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粉絲中最不可思議的人_分節閱讀_184
書迷正在閱讀:佛系反派,坐等超生 完結+番外、強撩 完結+番外、承君情、甘之如飴 完結+番外、當主角與反派命數相連、龍傲天的第一情敵[穿書]、和死對頭共享系統的日子[快穿]、死對頭他超甜的、渺月何時掇(大學校園h)、roushuwu.xyz春野[校園H 1V1]
“在那個過程中,你清晰地看到了章行健的面龐嗎?確認侵犯你的人就是他嗎?” “我確認,我看到了他的面龐,記得他的面龐,他還在我耳邊說了話,他說:真是個極品尤物?!?/br> 萬鏡心底顫了一下,面上浮起一絲抑制不住的怒氣。 “事發后你報過警嗎?” “報過,我報過的?!敝x韻之道。 “你報過警的?”萬鏡有些吃驚。 “是的,我自己一個人偷偷去報警的,我身邊的人不知道。但是后來因為偵查階段證據不足,警方撤銷了這個案子的調查,這個案子就沒報到檢察院批捕?!?/br> “我看到網上有質疑的聲音,有一些懂法人士表示這是刑事案件,你不能直接提起訴訟?!?/br> “并非是我直接提起的訴訟,我不知道這謠言是從哪里傳出來的,實際上我也沒辦法這么做??赡苁敲襟w慣用‘某某狀告某某’這種標題的緣故吧,確實令人產生誤會。實際上你們如果仔細去看我微博發布的訴訟公文,那是檢察院的公訴書。不是我提起訴訟,是公安調查完畢、申請批捕后,檢察院向法院提起了公訴。大約十天前,我就已經再一次報警了。希望大家不要輕信謠言?!?/br> “為什么你上一次報案證據不足,這一次卻又證據足了,可以批捕并公訴了?”萬鏡又問。 “因為這一次報案的并非只有我一個人,還有另外一個人,就是張蘭與我一同去報的案,我們的案子被并案處理了。她的案子證據比較充分,能夠批準逮捕,而我的案子比較曖昧,還必須進一步詳細調查。不過可喜的是,距離我上一次報案已經過去了五年時間,偵查科技手段都有進步,我提供給警方的那件睡裙和我當日身著的內衣、我發的SOS求救短信、章行健留在我那部舊手機上的指紋和我被侵犯當日的體檢報告,也許能組成完整的證據鏈?!?/br> “張蘭,就是那位劇作家張蘭,洱海一蘭嗎?” “是的?!?/br> …… 此后萬鏡又確認了不少細節問題,看似好像是在給謝韻之找茬,實際上是在為她剔除各種不必要的誤會,將本次采訪中話語表達的精確性升到最高。 這大約接近四十多分鐘的采訪,再一次在全網掀起巨大波瀾。對于大部分知道謝韻之的公眾來說,謝韻之是一個并不那么接地氣的演員,她很少參加綜藝節目,訪談采訪也不多,只要出現在公眾場合,話也是不多的,雖典雅美麗但疏冷遠離,實在有些難以靠近的感覺。但這段采訪顯然一下子讓公眾們體會到了她身為普通人的一面,雖然她表現得依舊優雅、冷靜、自持,并不痛哭流涕,也不怒斥責罵,但也會紅了眼圈或哽咽難言。她會因為遭受不公正的對待而委屈憤怒,也會因為牽累了工作伙伴而感到內疚,還會因為咽不下自己內心的一口氣而始終持續不懈地努力。她思想的深度和廣度,她的勇氣,她對待自己和人世間的態度,都引起了太多人的共鳴,讓人們暗生惻隱的同時也浮生出對她的敬佩之情。 就在這段采訪視頻在網上發布后的一個小時之內,微博誕生了一個新的話題#METOO,我們在行動#,話題的發起者之一就是樊澄,她率先轉發了這條采訪視頻,并引發了大量橙汁cp粉、芝士、靳如練書迷,包括其他眾多關心這起事件、關心這個話題、關心女權運動的仁人志士轉發,一時間一場覆蓋全網的運動似乎吹響了號角。 此后三日內,以首都院謝盛教授為首,大量文人、作家、專欄寫手在各大報刊雜志、微信公眾號等等平臺發表了關于號召發起新一輪平權運動的文章,呼吁關注性侵事件,關注受害群體難以發聲的問題。乃至于很多代表著官方聲音的新聞平臺,也已然開始發聲。人們開始意識到,此事已然不僅僅是一場網絡輿論戰了,而是真正轟動社會各個階層的一場思想運動。 就在4月14日,沉寂時久,自事件爆發以來始終不曾有任何回應的樊澄,終于在萬眾期待之下,對時至今日發生的所有事做出正面回應?;貞姆绞揭卜纤骷业纳矸?,這是一篇并不算很長,但簡短有力的文章,文筆依舊充滿了她犀利的風格,同時也很罕見地匯入了她個人的情感。 文章的標題叫做《你是否有哪怕耗費一秒鐘傾聽她們的聲音》。 第一百零八章 正文: 【你是否有哪怕耗費一秒鐘傾聽她們的聲音。 當我在文首寫下這一句話讓你讀到時,也許你會有一種被冒犯的感覺。也許你知道我為什么會寫下這一篇文章,正如你猜得那般,我今日要為這世上的一群弱勢女性發聲,她們不幸遭遇性侵犯,而又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無法發聲,亦或聲音微弱渺渺,難以被人聽見。你會說,我當然知曉有這樣一個群體,而且我確實十分關注她們,甚至還會為她們發聲,所謂的傾聽她們的聲音,我當然做到了。 但我想說的是,你沒做到,甚至于寫下此文的我也并沒有做到。請稍安勿躁,還是讓我從頭說起吧。 初識韻之是在去年的年初,三月份,我的上一本書《藩籬》時值發售,我去書店采樣,在咖啡館中隔著落地玻璃遇見了前來買書的她。她看上去沉靜、美麗、低調,口罩掩面。當時的我對娛樂圈甚為陌生,也并不熟悉她的存在,只是覺得這樣一個女子,體態步調、氣韻舉止,都出奇得好,或許是個藝術家。 后來我才得知那日我在書店碰見的女子就是謝韻之,是一名貨真價實的演員,或者演藝圈明星,亦或娛樂圈女星?怎么樣都好,但我還是喜歡稱她為演員。是因為她切切實實將演戲當做自己一輩子的事業,并耗費全部的精力在打磨這門手藝,讓情感更為真切,技藝更為精湛??伤⒉怀雒?,刨除掉似我這樣不熟悉娛樂圈的人存在的因素,在那些熟悉娛樂圈的人當中,她也并不是熱門的存在。人們也許知道她,也能說出一兩部她的代表作,但也就僅此而已。我不禁產生疑惑,因為我的眼中,她理應大紅大紫,人們應當贊揚她的努力和她美好的品質,可為何事實卻截然相反?難道當真是這個世界對她這樣的女演員抱有太多的惡意嗎?還是說又是老生常談,歸罪于體制與圈中的不良風氣? 我想做一個實驗,于是我仗著自己讀過三年劇作,大著膽子寫了劇本,任著性子鼓動我的長輩朋友們為我搗鼓出這樣一個拍攝網劇的項目,邀她出演。我想認識她,了解她,起初只是出于一個好似人類學家搞實驗調查般的出發點。 很順利,我邀到了她,認識了她,并開始了解她。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她與我想象的幾乎一致,但又有很大不同。我想她鐘愛演戲,或許是對這一行抱有極大的熱情,她的生活應該是充實的,情感應當是豐沛的,她會熱愛觀察,喜好模仿,腦海里天馬行空,總在轉著些古怪的念頭。然而事實是,除卻演戲,她的生活幾乎只剩下讀書、觀影、運動和補眠,單調乏味到極致。她的情感并不很豐沛,至少她從不表現在面上,總是顯得冷靜自持。她也不是很愛觀察模仿,一個人時若是不讀書,那便一定會放空。她的眼睛似一面鏡子,你只能照見你自己,照見其中反射出的世界的模樣,但你看不到她靈魂的色彩。 這是怎樣的一個人呢?我越是了解她,越是與她熟悉,越是發現似乎與她形成了某種難以言明的隔閡。她的內心始終是封閉的,她的雙眼看著你,但又好像并沒有看著你,落在了空處。她偶爾會走神,放空時的模樣讓人覺得就像是一件反射著光的精美的易碎品。又或許是這件易碎品其實已經碎裂了,但它被膠水粘和修復,殘缺了一些碎片,身上留下了無法消除的裂痕。她小心翼翼不想讓人看見她的裂痕和缺口,為此她不惜在受傷的身軀之外澆筑了一層鏡面,讓人看不清其中,但仍舊能夠反射耀眼的光芒,一如未破碎之前的模樣。 對她有這樣感受,是在我知道她曾經的經歷之前。而在我知曉一切后,我才明白我的感受并非空xue來風,我素來有精準切中他人內心之秘的本領,這一次的應驗卻讓我萬分難過。 我好像明白了她為什么不會大紅大紫,外有圍追堵截,內里徒然掙扎,從不虛與委蛇,更難妥協讓步。鏡面反射的光閃花了某些人的眼,咬不開的硬殼硌了某些人的牙,她自是紅不了,她更是不愿紅的。 我后來問了自己一個問題:我是否有哪怕耗費一秒鐘傾聽她的聲音。實際上,在我得知她曾遭受過性侵后,我從未問過她這段往事,假裝我毫不在意,她似乎也沒打算與我說。時至我動筆的這一刻,我仍未坐下來傾聽她對我敘說這件令人難以啟齒的事。當年發生那件事的細節,我都是從其他人的轉述和她對著鏡頭的自敘中得知的。我對此莫名有一種慶幸,我似乎難于直面此事,而她也一樣,因此她失了語,我則好似失了聰。 這幾日,我翻閱了太多關于反性侵運動的新聞記錄和調查報告,我看著人們聲勢浩大地高喊著為她們發聲,在社交媒體軟件上瘋狂地轉發,呼朋引伴,熱情澎湃。但實際上,這當中的絕大部分人,都不曾坐在一個受害者面前,親耳聽她敘說那一段可怕的經歷。也許有人會反駁我,我們為什么要去揭開她們的傷疤,如果她們不愿提,那就不要提好了。 是的,我們無權逼迫她們發聲。但如果她們自己沒有發聲,我們又以什么樣的立場替她們發聲?你沒有聽她們說了什么,你又怎么確定你代替她說的話,就是她想說的話呢?我并非指責那些在反性侵運動中付出過努力的人們,我只是在思索,也許我們的工作能做得更細致謹慎一些,更冷靜客觀一些,避免二次傷害的出現,也避免我們的一腔熱血正義,被某些有心人利用鉆了空子。 事實證明,性侵加害者永遠都能找到為自己辯解的理由,而這個社會對性侵被害女性抱有極大的惡意,不憚用最邪惡的念頭去揣度她們。這無疑是助紂為虐,讓性侵者更加難以被懲罰且肆無忌憚。我們眼睜睜看著受害女性,從可憐的受害人,被萬千謠言扭曲成一個水性楊花亦或出賣身體換取利益的女性,而她百口莫辯。替她發聲的人同樣百口莫辯,因為不論你怎么說,總有人用一句萬能的話作反駁:你太天真了。仿佛他就是事件的親歷者,目擊者,他就杵在了案發現場,觀看到了全過程。他津津有味地分析,看似頭頭是道、條理清晰,實則邏輯混亂、夾雜大量無端臆測,卻利用人們腦海內共同的成見和情緒,讓無數人跟著信服點頭,大呼這便是真相。倒頭來作者大筆一揮,說一句這只是猜測不代表真相,便好似撇清了自己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