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 完結+番外_分節閱讀_93
書迷正在閱讀:我澆滅了他的火暴 完結+番外、綜]女裝大佬了解一下 完結+番外、[綜英美]蝙蝠游戲 完結+番外、惡毒女配帶球跑 完結+番外、將軍夜里又出門了 完結+番外、戀愛app之姑娘快賞口血唄、反派洗白護妻大全、蔣先生在線撩夫 完結+番外、懷揣一只拇指姑娘 完結+番外
秦朝將來就在這事上吃了大虧,根本沒有人對王朝建立后那扭曲的體制進行調整,秦王以他一天批兩百斤奏折的勤奮把帝國生生維持了十幾年,等后來老了精力不濟抗不住了,就開始求仙想向天再借五百年——可惜借不來的。 扶蘇和陛下一起等回復。 “文者昌也,明者禮也。蠻夷之地,不通教化,衣食無著;文明之邦,華服尊禮,衣食有顧。扶蘇你見至西而東,這中原之地繁華昌盛,若有一日淪為戎人所滅,成牧羊放馬之地,可會惋惜?”嚴江輕聲問。 “他敢!戎人算何?”扶蘇瞬間生氣,“待我回稟父王,回頭便滅了西胡諸戎!” 陛下也認真地點頭贊同,還伸翅膀拍拍。 “然在六國眼中,秦與戎無甚區別?!眹澜⑿Φ?。 扶蘇剎時有些委屈,眼含淚光:“先生眼中,也是如此么?” “秦自是不同的,”嚴江摸他頭道,“但剛不可久,阿蘇,你生來高高在上,衣食無憂,但你可知這份權利從何而來,自何而始?” “當然是父親?!狈鎏K小驕傲。 嚴江搖頭:“錯了,是耕者?!?/br> 他低聲給扶蘇解釋起社會的階級構成與供養,如今之世,地廣人稀,告訴他,秦缺的不是武力,是文化,立國數百年,秦地就沒有出現一個文化大家,治國為相者皆是自六國而來,這已經不是偏科而是修都不修這一科了,但文明是需要活力的,趙國看著吵鬧,但有風俗文化,安居樂業,魏韓看著弱小,但有盡是學者大家所出之地,諸子百家,歌舞禮儀,都是華夏文明的精華所在。 這些看著不顯,卻是能安撫民心,凝聚國家的昌盛之基。 秦國若不能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而只輕視甚至禁毀,將來必然為文化所制,突然為他人做嫁衣。 扶蘇聽著有些不懂,但都默默記下來,等長大一點,他總會懂的。 倒是陛下聽得入迷,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吃rou都吃得神思不屬,差點叼了嚴江的手指,這才回過神來——看來兒子是不能急著帶回來了,若身邊只有鳥,阿江都不會提這些東西,一個人時就便知道左擁右抱,寫字畫畫,坑蒙拐騙。 說到這,嚴江再贊賞了一下今天遇到的那位青年,稱他體貼聰慧,知道自己不想在國事上多說,就主動不提,是個謙謙君子了。 扶蘇和貓頭鷹一起皺了眉頭,神色憂慮,扶蘇更是的主動問起了數學題,把先生的想法轉移掉。 陛下聞言冷氣散發,但嚴江只是安撫地摸了兩把,就低頭給扶蘇講題了,寶貝不能太寵了,不然就會侍寵而驕,能冷一冷,再者阿陛被冷到后,就會軟化很多,哄哄就能好。 扶蘇是個很優秀的學生,嚴江教他的知識都接受的很快的,再聽了一會連環畫故事后,就乖巧地洗漱上床了。 嚴江收拾著食物,漫不經心,尋思著怎么在趙國玩。 就今天與趙代交談間得到的消息,這趙國也是很倒霉了,對面秦國一連六代明君,現在上場這位秦皇更是一節都比六節強,相比之下,趙國就像被詛咒了一樣,一代不如一代。 想想看旁邊一個秦國比你強大比你富有還比你努力,你趙國卻已經開始放棄治療? 這是想不開要尋短見啊。 就嚴江今天得到的線索,趙國是權貴大夫當政,對趙王的權力形成了相當大的限制,各種給趙王提意見,原因是趙王偃本身就是個漏斗,做事太不靠譜,當年他曾爺爺趙王靈王為了真愛廢長立幼,如今他照著也來了一套,為了老婆幼子惹得朝堂不合。 嚴江對這位的愛情關念還是很贊同的,只是他眼睛有點過于瞎了,連著踩兩個大坑,先是郭開作為伴讀與太子時的趙偃一起長大,等他繼位為王后,就由得郭開貪污受賄各種亂來,按插人手擴大勢力,若怒了一眾貴族勢力。 將軍廉頗因此和郭開起了沖突,被郭開獻讒惹怒了趙王,只能去魏國躲著,再沒能回來,這事直接氣倒了藺相如,這兩人幾乎是趙國文武支柱,這一去,就沒能人阻著趙王亂來了。 他果斷廢了太子趙嘉,立真愛美人為后,立真愛之子為太子,立郭開為太子太傅。 并且懟了來勸說女人禍國的李牧將君:政令出于寡人,與女人何干? 雖然是個昏瓜,但嚴江覺得這話說得還是蠻有道理的,趙國國君們就很適合言情男主人設,一脈相承的不靠譜,只是吧——他又轉念一想,這人心命運本來就不靠譜,就比如說秦王政雖然靠譜且沒有真愛,但他的兒子們個個都像跟隔壁老王生的,沒一個繼承到他的英明神武。 想到這,他憐憫地看了一個睡得香甜的扶蘇。 “罷了,還有二十幾年呢,早著?!彼麩o奈地搖頭,繼續給陛下喂rou。 陛下見他心不在焉,十分不悅,一邊吃rou,一邊思考著趙國這麻煩鏟除后一定把趙嘉給坑殺掉。 “我還見李牧呢……”嚴江悠悠地撫摸著陛下,“明天再去見見趙代,不如便從這邊下手好了?!?/br> 陛下心中的危機感越發地重了。 次日,嚴江如約見到趙代,他這次沒有帶著左車,而是與他談起了諸子百家,還有最近新流傳的“嚴氏之說”。 嚴江一時好奇,問從何而來。 趙代說是因由,原來最近秦國有一奇物“紙”暢銷六國,細薄如絹,落筆成詩,收卷成冊更是方便無比,引六國士人爭相購之,這些日子秦國已經不只滿足于賣紙,還會賣中之字竟然完全相同,聽說是嚴子之術,引文人盡贊之。