舟開涮)的設定…… 他從這部影片開始籌備拍攝的時候就認為,電影應該朝著好萊塢大制作商業片路線走: 前女友直接慘死,別變貓了。男主角背負仇恨,人擋殺人,魔擋殺魔。沒那么多復雜的立場和陰謀,直接幫著天堂打地獄的惡魔大軍。找個超級大美女當花瓶,扮演女巫,充當女主角。之后,男女主角合作,正義戰勝邪惡。干脆利落地拍成動作片,結尾,再來個好萊塢式愛情結局,英雄配美女,親吻擁抱,大結局! 反正,絕對不是薩米現在拍出來的那個鬼樣子。 尤其是在影片上映后,他才看到的那個莫名其妙的影片結局: [當一切結束,在女巫和一眾非人類們依依不舍地送行下,一個人和一只貓,在昏黃的落日下,伴隨著一首沙啞滄桑的老歌,慢慢悠悠地開著一輛吱嘎作響的破爛二手車,又一次踏上了未知又危險的旅程。] 這什么玩意兒? 懷舊?簡直又土又過時! 薩米很討厭艾德的言論,對他口中那種仿佛剛從工廠流水線下來的模板劇情更是毫無興趣。 他有一次故意當著所有人的面直言不諱地挑明:“有些人擅長拍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有些人擅長拍好萊塢式的大場面動作片……很遺憾,我兩者都不是。所以,假如同意讓我來執導一部影片,那就必須按照我的風格來。否則,干脆從一開始就不要找我,指望我像個牽線木偶一樣乖乖聽話是不可能的,去做夢還快點兒。不,說錯了,哪怕是去做夢,在夢里,我也不會那么做!” 這話沒指名道姓。 但所有人都知道是針對艾德。 艾德后來不說話了,一來說太多也不管用,二來被導演正面懟,還是有點兒丟人的。 他還是不喜歡《驅魔師》,但好歹不會當著薩米的面挑毛病。 只是有趣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和他一樣體會不到電影的美妙之處。 體驗消費產品部門主管韋斯利和國際事務部門主管海倫娜就挺喜歡《驅魔師》的。 觀眾們差不多也是這樣的態度,有喜歡的,也有不喜歡的。 薩米的風格太獨樹一幟,不管影片是講什么故事,總會出現一些層出不窮的惡趣味情節和冷笑話,喜歡的人會非常喜歡,同樣,不喜歡、或Get不到笑點的人就會產生‘這什么玩意兒’的厭煩感覺。 在這樣的情況下,制片方往往是很難判定導演到底符不符合自己要求的。 于是,薩米接到了前上司諾里斯的電話。 一個不算是壞消息的壞消息。 壞消息是因為,他通知:“《驅魔師》的第二部可能在短時間內不會拍了?!?/br> 不算是壞消息又是因為,薩米聽完,特別驚訝:“什么,怎么還有第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