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溫柔_分節閱讀_123
書迷正在閱讀:[綜]別拿召喚當個性、[綜武俠]我的馬甲非人類、大唐總校長[穿書]、師尊今天也在艱難求生[穿書]、ABO虛假婚姻關系、國民男神他私聯站哥、我的室友不對勁、燕南雁北、漁家夫郎、今天也在努力做渣攻
后世史官用太多偉岸的字眼形容這一場戰爭,而身處此時此地此景的人,比如宮訶,比如公孫沁,她們才是負重前行,每一步都比那些輕描淡寫艱難許多。 大雪彌漫,不見長安,宮訶隨著出征的隊伍坐著轎子前行。 先帝太妃公孫沁昭告天下,她要以舞劍相送。 宮訶坐在馬車里,感受到列隊減緩的速度,她知道,是公孫沁來了。年僅七歲的幼帝伏在她膝上,掀開車簾一角,想大聲喊一聲母妃。 車外大雪彌漫,公孫沁卻只穿了一件白色單衣,西北風獵獵,吹起她的衣衫,她仿佛與天地一色。 幼帝就要走出車去找這位他一直敬愛的太妃娘娘,他身后卻有一雙手把他拉回了馬車,接著宮訶取代了他的位置,掀開簾子一角,看著大雪中的公孫沁。 公孫沁看不見她。 她站在長安城外的山坡上。 風聲更大了。 公孫沁一抖劍,起舞。 覃宣早已做好了準備,在她亮出長劍的那一刻,一直固定在她腰部的威壓帶徒然發力,強大的機械力道瞬間將她往后吊去,覃宣咬緊牙關,順勢揮舞起手中長劍,硬生生借力空翻,憑著自己的腰部力量做了一個完美的翻身,瀟灑起舞。 威壓師傅比了個棒的手勢,心里暗暗夸贊這個不亞于任何武替的女明星。 宮訶撩著簾子,靜靜地看著起舞的公孫沁。 她雙臂揮舞開來,于雪里舞劍,長袖翻飛,劍光凜凜,不少將士們的眼睛都看直了。 他們也跟著攥緊了手中刀戟,這些男兒的身后是隨軍出征的太后,身前是舞劍送行的太妃娘娘,他們更不能退縮。 鼓舞士氣,這是公孫沁的目的之一。 而她心中更為強烈的一個原因,是她要為宮訶舞劍。 遠處傳來陣陣鼓聲,在鼓聲響起的第一聲,公孫沁雙臂甩出,手中的兩柄長劍脫手飛出。 可劍并沒有飛出,而是被足足有三丈長的大紅色紅綾系住末端,紅綾一端為劍,一端纏著她的手,她以紅綾纏劍,翩翩起舞! 從遠處看,宛如雪里開了一朵紅花。 明艷冷冽,大氣磅礴,卷起千堆雪。 白雪,紅綾,劍光,瞬時震懾了親眼目睹此番景象的所有人。 在劇組的攝影綠棚里,此時場景并不會比劇中所差分毫。 這一舞不會比《刺后》原著差! 覃宣聽到那聲鼓聲后,她借助威壓的力量,在空中一個空翻,用盡全身力氣甩手,長劍脫手紅綾出的那一刻,片場響起一片掌聲! 綠棚里的人造雪花被她的劍氣帶起,她掃起了一大片輕飄飄的雪花。 所有人似乎都背她驚住了,覃宣刺后的每一個動作,都會伴隨著低低的、起伏的尖叫聲。 就連李辭導演也沒有制止他們,一來是因為這一段必須要后期配音,二來是因為今天所有人的狀態都非常好。 包括主演,包括群演,甚至包括工作人員。 似乎他們不是在拍攝電視劇,他們都是那一場波瀾壯闊歷史的見證者。 江離鶴的嗓子有些癢,她咳了兩聲,眼睛一動不動地盯著她。 覃宣汗流滿面,但她仍舊沉穩得可怕,她專注地做著舞蹈學院老師們同江離鶴一起為這場劍舞設計好的的每一個舞蹈動作,沒有出一絲差錯,沒有一次顫抖打滑。 鼓聲更烈,公孫沁揮劍速度也更快,到最后,紅綾與劍好似融為一體,渾然天成。 這一舞,成了。 后世關于公孫沁的傾城一舞猜測很多,可關于公孫沁跳了些什么,做了什么動作,卻記載甚少,只能憑后人想象。 因為,見過那傾城一舞的近萬將士,在戰場上皆英勇無比,身先士卒,第一戰就以命換命,挫光了南國勢不可擋的銳氣,而他們之中,最后活著戰爭結束,回到皇都長安的,不過寥寥百人。 唯有當時幼帝,于公孫沁離宮后,親筆為《觀公孫氏劍舞》題序時寫道:“十二月飛雪彌漫,朕當時年僅七歲,于馬車中窺得母妃持劍起舞為大軍送行,母妃之風華,終朕一生,亦不敢忘?!?/br> 這是唯一見過公孫沁劍舞的人的文字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