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頁
書迷正在閱讀:她似救命藥、天定風流:千金笑、與女配大佬同臺競技(快穿)、問棺GL、悠然見南山、小賊,別跑、妻不如妾之夫人要下堂、怪味聊齋、重生之嫡妻不好欺、冥徒
不過沒關系,這與大局無礙, 能借此消耗榮國國力也是好事一樁。說不準消息傳來梁國的這些日子里,謝遠已經身首異處了呢? 陸啟沛半點沒有親爹要死了的悲戚,相反若此刻收到謝遠已死的消息,她只怕更想放鞭炮慶祝。畢竟這座大山壓在她心中太久太久,以至于難得能有重來一次的機會,她與祁陽卻不得不在他身上浪費大把的光陰與精力。 只有早早將他搬開了,她們才會有真正的新生! 祁陽沒有注意到陸啟沛這一瞬間的走神,她安心的靠在陸啟沛懷中,接著之前的話題說道:“說起來活了兩世,我還沒離開過京城呢,走的最遠的地方就是湯泉行宮和獵場。等將來咱們出去游玩,你帶我回江南去可好?我要看看究竟是怎樣的地方,能養出阿沛這般鐘靈毓秀的人?!?/br> 陸啟沛被她最后一句夸贊說得莫名有些臉紅。不過祁陽想要去她家鄉看看,她其實也是高興的,當下拋開其他心思,笑著應道:“好。江南山清水秀之地,阿寧會喜歡的?!?/br> 兩人接著便聊了些閑話,陸啟沛與祁陽說她少時在江南的生活,祁陽也與她說自己幼時的趣事。她們成長環境截然不同,但聽對方說起也都聽得津津有味。 祁陽末了嘆道:“阿沛你說得我都想立時去江南看看了?!?/br> 可惜并不能。祁陽心里其實明白,就算謝遠現在死了,她也不可能立時拉著陸啟沛去辭官。畢竟如今皇帝身體欠佳,說不準什么時候人就沒了,為人子女她也不可能在此時遠行。 祁陽心中盤算一下,覺得等新帝登基再走才是最好的時機。屆時一切塵埃落定,太子對陸啟沛的防備也還沒有進一步加深成猜忌,急流勇退才是對她們二人最好的選擇。 陸啟沛同樣心知肚明,不過經過這一番談話,她倒覺得把辭官奏疏先寫了備著也無妨。 當天晚上,趁著祁陽與陸笙玩鬧,陸啟沛便留在了房中奮筆疾書。 年底的時間總是過得格外快,似乎只是轉眼的功夫,皇帝便宣布封筆放年假了。 梁國朝堂的慣例,皇帝封筆一般是從臘月二十七一直到正月初九,偶爾會有偏差,不過放假的日子是差不離的。而這足有小半月的假期對于朝臣們來說,簡直難能可貴——一年到頭也就這一回了,其余比如冬至,比如萬壽這樣的節日,都只休朝一天,還不一定能休息。 年前京中又下了兩場雪,將天地都覆蓋在了一片純白之下,不過這并不妨礙人們過年的熱情,入冬后便沉寂了許久的街道都隨著年關的臨近變得熱鬧起來。 當然,熱鬧得也不僅僅是外面的街道,各家府邸之中同樣熱火朝天開始了新年的布置。 公主府這兩日也熱鬧起來,時常便能瞧見芷汀站在院中,吩咐著仆從布置這里打點哪里,忙得不可開交。偶爾還能瞧見一個小團子跟在她身后,東跑跑西看看,湊熱鬧湊得不亦樂乎。 小孩子都是喜歡湊熱鬧的,陸笙當然也不例外。尤其這一年來她被祁陽教養得很好,沒了最初的拘謹后,性子也變得活潑起來。而年關時大家都很忙,芷汀忙著使人打點府邸,祁陽和陸啟沛則湊在一處商量年節禮單。后者比起前者來說,便顯得無趣許多,小孩兒當然就跟著芷汀跑了。 眼下芷汀正指揮著人將廊下的舊燈籠換成新的大紅燈籠。她沿著回廊走了一圈監督眾人干活,小團子就仰著小腦袋看熱鬧,一臉的興致勃勃。 陸笙去歲過年還是在陸府,那時她娘已經病重,過年對于她來說也就沒有留下多少印象。不過以她年紀本來就還小,如今她娘的模樣都已經在記憶中模糊了,就更別提從前過年的事了。所以小團子現在看什么都新鮮,什么熱鬧也都想湊。 抱著兔子仰著腦袋,小孩兒眼巴巴看人換燈籠,絲毫沒注意到身后忽然出現的腳步聲。直到一雙手托著她腋下將她整個人抱了起來,落進了一個充盈著梅花香的懷抱中:“阿笙這是看什么呢?” 陸笙笑呵呵的反手抱住了陸啟沛的脖頸,脆聲答道:“看掛燈籠?!?/br> 拆下的舊燈籠已經堆在了一起,新制的大紅燈籠顏色艷麗,正被仆從一盞盞掛在廊下——回廊不高不矮,只是掛燈籠的話,也不需人搭著梯子一盞盞慢慢去掛,仆從們拿著長長的竹竿,架著燈籠上的鎖扣便能直接掛在廊下的掛鉤上。 其實沒什么好稀奇的,但陸笙看得興致勃勃,陸啟沛見狀便問她:“阿笙要自己試試嗎?” 小團子聞言眼睛霎時亮了,摟著兔子直點頭:“要試,要試?!?/br> 陸啟沛難得空閑,也樂得陪她玩,便讓仆從拿了竹竿和燈籠過來。陸笙見了立刻將兔子推給了仆從,自己舉起竹竿躍躍欲試。只她年紀還是太小了,唯一的力氣還是這兩月抱兔子練出來的,舉起長長的竹竿挑著燈籠就左搖右晃,完全湊不到廊下。 那竹竿架著的紅燈籠左晃一下,右晃一下,看得一旁的仆從紛紛后退,就怕一不小心被竹竿掃到了波及。至于燈籠會不會被碰壞卻是誰都不在意,駙馬逗孩子開心,一個燈籠不算什么。 燈籠是不算什么,只那興致勃勃要掛燈籠的小孩兒卻經不住打擊。片刻后就有些小委屈,回過頭可憐巴巴望著陸啟沛:“伯父,燈籠不聽阿笙的話,它要跑!” 童言稚語逗得陸啟沛發笑,她也看夠了熱鬧,終于施以援手:“那伯父幫你?!?/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