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節
開口的赫然是剛剛進店的大娘,江舒涵收錢,還不忘恭維她一句,“買一套給仨閨女用,劃算著呢?!?/br> 那大娘笑得一臉褶子,顯然也是這樣想的。 江舒涵沖大伙道,“不要籃子,可以便宜一文錢。你們要籃子嗎?” 剛剛江舒涵化妝的姑娘的親娘拍著巴掌道,“我不要籃子了。這籃子那么小,能干啥呀?!?/br> 其他人也道,“我們也不要籃子?!?/br> 一會功夫,就有三個顧客交錢。都是過日子的婦人,這籃子那么點兒,根本裝不了多少東西,沒一個要籃子的。 等這波人走了,江舒涵將屬于自己的傭金收起來,剩下的全交給女掌柜。 女掌柜從來沒見過江舒涵這么會賣東西的人,有心想留她下來,“要不然你在我這常干吧?!?/br> 江舒涵笑了,也沒推辭,“我得回去問問其他人。要是大伙都沒掙著錢,我還真得多在你這干幾天?!?/br> 女掌柜笑瞇了眼,“那行?!?/br> 兩個時辰還早著呢,接下來江舒涵繼續吆喝。 專心做事的時候,時間過得飛快,很快兩個時辰就到了,江舒涵接完接下的錢,急急忙忙往回趕。 到了之前那條巷子,其他人也都回來了。 大家聚在一塊報賬。 大部分人干的都是老本行。 屠戶帶三個兒子,到菜市口幫賣豬rou的殺豬,那家生意好,忙得不可開交。殺一頭豬,屠戶只要二十文錢,那屠戶二話不說就雇了他。四個人殺了三條豬,掙了六十文錢。 鐵匠帶著三個兒子到鐵匠鋪幫忙打鐵,兩個時辰只要了十五文。三個人共掙了六十文錢。 陳瞎子給人算命,今天運氣比較好,遇到個很倒霉的商人,想求卦賣什么東西能掙到錢,陳瞎子建議他賣糧食,他說得頭頭是道。商人聽著很是心動,直接給了五十文賞錢。 他的兩個兒子沒他這份本事,只能給人搬東西,每人只掙了五文錢。 族長和許仲文沒去給人寫信,而是去書肆幫忙抄書,兩個時辰抄了一本三字經,每人掙了四十文錢。 田大夫帶著兒子到藥鋪,他幫人診脈,兒子負責搗藥,掙了四十文錢。 獵戶家和花媒婆家沒法干老本行,只能給人家干點雜活,每家只掙了十五文錢。 大家齊齊看向江舒涵家。 周氏和柳小丫一個幫著縫帕子,一個幫著打絡子,加起來掙了十三文。 柳大郎跟著陳瞎子的兒子一塊幫人搬東西,也只掙到了五文錢。 許仲文沒有孩子要照顧,只留了個受了重傷的下人在這邊養傷,剩下兩個下人去幫人搬東西。 柳武重傷,柳新年幼全都留在原地。 江舒涵將自己的錢袋倒扣,里面的銅板嘩啦嘩啦躺到地上,有的滾遠了,小孩子彎腰幫著撿。 “一共是文。娘,你干啥去了,一次掙這么多?”周氏眼珠子都快瞪出來了。 大家也齊齊看向她都覺得不可思議。 柳二郎二次猜測,“該不會又救了人吧?” 要不然也不能掙這么多錢。只能是走了狗屎運了。 江舒涵翻了個白眼,“我幫人賣東西去了。你們瞧,我嗓子都快喊啞了?!?/br> 那女掌柜也是個缺心眼的,她渴成這樣,對方也不知道給她倒碗水。而她為了招呼客人,根本沒想起來喝水。 江舒涵將所有錢收起來,看著大伙,嘆了口氣,“現在咱們有472文,這點錢只夠住店,買糧食我看夠嗆?!?/br> 472文聽起來好像挺多,但是他們人也多啊。而且還有一大幫孩子。 屠戶捂著肚子,他本來胃口極大,餓這么久,還干那么多重活,現在累得不行,“那咱不住店了。先緊著吃吧。我都快餓扁了?!?/br> 江舒涵搖頭,“大人行,孩子不能在外面凍著。這樣吧,咱們給孩子們開兩間房,每間房留個大人看著。其余人就睡在外面?!?/br> 這也是沒辦法,吃喝住行,吃第一,其他都得為它讓道兒。 大伙一致贊同。 三十五個小孩,最大的也不超過十歲,像柳新和柳小丫這種已經屬于大人范疇了,只能跟他們一樣住在外頭。 江舒涵去交錢,一間房要五十文錢,兩間就是一百文,熱水免費。 江舒涵討價還價半天,掌柜就是一分不讓,沒奈何江舒涵只能交了錢,讓張氏和另一個小媳婦進去陪著,給孩子們弄點開水喝。 從進城到現在已經有三個時辰沒吃沒喝了,大人都餓得受不了,更不用說孩子了。 安置完孩子,江舒涵拿著剩下的錢到對面鋪頭鋪買饅頭。兩文錢一個的饅頭,小孩子吃半個,成年人吃一個。一頓就得吃到將近一百文。那他們掙的銀錢根本不夠吃。 柳武圍著饅頭左看右看,也不敢用手碰,主要手太臟了,“掌柜的,你家這饅頭怎么比我們那小了兩圈???” 村里人幾乎很少買糧食吃。更不用說吃饅頭這種細糧。 柳武不一樣,他幾乎天天都是到街上買包子饅頭。 饅頭鋪掌柜愁眉苦臉道,“蜀地那邊地震,糧店里的糧價暴漲。我這也是沒辦法?!?/br> 這理由也挺合理,也怪不了饅頭鋪。 只是這拳頭大的饅頭僅夠塞牙縫的。 江舒涵到底沒舍得買,回到巷子里跟大家一塊商量,看看怎么吃才最劃算。 第16章 巷子里,九戶人家聚在一起商量接下來該怎么吃。 花媒婆頭一個發聲,“咱們不如去買個大鐵鍋自己蒸些窩窩頭,買饅頭不劃算,那玩意填不飽肚子?!?/br> 再說明兒一早他們還得再吃飯。吃不飽,哪有力氣干活。 花媒婆話落,屠戶就在后頭附和,“誰說不是呢。我看咱們只給小孩買饅頭,大人全都吃粗糧。等明天中午賺完錢,買個大鐵鍋,咱們吃點粗糧。起碼得讓肚子吃飽啊?!?/br> 鐵匠立刻反對,“買鍋可以,但是別買大鐵鍋了,你瞅瞅咱們好不容易在興隆買的鍋,才用幾回呀,都被那群難民搶了。我看還是買瓦罐吧。那個便宜,就算真被別人搶走,咱們也不心疼?!?/br> 這是無可奈何的辦法。只是這樣也不好,因為瓦罐太小了,煮一鍋粥得要很長時間。他們現在不僅餓,而且還很累,需要時間休息。 江舒涵嘆了口氣,“瓦罐先不急,咱們也沒柴禾,也沒磚搭灶。不如先跟腳店掌柜商量借他們鍋用用。蒸點干糧。先把肚子填飽再說?!?/br> 大家覺得這主意不錯。 江舒涵給花媒婆錢,讓她帶著幾個小子去糧店買些糧食,她去跟腳店掌柜商量借鍋。 腳店掌柜這次倒是沒再冷臉,“你們蒸一鍋干糧給我五文錢。還得避開店里最忙的時候才行?!?/br> 這五文錢既有借鍋的費用,也包括柴禾錢。 江舒涵咬牙答應了。 當天晚上,孩子吃上細糧饅頭,大人們吃上雜糧饅頭,能拉嗓子的那種。如果江舒涵的空間里沒有吃的,她興許咬咬牙,硬著頭皮也就吃下去了。她將窩窩頭瓣成兩半,分給柳大郎和周氏。 倒不是她偏心,而是這兩人之前出了大力氣,只吃一個饅頭,根本吃不飽。 柳大郎孝順,不肯要,“娘,你吃吧。我一個夠吃的?!?/br> 江舒涵擺手,“娘不餓,我在店里賣貨的時候,肚得餓得咕咕叫,掌柜給我塞了個饅頭,娘現在還不餓?!?/br> 柳大郎這才肯接。 周氏吃完一個半窩窩頭,肚子依舊干癟癟的,聽到婆婆這話,羨慕得不行,“娘,要不然明天我也跟你一塊去賣東西吧?” 江舒涵看著周氏。原身這個二兒媳跟她那個喜歡賭錢的弟弟一樣都喜歡投機取巧。很不得原身喜歡。 不過在江舒涵看來,投機取巧也有嘴甜這個優點。為了多掙錢少干活,周氏保準能笑成一朵花。 江舒涵點頭,“行啊。那你明兒就跟我一塊去吧?!?/br> 周氏眼睛笑成一條縫。 第二日,江舒涵帶著周氏去脂粉鋪賣貨。其他人也各去找活干。 那些有手藝的人還好說,倒是體力活不好找。 昨天他們走過兩條街剛好碰到有戶人家要搬家。今天卻沒這好事。柳大郎一行人在街道上轉悠一圈,差點被衙役當流寇給抓了。 好在柳武跟著一塊去了,說明自己身份,跟大家套交情,這才幸免于難。 中午集合,江舒涵依舊是掙得最多的。她今天把周氏半邊臉化了妝,顧客看到對比,爭相購買。 不過等族長和許文仲兩人回來,才是真正解了他們的燃煤之急。 為什么這么說呢。 這事也算是開了大家眼界。江舒涵以前一直以為這世上只有地痞無賴之種混混才會舔著臉向人伸手要錢。 沒想到讀書人也行。 這兩個秀才還真是舍得下臉給張關縣縣令寫了拜帖。 縣令接待了他們,然后族長透露自己要去沙江找當縣令的兒子,沒想到在你們縣衙城門外,被流民給搶了?,F在身無分文,厚著臉皮請你支援。 縣令便問起族長兒子的身份,而后二話不說送了兩人一百兩銀子的程儀。 程儀,沒錯就是程儀。用老百姓的話來說叫路費。 一般古代上級、親友遠門旅行,作為下級或親友,都會送給他一筆錢以供旅途花銷。 這縣令之所以送給族長這么多程儀,當然不是看他秀才身份,而是看中族長大兒子縣令的身份。 官員同在官場多多少少會有點交集。 這縣令和族長大兒子是同年,族長也算是半個長輩了。 送一百兩程儀傳出去也是美事一樁。 有了這一百兩銀子,大伙終于可以繼續往前走了。 他們買了四輛板車,買了十幾個瓦罐,三十個水囊,上千斤粗糧和五十斤細糧。剩下的銀子暫時先收起來。 路上大伙看族長的目光都帶了幾分羨慕。 有個縣令兒子可真好啊。哪怕人不在這兒,也能借借他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